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6)
2023(10557)
2022(8379)
2021(7438)
2020(5973)
2019(13376)
2018(13197)
2017(24892)
2016(13991)
2015(15565)
2014(15763)
2013(14981)
2012(13750)
2011(12279)
2010(12586)
2009(11887)
2008(11999)
2007(10737)
2006(9838)
2005(9218)
作者
(40217)
(34022)
(33491)
(32113)
(21653)
(15874)
(15185)
(13015)
(12869)
(12055)
(11798)
(11449)
(11036)
(10779)
(10779)
(10486)
(9952)
(9916)
(9850)
(9790)
(8587)
(8229)
(8166)
(7879)
(7636)
(7606)
(7514)
(7389)
(6836)
(6737)
学科
(56477)
经济(56370)
管理(44714)
(39289)
(31943)
企业(31943)
中国(19653)
方法(19170)
(17185)
(17108)
(17099)
数学(15979)
数学方法(15767)
业经(14880)
(12367)
地方(12152)
(11663)
农业(11236)
环境(10033)
(10031)
银行(10009)
体制(10007)
(9583)
(9578)
财务(9543)
财务管理(9519)
(9508)
金融(9505)
(9111)
企业财务(9106)
机构
大学(204650)
学院(202604)
(82199)
经济(80211)
管理(74346)
研究(72274)
理学(63465)
理学院(62649)
管理学(61527)
管理学院(61148)
中国(53759)
(43928)
科学(43115)
(42012)
(35917)
(32557)
财经(32514)
研究所(32347)
中心(31941)
(31883)
(29494)
业大(28262)
(28181)
师范(27919)
北京(27259)
(26669)
经济学(26373)
农业(25237)
(24936)
财经大学(24115)
基金
项目(135437)
科学(108233)
基金(100229)
研究(98980)
(87788)
国家(87085)
科学基金(74873)
社会(66360)
社会科(62715)
社会科学(62695)
基金项目(52972)
(51407)
自然(46771)
自然科(45686)
自然科学(45672)
教育(45188)
自然科学基金(44837)
(44080)
编号(38902)
资助(38766)
成果(32825)
重点(31084)
(30263)
(30245)
(29007)
国家社会(28539)
课题(27981)
(27492)
教育部(26183)
创新(25981)
期刊
(97197)
经济(97197)
研究(64205)
中国(43379)
(33202)
学报(31781)
(31100)
科学(30851)
管理(28416)
大学(24885)
学学(23518)
教育(21934)
农业(20301)
(19487)
金融(19487)
财经(16754)
技术(15503)
业经(15143)
经济研究(15086)
(14450)
问题(14416)
(10818)
现代(10263)
(9947)
(9571)
(9094)
世界(8928)
科技(8758)
理论(8533)
技术经济(8516)
共检索到31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明萍  魏程琳  
"中坚居民"是指以服务社区为主要收入来源或获得感来源,在社区行政、楼栋事务、邻里互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社区居民。自发参与社区治理的中坚居民成为社区公共事务的公开支持者、楼栋集体事务的热心人、社区和谐稳定的维护者,他们最有可能被社区居委会等官方组织吸纳为"半正式"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发现、培育并向社区组织输送中坚居民是社区善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社区三级治理体系中,制度性参与社区活动的中坚居民,是国家政策进户的传导者、社区工作的辅助者、基础治理信息的提供者和居民小微服务的供给者。"中坚居民"概念的提出打破了既往将城市善治寄希望于中产阶层的想象,为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确立。根据这一目标,2020年之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90%以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从根本上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差距?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重要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其未来要呈现什么发展形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都要思考的问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申作青  
对于快速增长的企业来说,执行力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执行力的培育、保持和成长极为重要。企业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全局意识和学习意识,使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益丰  刘东  
"三农"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是在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落后。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则需要依靠规模化、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来实现。企业主导的农业合作组织经营模式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出路。江苏常熟"田娘经验"与山东乐陵"希森"模式两个企业主导,以合作社发展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显示,以"企业+综合性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式农村新型组织形式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可以统筹解决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乡村治理等现代化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自2017年以来,数字经济7年6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动能。数字经济企业指从事数字经济相关活动,以数字化手段增加产出、提升效率的企业,
[期刊] 求索  [作者] 金江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有效的保障。有治理动力和治理经验的中坚干部,是基层治理有效的关键。中坚干部的个体化、组织化与群体化特征,支撑起其在干部培养、组织动员、目标调控与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功能实践。中坚干部的难复制性,要求各级党委践行乡村人才建设工作部署,建立健全适合基层特点的干部制度与培养机制,确保中坚干部队伍的可持续性,避免基层治理转型陷入悬浮的泥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在城市化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进城务工经商。这些进城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不再依赖土地和其他各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这样就增加了部分不愿意或者无法离开农村的中青年农民从土地或者其他农村获利机会中获取收入的可能,从而在农村形成了一个主要收入在村庄、社会关系也在村庄、家庭生活完整、收入水平不低于外出务工家庭的新生中农群体,这个中农群体一般占到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看,这个新生中农群体也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中坚农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晓善  
国际资本的进一步扩张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 ,必然导致会计国际化 ,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的差异 ,因此 ,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 ,必须坚持个性原则 ,才能维护本国利益 ,促进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晓蓉  
社区志愿服务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一项创新。在现实发展中,社区志愿服务面临着制度供给不足的阻滞,在体系化、行政化、专业化方面仍存在困境,需要通过创立正式制度、拓展横向网络、培育社区志愿文化等基本路径,推进制度化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凤萍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基于中部地区农业型村庄青年村干部治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中坚青年干部,他们不仅改变了村治主体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内部治理生态。制度性吸纳、在地化培养与多重性激励共同构成中坚青年干部治村的现实基础。中坚青年干部群体能够更好地适配治理事务的政务化与服务化、治理过程的规范化与文牍化等基层治理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并且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正向的治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中坚青年干部的引擎功能与示范效应,创新培养方式,不断优化个体治理能力结构,建立更加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凤萍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基于中部地区农业型村庄青年村干部治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中坚青年干部,他们不仅改变了村治主体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内部治理生态。制度性吸纳、在地化培养与多重性激励共同构成中坚青年干部治村的现实基础。中坚青年干部群体能够更好地适配治理事务的政务化与服务化、治理过程的规范化与文牍化等基层治理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并且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正向的治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中坚青年干部的引擎功能与示范效应,创新培养方式,不断优化个体治理能力结构,建立更加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甘晖  杨建文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象征、价值取向和灵魂。大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承,既需要一批学人的不懈奋斗、终生践履,也需要领导机构的提炼倡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德修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工作路线。计划生育工作要不要坚持群众路线?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怎样坚持群众路线?这个问题人们看法不尽一致。多数人认为它和其他一切工作一样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但有一部分人认为“现行生育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距离较大,不能讲群众路线”。有的人却认为“生育政策要求少生,群众要求多生,有的还抢生、逃生,只能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还有人则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只有强迫命令才能做到,舍此没有别的办法”。总之,有相当一部分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玉良  
一所优秀的大学必定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是十分可怕的,它会在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中迷失方向,流于平庸,自甘堕落。当代中国大学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毓圭  
十八大报告主题恢宏,立意高远,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光辉。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以人为本"出现5次,凸显了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的坚定承诺,具有深刻的真理性、现实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性。一、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