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4)
2023(6458)
2022(5291)
2021(5221)
2020(4208)
2019(9727)
2018(9603)
2017(18059)
2016(9261)
2015(10779)
2014(10280)
2013(10332)
2012(9510)
2011(8679)
2010(8540)
2009(7778)
2008(7533)
2007(6355)
2006(5550)
2005(5100)
作者
(24359)
(20377)
(20315)
(19670)
(12979)
(9685)
(9085)
(7946)
(7823)
(7184)
(7180)
(6822)
(6711)
(6508)
(6466)
(6357)
(6122)
(5955)
(5919)
(5617)
(5168)
(4828)
(4823)
(4669)
(4574)
(4526)
(4479)
(4379)
(4123)
(4043)
学科
(39789)
经济(39748)
(21331)
管理(21061)
方法(16625)
中国(15207)
数学(15165)
数学方法(15080)
(14345)
企业(14345)
(12966)
(11372)
贸易(11364)
(11210)
(10538)
农业(8715)
收入(8563)
业经(8025)
(7470)
(6641)
银行(6637)
(6473)
(6275)
关系(6247)
(6174)
金融(6173)
(5986)
(5869)
环境(5859)
地方(5353)
机构
大学(131107)
学院(130807)
(64037)
经济(63147)
研究(49847)
管理(46974)
理学(40232)
理学院(39796)
管理学(39335)
中国(39212)
管理学院(39100)
(28377)
(27217)
科学(26549)
(24286)
研究所(22182)
财经(22001)
经济学(21812)
中心(21277)
(20451)
经济学院(19708)
北京(18780)
(18152)
(18001)
(17241)
师范(17111)
(17037)
财经大学(16539)
业大(15657)
科学院(15163)
基金
项目(86248)
科学(68449)
研究(66407)
基金(64102)
(56132)
国家(55733)
科学基金(47033)
社会(44317)
社会科(42137)
社会科学(42126)
基金项目(32710)
教育(30578)
(29898)
自然(27484)
自然科(26906)
自然科学(26898)
资助(26790)
自然科学基金(26452)
(26310)
编号(26002)
成果(21361)
(20793)
中国(20253)
国家社会(20001)
重点(19782)
(19416)
课题(18378)
教育部(18301)
(18128)
(17133)
期刊
(68812)
经济(68812)
研究(43246)
中国(27188)
(19274)
科学(18014)
管理(17853)
(17527)
学报(17361)
教育(15640)
大学(14157)
经济研究(13230)
学学(13121)
农业(12748)
(11902)
金融(11902)
财经(11361)
技术(11070)
(10078)
(10013)
业经(9917)
世界(9731)
国际(9199)
问题(9145)
(7804)
技术经济(6091)
(5696)
论坛(5696)
经济问题(5540)
资源(5458)
共检索到197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兵  
收入问题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话题,对其进行基于中国国情的分析非常必要。文章借鉴"中国式过马路"创新性地提出"中国式收入"这一概念,并且基于逻辑从收入的颜色、性质和来源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收入(主要是个人收入)进行了详细划分。其中有些收入概念在国内是首次提出,比如银色收入、红色收入、暖色收入等。文章特别指出,研究价格问题不可忽视收入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江东  施蕾  
2021年仍是新旧《证券法》的衔接过渡之年。中国证监会(含各地证监局)全年共作出345例行政处罚决定,其中证监会作出103例,地方证监局作出242例,适用新《证券法》作出的共计82例(部分行政处罚同时适用新旧《证券法》),占到了全年行政处罚总数的四分之一。本文对2021年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全景观察,并结合证监会在2022年4月1日发布的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对过往一年证券监管执法的特点、趋势、最新动向、关注重点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市场参与者的合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顾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式多边主义的相关阐述尝试就这一主张进行学理提炼。中国式多边主义体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思路,即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它旨在改善现有国际秩序,与美式多边主义的关系是“基于美式,超越美式”。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式多边主义的最佳实践案例之一。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法律实践为分析重点,中国式多边主义的内涵可从七个维度展开:决策机制上,主张“共商”;公司治理上,主张“协商式监督”;规则制定上,主张“软法特色”;条约解释上,主张“目的导向”;业务标准上,主张“高且可行”;外部关系上,主张“合作不对抗”;中国定位上,主张“结伴不结盟”。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俊  黄潇  
结合我国农村1983~2006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2004、2006的CHNS微观调查数据,探讨教育差距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形成初等人力资本,其对消除贫困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教育扩展尚未促进贫困减少,教育差距、教育扩展的变化会对贫困形成较大的短期冲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并且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教育扩展,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都未表现出促进贫困减少,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将不利于贫困减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韩一多  张景华  
本文首先从预算内外两个维度理论诠释收支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中国式分权水平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视角实证考察了中国式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是全国还是分区域,预算内收入分权的提升均有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2)预算内支出分权的提升虽然从全国来看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但在预算内支出分权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仍可以显著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3)预算外收支分权对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韩一多  张景华  
本文首先从预算内外两个维度理论诠释收支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中国式分权水平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视角实证考察了中国式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是全国还是分区域,预算内收入分权的提升均有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2)预算内支出分权的提升虽然从全国来看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但在预算内支出分权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仍可以显著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3)预算外收支分权对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预算外收入分权使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愈加恶化,而预算外支出分权却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4)转移支付、受教育年限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亦有推波助澜之效,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和对外开放度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本文结论不仅对中国式分权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重塑公平效率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鹏  刘先春  
我国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理论研究中政党却被遮蔽。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的理论范式可以揭示"中国之治"的独特逻辑。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是以制度为承载,体现在我国国家制度的结构构成及国家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百年大党领导的制度全景和功能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的中央组织及其制度化运行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性领导;二是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体制对重大工作的统筹领导;三是党组(党委)制度对非党组织的嵌入式领导;四是归口协调管理体制对具体治理事项的归类领导;五是纪检监察体制对监督体系的统一领导;六是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对军权的牢牢掌握;七是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百年大党自身的主体性塑造是决定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自变量和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以治党带动治国、催生国家治理效能。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沈涛   刘奇超   李睿康  
