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0)
2023(10707)
2022(8746)
2021(8268)
2020(6878)
2019(15775)
2018(15354)
2017(29744)
2016(15446)
2015(17749)
2014(17349)
2013(17172)
2012(15833)
2011(14267)
2010(14595)
2009(14250)
2008(13241)
2007(11752)
2006(10589)
2005(10056)
作者
(41337)
(34464)
(34145)
(32926)
(21751)
(16276)
(15494)
(13285)
(13153)
(12270)
(11945)
(11576)
(11187)
(11031)
(10954)
(10792)
(10165)
(10049)
(9941)
(9495)
(8881)
(8252)
(8112)
(7834)
(7764)
(7694)
(7680)
(7540)
(6831)
(6757)
学科
(61451)
经济(61351)
管理(47388)
(44970)
(37664)
企业(37664)
(27815)
金融(27812)
中国(27060)
(25675)
银行(25669)
(24824)
方法(24039)
数学(21358)
数学方法(21220)
(20621)
(20610)
(16887)
(15308)
贸易(15290)
(15102)
业经(14996)
(13374)
(13008)
财务(12974)
财务管理(12946)
企业财务(12351)
体制(11423)
中国金融(11382)
地方(11284)
机构
大学(216809)
学院(215976)
(101958)
经济(100090)
管理(80428)
研究(75651)
中国(69853)
理学(67918)
理学院(67250)
管理学(66497)
管理学院(66099)
(50785)
(45610)
财经(39613)
科学(38536)
中心(37086)
(36271)
(36151)
经济学(34382)
研究所(32334)
(31793)
经济学院(30967)
(29903)
财经大学(29732)
北京(29553)
(26911)
(26332)
(26041)
(25651)
金融(25593)
基金
项目(136825)
科学(109291)
研究(105578)
基金(102048)
(87251)
国家(86572)
科学基金(74752)
社会(70862)
社会科(67509)
社会科学(67494)
基金项目(52647)
(50094)
教育(48280)
自然(43987)
自然科(43024)
自然科学(43014)
(42443)
自然科学基金(42289)
资助(42105)
编号(41630)
成果(35365)
(32690)
(32381)
重点(31143)
国家社会(30989)
(29914)
(29821)
课题(29289)
教育部(29153)
(28614)
期刊
(111535)
经济(111535)
研究(73765)
中国(48552)
(43539)
金融(43539)
(40378)
管理(32048)
(28642)
科学(27357)
学报(26846)
教育(22553)
大学(22283)
财经(21070)
学学(20901)
经济研究(19118)
(18127)
农业(17848)
技术(17688)
业经(15666)
问题(14370)
(14114)
国际(13347)
世界(12733)
理论(10967)
(9981)
技术经济(9823)
现代(9462)
实践(9375)
(9375)
共检索到346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建炜  
"中国式"调息不同于美国、日本的调息。"价"、"量"并举的"中国式"货币政策揭示了利率扭曲与信贷配给的长期共存。只有当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均衡水平时,控制信贷才能成为有效的资金供给方式。所以,"中国式"调息并不是一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行为,而是标准的管制政策。若想解决问题,仅靠利率市场化是不完全的,缺乏竞争、以风险最小化为主要目标、行政化色彩浓厚的金融机构同样无法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民间金融的存在,部分地解决了管制带来的租值耗散问题,促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如果不能放开金融部门准入,民间金融机构就会缺乏上进的动力,将长期徘徊于低水平状态竞争,同样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程  
本文认为我国存在正规与非正规的二元金融体系,二者的利率水平不同,央行的利率管制是导致这种金融扭曲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构建两个部门、两种金融资本的经济模型,得出正规金融市场中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这种扭曲的金融结构,减少非正规金融,并且提高投资效率的结论。我国1986年到2008年的时间序列模型和1995到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证实了此观点,说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华强  
所谓中国式管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实,企业要不要进行中国式管理,完全取决于实践需要。即要看即定的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和制度、决策在执行中是否出现了扭曲,而且是受中国文化制约的扭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徐扬  吕大国  卢任  李晓萍  
基于中国12个代表性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本文考察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间资本配置的扭曲和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劳动力的配置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本扭曲:生产率低的企业过多地使用了资本,而生产率高的企业过少地使用了资本。微观层面的资本扭曲引起了资本、劳动和产出的配置与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偏离,进而造成了微观层面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和产业组织的扭曲。进一步的计算试验发现,资本扭曲引起的企业间的资源错配造成了总量层面实质性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最后,在控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发现,除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外,资本扭曲还内生于金融部门信贷配置的非市场化,尤其是银行信贷配置对国有企业的偏向。这些结果表明,推进金融部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是优化制造业部门的产业组织和改善实体经济微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甫  
中国经济下行是全球经济大周期运行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并非"中等收入陷阱"因素作用的产物。应对的长期方案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短期措施是防范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但是,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其信贷投放与商业周期正相关。因此,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实则面临扭曲的信贷约束。据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两个行为特征和改革实践出发,提出了差异化的金融改革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卓凯  崔维琪  
