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2)
- 2023(9439)
- 2022(7907)
- 2021(7548)
- 2020(6295)
- 2019(14838)
- 2018(14977)
- 2017(28392)
- 2016(14998)
- 2015(17171)
- 2014(17165)
- 2013(16883)
- 2012(15598)
- 2011(14715)
- 2010(15102)
- 2009(14357)
- 2008(13913)
- 2007(12269)
- 2006(11460)
- 2005(10707)
- 学科
- 济(90100)
- 经济(90025)
- 管理(39183)
- 方法(34332)
- 业(33377)
- 数学(31082)
- 数学方法(30548)
- 企(27537)
- 企业(27537)
- 中国(22976)
- 地方(18520)
- 农(16505)
- 业经(15958)
- 制(15545)
- 学(14822)
- 贸(14619)
- 贸易(14608)
- 易(14204)
- 财(14129)
- 地方经济(13033)
- 融(12411)
- 金融(12409)
- 体(12136)
- 银(11961)
- 银行(11960)
- 理论(11870)
- 行(11656)
- 环境(10745)
- 农业(10440)
- 和(10329)
- 机构
- 大学(228239)
- 学院(224878)
- 济(111184)
- 经济(109394)
- 研究(83906)
- 管理(82504)
- 理学(69832)
- 理学院(69051)
- 管理学(67809)
- 管理学院(67372)
- 中国(65407)
- 财(49624)
- 京(48851)
- 科学(45388)
- 所(41808)
- 财经(38778)
- 研究所(37544)
- 经济学(36937)
- 中心(35586)
- 经(35324)
- 经济学院(32809)
- 江(32678)
- 北京(32316)
- 范(30611)
- 师范(30429)
- 院(29231)
- 财经大学(28609)
- 农(28589)
- 州(25790)
- 业大(25745)
- 基金
- 项目(137437)
- 科学(109642)
- 研究(103537)
- 基金(102181)
- 家(88065)
- 国家(87423)
- 科学基金(74894)
- 社会(69613)
- 社会科(66266)
- 社会科学(66247)
- 基金项目(51545)
- 省(49726)
- 教育(48495)
- 自然(44759)
- 资助(43964)
- 自然科(43780)
- 自然科学(43772)
- 自然科学基金(42999)
- 划(42582)
- 编号(39822)
- 成果(33916)
- 部(32443)
- 重点(31337)
- 发(30547)
- 国家社会(30477)
- 课题(28935)
- 教育部(28785)
- 中国(28610)
- 创(27816)
- 人文(27152)
- 期刊
- 济(130258)
- 经济(130258)
- 研究(80042)
- 中国(47160)
- 财(37230)
- 管理(34297)
- 科学(29651)
- 学报(29218)
- 教育(26937)
- 农(26238)
- 大学(23738)
- 经济研究(23043)
- 融(22946)
- 金融(22946)
- 财经(22012)
- 学学(21953)
- 技术(21826)
- 经(19268)
- 农业(17581)
- 问题(16958)
- 业经(16739)
- 贸(15334)
- 统计(14639)
- 世界(14457)
- 国际(13898)
- 技术经济(13705)
- 策(12451)
- 决策(11451)
- 经济问题(10504)
- 业(10231)
共检索到359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模式 理论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炳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模式 理论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政府主导 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锦松
经济改革模式(美)哥伦比亚大学王念祖福建社科院亚太所肖锦松摘译ModelsofEconomicReform¥N.T.WangAbstract:ThisisasequeltoProf.N.T.Wang'spaperforthefirstconferen...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琮
西方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相同,但不同国家的经济模式互有差异,各具特色。经济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式是固定的、僵化的,水远也不会有任何变化的。相反,各国模式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局部的、渐进的,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其变化则是相当显著的。自从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各西方国家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某种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某种调整,通过这种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巴利·瑙伏彤 谢涛
中欧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只是依据了理论上最有利的“和平红利”假说 ,可这在实践上却会导致社会总产出的巨幅下降。急剧的私有化使国企大量倒闭 ,这又使国家的税收流失 ,从而陷入了物价飞涨 ,经济萎缩 ,财政赤字的恶性循环。中国的成功经验在于在改革的同时注重对国企的改造和管理 ,这使中国在私有和其它经济成分迅速发展的同时国企也有所发展 ,这就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和宏观调控能力。投资与储蓄的私有化反过来又保证了经济高速增长 ,填补了国企在竞争淘汰和结构调整中所造成的空缺和损失。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它多少有些无奈 ,但却是避免落入陷井的最好战略。
关键词:
计划经济 转型经济 中国模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韩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全国性经济改革计划,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韩国的经济改革是该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标志。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果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迈入知识经济社会,那么它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伟
经济改革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被改革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会因其政治力量的削弱而受到损害,渐进式改革的收益也会降低。当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相同时,政治均衡会向有利于大爆炸式改革的模式扭曲;当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相差悬殊时,政治均衡会向有利于强势集团的渐进式的模式扭曲。政治竞争有利于平衡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禁止政治游说并不一定是合意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对于集中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经济学家一向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或方式。一种是“激进的”、“创世纪式的”、“一揽子的”或所谓“休克疗法”。另一种则是与此相对应的“渐进的”和“进化式的”。曾几何时,后一种改革方式很少被推荐,而前一种主张十分流行,被认为具有理论上的完美性和可行性。但理论家所提供的改革建议,迄今都是在经验的真空中产生的。无论是“创世纪式”的改革方式,还是“进化式”的改革方式,其各自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都还需要实践给予回答。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现在,回顾我国的改革道路,总结改革策略上的主要特征及其一般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探讨进一步的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
激励兼容 分税制 改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袁晓江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和重视政治经济学问题研究,2015年11月23日,他
关键词:
存量改革 转型模式 增量创新 存量调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十四个年头。回顾我国经济改革前进的历程,我们由衷地感到,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吉瑞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在人均GNP方面,大约相差30倍左右。要在半个到一个世纪内赶超上发达国家,必须创造连续几十年人均GNP每年增长5—6%或7—8%,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于3—4%,否则,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难缩小。为此,中国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90年代基本上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者设想,可以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民间独立经营、市场自动协调、中央宏观控制”的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攻坚战宜在近期发动,过迟会丧失战机,使我们的战略目标不能实现。我们现在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机,改革前进一步,中国的现代化充满光明和希望,后退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