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8)
2023(15909)
2022(13641)
2021(13056)
2020(10639)
2019(24604)
2018(24249)
2017(46468)
2016(25286)
2015(28519)
2014(28378)
2013(27908)
2012(25680)
2011(23423)
2010(23309)
2009(21569)
2008(21224)
2007(18719)
2006(16558)
2005(14984)
作者
(71459)
(59194)
(58776)
(56064)
(37884)
(28261)
(26744)
(23146)
(22463)
(21232)
(20146)
(20059)
(18896)
(18752)
(18331)
(18197)
(17582)
(17329)
(16867)
(16866)
(14792)
(14480)
(14159)
(13337)
(13215)
(13201)
(13165)
(12976)
(11874)
(11604)
学科
(101372)
经济(101235)
管理(76216)
(71052)
(60075)
企业(60075)
方法(43524)
数学(37059)
数学方法(36664)
中国(30167)
(27522)
(26740)
业经(23885)
(23628)
(20749)
贸易(20736)
(20248)
(19995)
地方(19206)
农业(17928)
(17401)
银行(17363)
(16661)
(16615)
理论(16552)
(16246)
(16179)
财务(16169)
财务管理(16134)
环境(16107)
机构
大学(360802)
学院(358145)
(149100)
经济(145997)
管理(141031)
研究(125275)
理学(121585)
理学院(120200)
管理学(118437)
管理学院(117745)
中国(94401)
(77697)
科学(73441)
(69248)
(62038)
研究所(56216)
中心(55285)
财经(55040)
(52779)
(51593)
(50060)
北京(49915)
业大(49339)
(47677)
师范(47314)
(45562)
经济学(45030)
(41506)
农业(41001)
财经大学(40925)
基金
项目(240408)
科学(190056)
研究(180788)
基金(175234)
(151648)
国家(150409)
科学基金(129001)
社会(114833)
社会科(108791)
社会科学(108765)
基金项目(92305)
(91120)
教育(82876)
自然(81547)
自然科(79598)
自然科学(79582)
自然科学基金(78155)
(77517)
编号(73801)
资助(71799)
成果(61633)
(54468)
重点(53819)
(51452)
课题(51379)
(50077)
国家社会(47384)
(47326)
教育部(47276)
创新(46637)
期刊
(167164)
经济(167164)
研究(112013)
中国(70996)
管理(54366)
学报(52790)
(52186)
科学(50627)
(49386)
教育(42505)
大学(40914)
学学(38162)
农业(34220)
(32576)
金融(32576)
技术(30309)
财经(27306)
经济研究(26977)
业经(26062)
(23380)
问题(21554)
(18813)
图书(18394)
(17922)
理论(17543)
世界(16976)
技术经济(16927)
科技(16707)
国际(16615)
现代(16552)
共检索到537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小国  张婷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原本是一种共生关系,而当前金融却存在"脱实向虚"趋势,为此要针对制造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发展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强政府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纠偏金融"脱实向虚",推动金融助力"中国制造2025"建设,打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格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徐玲  
新质生产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数字基础设施、海量数据、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紧密结合的生产力新形态。从新质战斗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飞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发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和制度环境;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保障;以新型举国体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支撑;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加大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强化金融“供血”功能,全面优化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加速构筑算力竞争优势,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算力基础;以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福良  
一、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是早就国家强盛的基本保障。尽管自21世纪以来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尤其是2010年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GDP以及制造业增加值仍然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同时与世界典型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品与服装行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和食品、饮料和烟草占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红  王晟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利用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运用动力链条模型,从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机理,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通过业务流程、制造技术、企业组织、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不同行业分析了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言  
以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及其后果为背景,论证了保护天然林是世界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阐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是从根本上扭转国有林区发展方式的战略措施,将引导国有林业走上多功能利用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国家林业局及时制订了《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落实方案应卓有成效地做好森林类型划分准备工作,正确处理好木材供需矛盾,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搞好百万富余人员分流转产工作。建议建设区域性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成立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和专家咨询组,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申现杰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斌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体规模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目前占全球比重20%左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极大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从2000年开始,我国陆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战略,目的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中的“落后病”“萧条病”“膨胀病”等问题,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原有四大区域战略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颖  吴家喜  李恩敬  
近年来印度政府提出要从服务业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并围绕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和前瞻部署、强化科技创新的管理协调职能、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印度创新模式",提出包容性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体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本文探讨了印度政府这些加强科技创新管理的新举措,结合中国情况,分析了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巴世光  郭湘君  
面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将产生巨大变化,以智慧、智能、绿色、节能、增效为主题的产业转型与提升将成为业态发展的总趋势。按照产业→职业→企业→专业的逻辑线路,应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机电类专业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培养规格建立和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产学对接和校企合作下,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