本文从银行信贷配置扭曲的角度解释了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负相关的经验现象。金融深化过程中,银行居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但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使得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给低效经济部门,这种信贷配置扭曲降低了经济效率。根据分析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卓凯  
金融深化过程中 ,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但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 ,使得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给低效经济部门 ,这种信贷配置扭曲降低了经济效率。应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鑫   夏宏文  
作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金融制度安排,绿色信贷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要素市场。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了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将助推高污染行业发展,抑制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而抑制绿色信贷规模。此外,本文识别出在资本要素扭曲程度、时间及区位条件差异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信贷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结论为政府进一步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更为有效的差异化绿色信贷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祖沔  向丽锦  
文章构建了存在资本管制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通过求解家庭动态最优化问题得到广义非抛补利率平价方程。理论推导发现,资本管制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抛补利率平价失效的重要原因,资本管制的存在使得利率平价产生扭曲,利率-汇率动态关系呈现为广义非抛补利率平价方程的形式,只有在无资本管制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非抛补利率平价才会成立。同时,资本管制条件下,汇率、汇率预期以及通胀预期的波动都会增加非抛补利率平价扭曲的程度。最后,基于带结构突变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构建金融抑制和资本扭曲指标并测算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中国金融抑制、资本扭曲及其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和资本扭曲均显著抑制了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资本扭曲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整体作用效果受到金融抑制程度的影响,即金融抑制加剧了资本扭曲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资本扭曲是金融抑制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作用路径,从而验证了金融抑制→资本扭曲→技术创新效率的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晋川  叶敏  
制度安排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一旦由政府决定的强制型制度被确定 ,诱致型制度变迁也随即被选择 ,完成制度的整体功能。在金融制度扭曲的情形下 ,强制型制度变迁和诱致型制度变迁在金融发展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志强  董友贵  
金融和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个职能部门,都是社会价值分配和再分配的环节,共同承担着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两类性质不同的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并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如何认识两类资金分配使用上的不同作用,协调处理好金融与财政的关系,一直成为理论实践中争论的焦点。 一、财政与金融关系扭曲的主要原因与表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仁祥  曾夏颖  黄家祥  
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金融抑制、资本扭曲指标并运用熵值法测算"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指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金融抑制、资本扭曲对"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整体为中等偏高态势,呈现空间聚集效应,且地区间差异较大,中西部脆弱性指数高于东部;各区域金融抑制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金融抑制显著加剧了耦合脆弱性;资本扭曲程度与脆弱性之间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资本扭曲的部分中介效应,即验证了存在金融抑制→资本扭曲→"科技-金融"耦合脆弱性这一传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斌斌  许斌  黄小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下,信贷配置扭曲必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我国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空间关联效应明显;信贷配置扭曲在阻碍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的同时,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与合理化升级产生严格为正和严格为负的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韧  马红旗  李志伟  
产业赶超和金融抑制政策的组合会推动形成广泛的信贷扭曲,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行业技术进步乃至产能格局演化。不拘泥于简单的是非判断或是宏观整体性分析,而试图围绕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和中观行业层面的梳理,揭示信贷扭曲对于企业投资、技术进步和产能过剩的实际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扭曲严重干扰了钢铁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行为,主导了低质量的产能扩张;银行信贷支持的扭曲对钢铁企业产能利用也施加了显著"逆周期"影响,助推了产能过剩形成。由此,重构银企关系、消除信贷扭曲构成了推动钢铁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放弃简单的市场化思维和传统的直接补贴或信贷支持手段,深化银行信贷决策体系改革、加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整合、进行更加积极的创新扶持才是推动钢铁等传统重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