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9)
2023(11061)
2022(9338)
2021(8550)
2020(7384)
2019(17194)
2018(16705)
2017(32313)
2016(17340)
2015(20230)
2014(20237)
2013(20689)
2012(19850)
2011(18350)
2010(18387)
2009(17424)
2008(17216)
2007(15402)
2006(13533)
2005(12398)
作者
(52678)
(44273)
(44206)
(42347)
(28439)
(21366)
(20131)
(17209)
(16834)
(15657)
(15378)
(14756)
(14192)
(14091)
(14022)
(13828)
(13044)
(12990)
(12791)
(12759)
(11178)
(10932)
(10802)
(10191)
(10094)
(10017)
(9681)
(9422)
(8912)
(8804)
学科
(101871)
经济(101789)
管理(47478)
(44682)
方法(43214)
数学(39370)
数学方法(39155)
(34611)
企业(34611)
中国(24709)
(21369)
地方(20653)
(20392)
(18551)
(18176)
贸易(18169)
(17635)
业经(16843)
(15333)
农业(14255)
地方经济(13735)
(13683)
金融(13681)
环境(13278)
(13163)
银行(13130)
(12606)
(12585)
(11880)
财务(11862)
机构
大学(272839)
学院(268776)
(130874)
经济(128692)
管理(100092)
研究(99798)
理学(86012)
理学院(84996)
管理学(83860)
管理学院(83343)
中国(76851)
(57578)
科学(57475)
(56781)
(51477)
研究所(46677)
财经(45881)
(44300)
中心(44106)
经济学(43345)
(41763)
经济学院(39113)
(38909)
业大(37131)
北京(37006)
农业(34957)
(34935)
财经大学(34035)
(33779)
师范(33495)
基金
项目(172601)
科学(136610)
基金(129103)
研究(124408)
(112582)
国家(111757)
科学基金(94850)
社会(82979)
社会科(78887)
社会科学(78867)
基金项目(67243)
(63253)
自然(59247)
自然科(57883)
自然科学(57863)
自然科学基金(56898)
教育(56224)
资助(54468)
(54410)
编号(47598)
(40590)
重点(39378)
成果(39068)
(38253)
国家社会(36077)
教育部(35042)
(34817)
中国(34221)
人文(33265)
科研(33241)
期刊
(144506)
经济(144506)
研究(84488)
中国(49171)
(43475)
学报(41286)
(39331)
科学(38697)
管理(35633)
大学(30935)
学学(29336)
(26646)
金融(26646)
农业(26453)
经济研究(25276)
财经(24566)
技术(21804)
(21245)
教育(19969)
问题(19512)
业经(19330)
(18393)
世界(16134)
国际(16003)
技术经济(15826)
统计(15278)
(15127)
(12996)
理论(12249)
商业(12211)
共检索到407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海燕  
高小勇先生曾作文《外需变化攸关中国经济》指出:中国商品是美国消费者的吉芬商品。笔者大胆揣测高小勇先生所指是:中国商品是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劣等品。因为吉芬商品指商品的消费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而不是表现商品消费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本文就中国商品是不是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劣等品利用美国1990-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将目光扩大至欧盟,同样对欧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商品并非欧美消费者心目中的劣等品,欧美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会伴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杏  刘博  
文章通过对中国1978年~2011年的各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采取面板因果关系检验对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来中国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以内部需求贡献为主,但外部需求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之间具有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双驱动典型特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启迪  
基于净出口视角测算"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近年来消费的贡献显著上升而外需多为负贡献,但是这种测算结果与现实情形及人们主观上的感受、认知不一致。本文对这种测算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方法存在逻辑错误,导致测算结果有着较大偏差。净出口并不是外需的真实体现,既多扣除了与出口无关的进口,同时也忽视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基于净出口视角的测算方法高估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低估了外需的贡献。本文将进口细分为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进口、与出口直接相关的进口两类,并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测算框架以测算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新框架下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占比大幅高于传统框架,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逐渐降低甚至取消进口关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持续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万青  张伦军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内需、外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出口波动会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而放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长期内,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情况,提出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9.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了30年,经济体制和开放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①。本文从总需求的角度,提出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并从大国优势、开放优势、发展阶段优势和体制优势4个方面,分析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可持续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进  
在市场经济中,决定宏观经济运动方向的是经济系统中的微观机制,即由厂商行为、利润、相对价格组合、投资和结构变动等因素组成的经济调节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促使经济作周期运动的客观性。我国现有各方面的经济条件,如投资规模的下降、产出品价格的上升速度慢于投入品的上升速度,企业效益的下降,货币供给的减少,比例结构的失调等等,都说明我国经济面临衰退过程。同时,总供求的变化也反映了这种趋势。由于衰退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累加性质,因此可能加剧我国经济今后数年都将处于疲软之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其屏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多集中于宏观研究,从事微观研究的人很少。这就出现了宏观研究的重复投入,而微观研究却十分短缺。应该是少部分人去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而更多的人去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这是中国经济学必须实现的“学业结构”转换。这种转换应该与当前的产业结构转换相适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基础的正态与变态的历史观研究。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动物性存在即动物的生存方式在人类常态社会的延续比之仅仅认识到人类阶级社会存在阶级性更深刻。在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必将打开全新的局面,大步跟上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快速发展的步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将经济与政治完全割裂的改革,已不能解决当前经济结构中的深层问题与矛盾,未来的改革必须要有全局性的顶层设计中国经济改革要不要顶层设计?各方对此仍存有争议。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不需要顶层设计。但笔者认为,缺乏顶层设计,未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将步履维艰。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改革,容易改的都已改或者正在改,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再加上未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蒂  钱雪亚  
最近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必然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市场经济奉行“效率优先”原则,这与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存在冲突,但市场经济发展也可创造改善环境质量的内生动力、能力和需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在投资需求的强劲拉动下,2006年中国经济处在增长周期的高位段,结构性失衡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考虑到虽然支持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但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外需拉动贡献的减弱、结构性失衡的长期影响等,初步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9.5%。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泽平  张宝军  
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显著成就,以及外向型程度的快速上升,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广泛关注。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动力源泉,判断一国经济增长模式,一般看两个重要基准:一是看三大需求对一国总需求的贡献,二是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对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以内需为主,在动力结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典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