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5)
- 2023(11490)
- 2022(9744)
- 2021(8942)
- 2020(7223)
- 2019(16561)
- 2018(16567)
- 2017(30807)
- 2016(16419)
- 2015(18530)
- 2014(18638)
- 2013(18764)
- 2012(18182)
- 2011(17240)
- 2010(17706)
- 2009(16852)
- 2008(15922)
- 2007(13825)
- 2006(13083)
- 2005(12516)
- 学科
- 济(94447)
- 经济(94353)
- 管理(40793)
- 业(37402)
- 中国(29675)
- 方法(28615)
- 企(28422)
- 企业(28422)
- 地方(25576)
- 数学(24921)
- 数学方法(24767)
- 农(21210)
- 业经(19050)
- 制(17980)
- 融(16593)
- 金融(16593)
- 贸(16559)
- 贸易(16544)
- 财(16316)
- 学(16040)
- 易(15991)
- 地方经济(15884)
- 银(15701)
- 银行(15689)
- 行(15425)
- 农业(14213)
- 发(14047)
- 体(13292)
- 环境(12946)
- 和(11422)
- 机构
- 大学(245611)
- 学院(243115)
- 济(119880)
- 经济(117798)
- 研究(100152)
- 管理(85632)
- 中国(78250)
- 理学(71187)
- 理学院(70252)
- 管理学(69383)
- 管理学院(68890)
- 财(54629)
- 京(54628)
- 科学(54544)
- 所(51519)
- 研究所(45953)
- 中心(42407)
- 财经(41491)
- 经济学(39104)
- 经(37851)
- 江(37461)
- 北京(36681)
- 农(36629)
- 院(35335)
- 范(34829)
- 经济学院(34807)
- 师范(34553)
- 财经大学(30615)
- 科学院(30209)
- 州(29435)
- 基金
- 项目(146947)
- 科学(116257)
- 研究(112254)
- 基金(107226)
- 家(92663)
- 国家(91878)
- 科学基金(77376)
- 社会(74737)
- 社会科(70981)
- 社会科学(70965)
- 基金项目(54813)
- 省(53969)
- 教育(50805)
- 划(46277)
- 自然(44971)
- 资助(44533)
- 自然科(43858)
- 自然科学(43846)
- 编号(43416)
- 自然科学基金(43100)
- 发(38406)
- 成果(37687)
- 部(34605)
- 重点(33952)
- 国家社会(32249)
- 课题(32164)
- 发展(32146)
- 展(31655)
- 中国(30942)
- 教育部(30263)
- 期刊
- 济(149523)
- 经济(149523)
- 研究(90394)
- 中国(59806)
- 财(39800)
- 管理(36589)
- 农(35294)
- 科学(33091)
- 学报(32732)
- 教育(30401)
- 融(30262)
- 金融(30262)
- 大学(25766)
- 经济研究(25464)
- 农业(24020)
- 学学(23597)
- 财经(22095)
- 技术(21595)
- 业经(20845)
- 经(19424)
- 问题(19250)
- 贸(17546)
- 世界(16741)
- 国际(16698)
- 业(13530)
- 技术经济(13523)
- 经济问题(12093)
- 统计(11757)
- 经济管理(11500)
- 改革(11431)
共检索到413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卢宁 冯根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李海兵
本文对"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主要涉及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未来展望、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判断、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对策五个方面,反映了当前对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最新探索。
关键词:
后危机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惠平
2000年12月27日,“中俄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11次高级研讨会”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在这次研讨会暨《中俄经济学家论中俄经济改革》中文版(彼得堡大学已出俄文版)一书的首发式上,俄罗斯驻沪总领事及彼得堡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60位中外教授专家出席,就中俄经济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比较,并对俄罗斯经济走势做了前瞻性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东涛
1992年4月9日~11日,由德国吉森尤斯图斯—利比希大学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阿明·波奈特(Armin Bonne)博上发起和主持的“中国经济改革10年”国际研讨会在德国吉森大学举行,参加研讨会的中、德专家及各方面代表共64人。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的选题是根据波奈特教授“中国经济改革10年”的课题提前一年确定和撰写的,涵盖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各个方面。会议根据论文内容,分四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 1.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走走停停”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丽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市经济学总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09)—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研讨会于2009年7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德珠 蒋海 张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郁培丽
本文对2010《中国工业经济》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涉及对后危机时期产业发展新环境的基本分析与认识,产业发展在新兴产业培育、集聚经济圈、产业转移、企业家成长等方面存在机遇,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管理承诺升级、环境规制、生产者责任延伸、资源跨国配置等方面的挑战,产业发展新出路包括:产业实践创新、理论体系构建、制度安排完善、政策选择优化等,反映了后危机时期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探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成 廖红伟
在本次论坛上,学者们客观深入地评价了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指出经过系统改革与结构调整后的国有企业是我国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稳定因素;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新一轮改革要把改革和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从机制、制度的创新上来破解难题、深化改革;关于新时期国有经济功能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与会学者表示国有企业不仅要模范履行一般企业都要履行的社会责任,还要承担实现国有经济功能的重大社会责任,概括来说就是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起主导作用。学者们还对国有经济重组与国有企业进退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金融危机 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亮 陈霞
2010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10)"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战略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峰 胡晓伟
2014年12月5日—2014年12月7日《南开经济研究》编辑部在南开大学顺利举办"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单位2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期刊代表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南开经济研究》主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李坤望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南开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金
在"后危机时代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第四届亚洲经济合作与创新论坛"上,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危机对经济金融理论发展的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亚洲经济合作与创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杨培雷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德国际经济研讨会综述马颖杨培雷由德国艾哈德基金会赞助、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慕尼黑德国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德国际经济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有中外专家、教授和学者共50多人,提交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景新 唐新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0年3月25-26日,在海口联合举办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良谋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中国经济学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阐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拥有典型意义的中国改革背景理论化,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解释力和学术生命力。为了更好地活跃和深化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为改革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财经高端论坛(2009)”综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产业的发展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危机时代财税改革与发展——“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金融危机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
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研究——第五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综述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公共经济与管理政策变革——“2009中国公共经济学论坛”综述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与中国经济”论坛综述
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体制转型——“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与市场发展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