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3)
- 2023(4449)
- 2022(3654)
- 2021(3583)
- 2020(3024)
- 2019(6982)
- 2018(6720)
- 2017(12746)
- 2016(6651)
- 2015(7772)
- 2014(7603)
- 2013(7767)
- 2012(7603)
- 2011(6914)
- 2010(6570)
- 2009(6169)
- 2008(6090)
- 2007(5048)
- 2006(4377)
- 2005(4077)
- 学科
- 济(36372)
- 经济(36340)
- 方法(17692)
- 数学(15743)
- 数学方法(15689)
- 管理(14003)
- 业(13471)
- 中国(13234)
- 企(10296)
- 企业(10296)
- 贸(9260)
- 贸易(9254)
- 易(9141)
- 农(7368)
- 制(6234)
- 财(6176)
- 业经(5901)
- 地方(5829)
- 出(5597)
- 关系(5593)
- 学(5360)
- 银(5234)
- 银行(5229)
- 行(5172)
- 融(5145)
- 金融(5144)
- 环境(4913)
- 体(4883)
- 发(4846)
- 和(4803)
- 机构
- 大学(101171)
- 学院(97359)
- 济(53510)
- 经济(52973)
- 研究(40175)
- 管理(34632)
- 中国(31799)
- 理学(29786)
- 理学院(29419)
- 管理学(29131)
- 管理学院(28934)
- 财(21900)
- 京(21876)
- 科学(20499)
- 所(19423)
- 经济学(19284)
- 财经(18074)
- 研究所(17805)
- 经济学院(17456)
- 经(16906)
- 中心(16808)
- 北京(14628)
- 院(14078)
- 财经大学(13753)
- 范(13054)
- 师范(12968)
- 科学院(12462)
- 农(12315)
- 研究中心(12055)
- 社会(11612)
- 基金
- 项目(64389)
- 科学(52182)
- 基金(50582)
- 研究(48261)
- 家(44255)
- 国家(43949)
- 科学基金(37124)
- 社会(35006)
- 社会科(33406)
- 社会科学(33403)
- 基金项目(25596)
- 教育(21633)
- 资助(21463)
- 自然(21243)
- 自然科(20808)
- 自然科学(20803)
- 自然科学基金(20501)
- 省(20248)
- 划(18490)
- 中国(17378)
- 编号(16925)
- 部(16766)
- 国家社会(16443)
- 重点(14975)
- 教育部(14909)
- 成果(14656)
- 发(14387)
- 人文(13718)
- 社科(13298)
- 大学(13026)
共检索到149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齐洲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新世纪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小说研究者的学术本位意识和文化担当精神,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作用的结果。不过,这一理论尚需要更深入的论证,以确定其内涵与外延,还需要排除各种可能的误解,以减轻理论的阻力和压力。就中国叙事文学研究中的小说研究而言,20世纪的主要问题不是"作家作品研究"等研究范式的制约和影响的问题,而是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所带来的对中国古代小说门类的扭曲与伤害的问题。如果"中国叙事文化学"是要回归中国叙事文化之"体",其所借用的"叙事学""主题学"等西方的理论只是研究这些本体之"用",并且尽量容纳一切能够阐明中国叙事文化特质的学术路径和研究方法,那么,"中国叙事文化学"就能够茁壮成长,成为21世纪研究中国叙事文学的成熟理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连心达
叙事文化学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亦即对经验的高强度直接感知和对大结构、大关系的有机整体把握。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纽结",故事主题类型为旨在揭示民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材料、新角度,开启了新可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稼雨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针对以小说戏曲为主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提出并实践的一种新方法。这一研究范式以故事类型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的出发点,在梳理中国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对其中重要个案类型做系统深入研究。相关理论提出和实践前后历经近三十年,已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尽管经过长期的操作实践证明这一范式具有学理性和可行性,但从全面调整和更新20世纪以来中国叙事文学研究"西学中用"研究范式的格局上看,显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中国叙事文化学 回顾 述评 展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
被杀前获救故事类型渊源于佛经与史传,在汉译佛经及以此为摹本的文本故事中,此一母题则仅呈现出"宗教意义"的"语词"载体功能。在章回体通俗白话小说中,"被杀前获救"母题的意义指向趋于世俗化,折射出大众趋合大团圆结局的惯性思维。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功能。在与白话通俗小说密切相关的说书艺术领域里,"被杀前获救"母题借助"延宕"叙事技巧,由原来的"艺术效果"而被转译为"艺术手段",从而营造出叙述主体与接收者之间共谋的一场"狂欢"。同时,"被杀前获救"的母题并非中国传统文学的专利,在外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其也被认为
关键词:
被杀前获救 母题 转译 最后一分钟获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江川 邹飞祥 刘少和 李加军
讲故事是数字时代地方红色文化品牌构建和推广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素有“英雄城市”之誉的广州为例,开展红色资源网络信息普查,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核密度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五要素刻画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整体叙事框架,归纳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提出叙事战略应用到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市镇小说 左翼叙事 时局 使命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洋
国家身份可以划分为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具体身份是总体身份在不同场域的具体投射。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形式,叙事则是身份建构的主要机制,它将一系列关于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的隐喻以特定逻辑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总体身份是负责任大国,而这一身份的主要表现则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身份通过领域或功能以及地域两个维度被投射到北极场域,形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具体身份。本文在论述叙事和国家身份形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身份隐喻通过叙事被投射到具体场域中的过程。通过叙事,"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同中国的国际责任、各国的共同利益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成为负责任大国身份在北极场域的延伸,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目标的组成部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动物小说 英雄叙事 民族崇拜 文化图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津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就提高了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尹世杰教授在其新著《消费文化学》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尹世杰教授通过十多年来对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认为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文化问题越重要,并进一步提出要把消费文化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进行研究,探索其作用、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回顾文化以及组织文化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只有在组织的活动事实中寻找文化,理解组织活动的精神动力,才可以避免文化定义争论所产生的无从把握组织文化的尴尬状况,由此,通过教育叙事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便成了学校工作者实施文化建构的合适途径。与此同时,这一途径还可以深化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创设探作平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晨
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关键词:
明清文人书写 才女 成仙叙事 文化意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媛
本文研究区域文化意象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讨区域文化意象层次与产品意象层次的分层对应,将不同区域文化意象层次与产品意象的认知融入产品设计中,同时引入叙事设计理念,为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区域文化意象 旅游产品 叙事设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邱蓓
《典仪》是印第安作家莱斯利·西尔科的代表作,小说利用嵌入式结构和复调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印第安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嵌入式叙事模式体现了印第安人所崇尚的万物平等、和谐统一的宇宙观,颠覆了西方主流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通过运用复调结构,即多条线索有机协调地融合在同一文本中,共同服务于同一主题的叙事模式,作者对种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的期望得以表达。精湛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思想相得益彰,使作品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