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6)
2023(12956)
2022(10800)
2021(9940)
2020(8203)
2019(18505)
2018(17723)
2017(33193)
2016(17511)
2015(19868)
2014(19818)
2013(20202)
2012(19273)
2011(17448)
2010(17962)
2009(17020)
2008(16256)
2007(14083)
2006(12771)
2005(12052)
作者
(49416)
(40846)
(40802)
(38858)
(26152)
(19461)
(18637)
(15803)
(15784)
(14890)
(14151)
(13692)
(13399)
(13088)
(12921)
(12722)
(12036)
(11737)
(11702)
(11419)
(10497)
(9856)
(9855)
(9450)
(9367)
(9280)
(9002)
(8956)
(8300)
(8186)
学科
(84986)
经济(84913)
管理(50004)
(49891)
(39647)
企业(39647)
中国(34803)
(31035)
方法(28609)
(27707)
金融(27707)
(26276)
银行(26264)
地方(25926)
(25467)
数学(24713)
数学方法(24571)
(22925)
(20103)
业经(20002)
(17104)
贸易(17085)
(16608)
(15819)
财务(15778)
财务管理(15734)
农业(15345)
企业财务(15128)
产业(13891)
(13706)
机构
学院(250133)
大学(249742)
(118505)
经济(116369)
研究(95567)
管理(90794)
中国(81119)
理学(76114)
理学院(75221)
管理学(74371)
管理学院(73891)
(61081)
(54469)
科学(52190)
(48368)
财经(44422)
中心(43577)
研究所(42998)
(40423)
经济学(38762)
(37885)
(36918)
北京(36064)
经济学院(34950)
(33855)
(33283)
师范(33005)
财经大学(32772)
(30661)
业大(29730)
基金
项目(155374)
科学(123253)
研究(119345)
基金(113161)
(96770)
国家(95955)
科学基金(81930)
社会(79139)
社会科(75434)
社会科学(75418)
(58949)
基金项目(58320)
教育(52855)
(49253)
自然(47609)
编号(47082)
资助(46640)
自然科(46487)
自然科学(46477)
自然科学基金(45690)
(40277)
成果(39703)
重点(35628)
(35560)
国家社会(33852)
课题(33776)
发展(33768)
(33229)
(33107)
(31673)
期刊
(139680)
经济(139680)
研究(88528)
中国(59135)
(49382)
(41221)
金融(41221)
管理(36585)
(35331)
科学(32623)
学报(32512)
教育(26724)
大学(25804)
经济研究(24257)
学学(24018)
农业(23794)
财经(22989)
业经(21167)
技术(20691)
(20064)
问题(18119)
(16722)
国际(15525)
世界(15099)
(13278)
技术经济(12722)
会计(11559)
现代(11511)
经济问题(11470)
商业(11379)
共检索到41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和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催化和加速着中国经济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型向创新经济型发展转变。有学者认为我们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新兴战略性产业正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国将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推进技术和产业变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馨  雷根强  童锦治  王艺明  张铭洪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魏鹏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对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并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场拓展速度不断加快,风险控制要求更高,外包经营需求显现。但由于多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各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密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借助后台业务外包加速产业价值链整合,促进国内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詹姆斯·莫里斯  
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但世界经济增长是可以预期的。除了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之外,收入下降充其量也只是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失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欧元区要实现经济复苏,政府开支应该增加5%左右。世界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当出口急剧下降时,中国经济以几乎相同的速度继续增长。中国目前已进入设计和创新更为重要的阶段,应该更多地发明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原创的产品。中国应该没有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教育非常重要。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将减缓。未来除了人们的收入会增加之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张晏  王永钦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重构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1929—1933年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终结了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启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广泛调控的凯恩斯主义时代,经济学家在对"大萧条"的反思中认识到劳动力市场刚性的重要性,围绕"大萧条"发生根源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2008—2012年源自美国住房市场和影子银行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是"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政  张东明  
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北京大学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研讨会"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博  
由交银博士后工作站主办的"2009交银博士后金融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八家单位博士后工作站的领导和博士后以及两家媒体的30位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围绕"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金融创新"主题展开讨论,博士后代表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肖翔、银监会研究局王清容、招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罗开位、中信银行研究规划部总经理张春子、民生银行调研处处长宋飞、《金融时报》理论部主任刘文林、《上海证券报》首席编辑邹民生,以及工商银行黄旭、建设银行许秋起等与会领导、专家围绕报告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交通银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和金融系承办的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后危机时代财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于12月24~27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为财政金融类博士生提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姜磊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诚颖  赫凤杰  陈薇  
本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痼疾,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的哲学理念、组织架构、监管原则及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等方面均做出了较大改进。中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中还存在监管架构不甚合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仍待理顺等问题。本文结合金融监管理论进展及国际金融改革的经验,针对中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俊  李菁  吴康康  
文章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后,认为目前中国工业发展主要面临三个挑战:即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以及产能过剩,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绿色产业,通过扩大内需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以及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契机,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郁培丽  
本文对2010《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涉及对后危机时期产业发展新环境的基本分析与认识,产业发展在新兴产业培育、集聚经济圈、产业转移、企业家成长等方面存在机遇,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管理承诺升级、环境规制、生产者责任延伸、资源跨国配置等方面的挑战,产业发展新出路包括:产业实践创新、理论体系构建、制度安排完善、政策选择优化等,反映了后危机时期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