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3)
- 2023(14287)
- 2022(11639)
- 2021(10842)
- 2020(8686)
- 2019(19604)
- 2018(19013)
- 2017(35152)
- 2016(19191)
- 2015(21702)
- 2014(21687)
- 2013(21223)
- 2012(20453)
- 2011(19194)
- 2010(19186)
- 2009(17631)
- 2008(17271)
- 2007(15260)
- 2006(13911)
- 2005(13119)
- 学科
- 济(101595)
- 经济(101510)
- 管理(45692)
- 业(42261)
- 方法(32267)
- 中国(32065)
- 企(30568)
- 企业(30568)
- 地方(28498)
- 数学(28463)
- 数学方法(28280)
- 农(24153)
- 业经(20596)
- 学(19789)
- 贸(17711)
- 贸易(17697)
- 易(17119)
- 地方经济(17056)
- 农业(16714)
- 财(16602)
- 制(16221)
- 融(15974)
- 金融(15973)
- 银(15669)
- 银行(15651)
- 行(15346)
- 环境(15264)
- 发(14840)
- 和(12753)
- 教育(12167)
- 机构
- 大学(282630)
- 学院(278163)
- 济(128111)
- 经济(125727)
- 研究(112624)
- 管理(95984)
- 中国(84620)
- 理学(80848)
- 理学院(79644)
- 管理学(78323)
- 管理学院(77762)
- 科学(66157)
- 京(62025)
- 所(58025)
- 财(56079)
- 研究所(52589)
- 中心(48182)
- 农(46226)
- 财经(43896)
- 经济学(41885)
- 江(41858)
- 范(41676)
- 师范(41325)
- 北京(40761)
- 院(40556)
- 经(40048)
- 经济学院(37423)
- 业大(37379)
- 农业(36013)
- 科学院(34424)
- 基金
- 项目(179511)
- 科学(142350)
- 研究(133685)
- 基金(130113)
- 家(114047)
- 国家(113097)
- 科学基金(95287)
- 社会(88087)
- 社会科(83617)
- 社会科学(83595)
- 省(69050)
- 基金项目(67362)
- 教育(60846)
- 划(58657)
- 自然(57538)
- 自然科(56178)
- 自然科学(56162)
- 自然科学基金(55166)
- 资助(52986)
- 编号(51693)
- 发(45353)
- 成果(43875)
- 重点(41836)
- 部(40559)
- 课题(38593)
- 国家社会(37737)
- 发展(37161)
- 创(37071)
- 展(36596)
- 性(34827)
- 期刊
- 济(152447)
- 经济(152447)
- 研究(97289)
- 中国(65950)
- 学报(44287)
- 农(43904)
- 科学(41450)
- 财(40308)
- 教育(39297)
- 管理(37807)
- 大学(34334)
- 学学(30940)
- 农业(30733)
- 融(30082)
- 金融(30082)
- 经济研究(26353)
- 财经(23263)
- 技术(22895)
- 业经(22407)
- 经(20389)
- 问题(19840)
- 贸(17755)
- 业(17290)
- 世界(16840)
- 国际(16184)
- 技术经济(14544)
- 资源(14092)
- 图书(13543)
- 统计(12685)
- 经济问题(12485)
共检索到452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苗长虹 艾少伟 刘勇
2016年4月17-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古都开封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聚集一堂,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宜嘉 吴卫
2016年4月16~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嘉宾有中国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伟
我刊主编,李小建教授最近出版了86万字的专著《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科学出版社,2016.1)。新作凝结了作者30余年学术积累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作者从中国独特的国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全书共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探索、农户地理研究、公司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小尺度研究和区域研究等5篇48章,贯穿了问题导向的研究思维,体现了浓厚深情的人文关怀,反思了过去较为普遍的"引入国外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由于研究思维方式和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形成富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反映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地理特殊事实并给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解释,基于地理科学的研究框架并吸纳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强调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地理现象的重要影响,可构成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构建的三个重要基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研究中重视学科的地理学属性,重视国家需求导向,重视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重视人地和谐。对中国独特的经济地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凝聚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君德
文章着重介绍新发现的中国“行政区经济”现象,论述其表现特点、本质内涵、产生的背景、发展走势。在此基础上讨论转型期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
转型期 行政区经济 区域经济地理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地理学)于2009年12月7日-9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地理学,形成,进展,趋势,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魏也华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向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明星
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陆大道院士的提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组织召开的。来自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目的有两个:一是全面总结过去多年来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所取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王颖
外部性是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现象的一个解释,现已成为人-地关系领域中用于揭示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公共物品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但立足于抽象空间的理论基础使其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时显得苍白无力。"真实地理空间"是由"产权区域"组成的具体地理空间,"产权区域"即经济行为主体,亦存在不受市场交易制度制约的外部作用和外部影响,即区域外部性,可以通过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进而得到区域政策方面的成果,用于弥补经济学研究的不足。针对当前由于数据难以获取、考察手段缺乏而使地理学区域外部性研究处于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可以以经济核心地发展的"地理扩散"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这是因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庆
知识经济的兴起必将对人地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新型的人地关系体系必将逐步形成。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向知识经济革新、发展经济地理学,强化经济地理人才培养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经济地理学 新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颜银根
自1994年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增加转移支付。然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仍然不断扩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虽然主流经济学对转移支付的失效提供了一些解释,然而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转移支付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集聚存在"路径依赖"、转移支付存在着某个"门槛值"、不同的税收来源和补贴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转移支付政策时,转移支付最初的力度一定要足够大、需要"持续地"转移支付、需要整体系统地考虑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长德
文章介绍了马丁应用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模型结合而构建的分析区域政策效应的框架。该框架对区域政策的分析表明,传统的转移支付政策或单纯改善区际(区内)交易成本的政策,面临着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间的权衡,而降低创新成本(障碍)的政策是可以实现总体经济效率和空间公平兼得的。这些分析对于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区域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和提高方面,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