<正>(接上期)四、应税规则的未来进路作为国际税改“双支柱”方案中一项相对“独立”运行的规则,STTR最终能否被广泛选择、又将以何种方式稳妥实施,已成为摆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道“选择题”。目前,全球共有70多个发展中国家有权要求将STTR纳入其与BEPS包容性框架其他成员签署的双边税收协定中。50当然,不单是OECD版的STTR可供各方选择,联合国版的STTR也备受一些发展中国家青睐。在STTR的实施进路方面,发展中国家宜统筹处理好以下四方面事宜,适时作出恰当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沈涛   刘奇超   李睿康  
应税规则(STTR)作为支柱二全球最低税下独立运行的一项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就国际税改“双支柱”方案达成共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规则自2019年2月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后,就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从政策原理看,STTR是一项基于税收协定的规则,其允许来源国对适用税率低于9%的某些特定关联付款进行征税,以实现来源国让渡给居民国的有限征税权的恢复,或在某些情况下补充来源国保留的现有有限征税权等政策目标。从制度设计看,STTR包括运行机制、适用收入、税率及其确定方法、排除规则与适用门槛、反规避规则、征收管理和条款影响等内容,须结合相应条款注释加以系统理解和适用。从实施路径看,各缔约方可以通过双边谈判的个案化方式,修订各自缔结的税收协定,将STTR范本条款内容纳入现行税收协定,或依托《关于促进支柱二应税规则实施的多边公约》及其解释性声明,将STTR批量化纳入缔约方的税收协定体系,以确保不同缔约方迅速、协调、一致地实施STTR。从未来进路看,发展中国家宜结合本国实际,在精准把握好STTR多边公约的生效和实施程序、科学处理好STTR与现行税收规则衔接适用、审慎评估好制度转化实施过程中的综合影响、理性研析好OECD版STTR与联合国版STTR竞合适用的基础上,适时作出恰当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靖   王冰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语境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相关研究明确了文化志愿服务与社会文明提升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促进后者的重要路径,但具体逻辑还有待条梳。从社会文明提升是目标、文化志愿服务是实现目标的一种路径的基本判断出发,论文首先对社会文明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从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事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的组成这一定位,提出在缺少测量指标的情况下,可以从文化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文化志愿服务的秩序建设,以及文化志愿服务的风尚形成三个方向观察文化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促进提升中的能动逻辑。论文进而透过政策文本和实践案例,分别观察文化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提升中的政策逻辑和能动空间。研究发现,依照文化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参与主体的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秩序建设的文明规范以及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文明风尚三大促进社会文明提升政策逻辑,文化志愿服务案例体现了在文化服务专业培训、文化社交优质平台、主体权益有效保障、主体互动有序增强、传统文化精神底色以及核心价值道德基础六个维度的促进社会文明提升能动空间。基于上述政策逻辑分析和能动空间观察,论文以文化志愿服务的六维能动空间深化了社会文明三大观察方向,初步建构了文化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文明提升理论模型,走出了从观察方向到测量指标体系的重要一步。而在这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与社会文明提升的逻辑关系中,还可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进行具体的观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靖  陈晨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夯实基层社会文明建设基础和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落实到基层,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个“中心”)有效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议题之一。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基层重要的文化服务方式,在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发挥作用。研究从政策逻辑、现实情况两个维度厘清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路径提出的动因,并从整体状况、一般机制、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梳理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两个“中心”融合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并提出以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为抓手的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总结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与两个“中心”功能融合、资源融合、体系融合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逻辑的具体观察,初步搭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推进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理论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改善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从公平视角考察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提高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创新激励效应三条渠道提高职业代际流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及城镇、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以及高技能家庭和低技能家庭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具有异质性影响。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关于数字经济社会公平效应的理论研究,也为如何畅通社会流动性以及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漪南  赵芯  王宇泓  李方正  李雄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乡村景观视觉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将VR全景图技术应用于景观评价的研究中,进行了新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的实践尝试。利用VR全景图技术对空间、场景高度还原仿真的特点,改进传统的SBE法,以城市青年人群为例,通过观测实验并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原始数据,对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及景观要素偏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改进后的SBE法与SD法构建了乡村景观视觉评价模型,并确定了4个显著影响指标(建筑肌理感、植物种类、道路形态和卫生状况)。其次,根据VR全景图场景中偏好视域截图,进而从截图中归纳提取出9个景观偏好指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这9个景观偏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Bruce Einhorn  Frederik Balfour  戴易  
为了能在海外上市,公司纷纷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收购自己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纽约和香港的高价首次公募引人注目。但是近些年来,还有一批中国公司一直在默默地开发国际资本市场。不具备开展引人注目的首次公募的规模或利润的企业发现,它们可以通过反向兼并的方式实现觊觎已久的海外上市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任凯  阳建强  
景观系统的多元生态化表达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面临经济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其复兴建构路径是一种复合约束条件下多种景观主体的组合过程。从乡村景观异化程序入手,揭示乡村空间生产一景观生态的辩证同构关系,提出"内发驱动型"是乡村空间生产的革新价值范式。试图提供一个包括物理景观、社会景观、自然景观三个分支的乡村景观新秩序,结合五花城堡村提出一条乡村景观建构的可能路径,通过不同景观表征验证多元生态理念在空间生产中的过程性融入,并提出景观系统的耦合机制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