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6)
2023(5930)
2022(4742)
2021(4737)
2020(3882)
2019(8938)
2018(8834)
2017(16255)
2016(8586)
2015(10262)
2014(10028)
2013(10153)
2012(9886)
2011(9322)
2010(9021)
2009(8301)
2008(8290)
2007(7392)
2006(6780)
2005(6090)
作者
(23700)
(19526)
(19494)
(18863)
(12659)
(9255)
(9130)
(7800)
(7588)
(7074)
(6915)
(6673)
(6334)
(6287)
(6192)
(6031)
(6014)
(5726)
(5601)
(5559)
(5368)
(4699)
(4667)
(4576)
(4545)
(4326)
(4316)
(4297)
(4002)
(3988)
学科
(37327)
经济(37299)
管理(18498)
中国(16263)
方法(15049)
(13318)
数学(12675)
数学方法(12617)
(10773)
图书(10372)
(9982)
企业(9982)
书馆(9859)
图书馆(9859)
(9401)
(9087)
贸易(9078)
(8936)
工作(7377)
业经(7237)
(7078)
地方(6831)
(6226)
(6138)
教育(6128)
(6108)
关系(5988)
农业(5803)
(5707)
银行(5700)
机构
大学(128800)
学院(120332)
(55834)
经济(54871)
研究(47855)
管理(42266)
中国(37296)
理学(34590)
理学院(34095)
管理学(33671)
管理学院(33381)
(28803)
科学(26273)
(23804)
(23203)
图书(21508)
研究所(21113)
中心(21007)
书馆(20952)
图书馆(20949)
(19804)
师范(19680)
经济学(19482)
北京(19134)
财经(18986)
(17614)
(17570)
经济学院(17387)
(16816)
(16260)
基金
项目(76501)
研究(61074)
科学(59659)
基金(55860)
(48218)
国家(47837)
社会(40364)
科学基金(39649)
社会科(38192)
社会科学(38187)
基金项目(28299)
教育(27330)
编号(25729)
(25442)
成果(24286)
资助(22831)
(22725)
自然(21507)
自然科(20989)
自然科学(20983)
自然科学基金(20657)
中国(18655)
(18602)
国家社会(18121)
重点(17292)
(16891)
课题(16795)
项目编号(16331)
教育部(16323)
(16012)
期刊
(61973)
经济(61973)
研究(40522)
图书(29528)
中国(28586)
书馆(24100)
图书馆(24100)
学报(20010)
教育(17275)
(16690)
科学(16080)
大学(15311)
管理(15146)
(14834)
学学(11770)
经济研究(10970)
农业(10742)
财经(10450)
(10158)
金融(10158)
(9800)
论坛(9800)
技术(9445)
(9298)
(9291)
世界(8879)
问题(8576)
国际(8363)
情报(7634)
业经(7258)
共检索到205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清菊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锦贵  
澳门图书馆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王锦贵ABSTRACTMacaowillreturntoChinaonDecember20,1990Becauseofspecialgeographicallocationandsocialexperience,l...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昭华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也打破了中国夜郎自大的美梦,原来闭关锁国、自以为是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思想、科技等方面的落后。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国势之不振,应归咎于传统教育制度之不良。因此,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良派、维新派等纷纷到国外求学,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知识,以达到富国强兵之目的。他们一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凡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并且人们的一切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学界称这种语言交际环境为语境。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类型和方式。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要求更多地从社会文化的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研究语言及其运用。在分析语言现象时,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差异。语境有高低之分,语境的高低不同也反应了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可以尝试从语境研究入手,从语境的高低不同来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河清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辉  
牯岭是近代中西文化在庐山交融的杰作,它所拥有的十八个国家建筑风格的近千栋别墅,与庐山秀美的风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庐山近代文化的独特标志。本文以中西文化在庐山的交流与融合为研究背景,通过还原近代牯岭的发展与变迁,意在更好地保护和促进现代牯岭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新国  於涵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谈乃成  
谋略文化在我国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官场文化和国企文化中尤其突出,即使在民营体制里也处处可见。将我国企业文化与西方企业文化比较一下,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企业文化的四大要素为: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和文化网络。中国企业文化则突出: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信仰和行为习惯。共同点是有价值观。差异则源自于对人的本性的不同看法,形成了文化上的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副导师谈敏教授的新著《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30余万字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充实而成,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出版。概而论之,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1.研究课题的不同凡响在经济学说史领域内,法国重农学派的理论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静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该文在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创造跨文化交际的语境,采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张芳梅  
文章以《饮食男女》为例从中西方爱情观、家庭伦理观以及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建国  
从治家、治国说开去──中西文化、对比随想录王建国在国外呆了十多年,养成一种对比思考的习惯,把国外的一切都与国内相比。这一比不知生出多少想法来,而其中一条基本的发现就是:中西文化大致是互补的关系。因此,我的看法既不是中体西用,也不是西体中用,而是双向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洋  王丰  贾宝龙  张娟  
在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中,中国企业正经受着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化竞争两方面的考验。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是中国企业当务之急所要做的事情之一。本文从个性与求同、制度与人情、创新与生存等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企业管理上的文化差异,并相应地给出适合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凌霄  
关系营销产生于西方,对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但是,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家,这一点与西方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关系营销理论在进入中国后,通过与中国人际关系文化的结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本文拟在阐释关系营销理论起源与中国人际关系文化含义的基础之上,通过与西方文化体系中关系营销特点的比较,对中国关系营销的本土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萍  陆卫明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 ,他的中西文化观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有着内在指导意义。文章从陈独秀的文化社会整体观出发 ,考察了其中西文化观的内容 ,并对此作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