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7)
- 2023(15244)
- 2022(13155)
- 2021(12176)
- 2020(10264)
- 2019(23423)
- 2018(23143)
- 2017(42991)
- 2016(24073)
- 2015(27749)
- 2014(28019)
- 2013(27221)
- 2012(25266)
- 2011(23062)
- 2010(23224)
- 2009(21569)
- 2008(21416)
- 2007(19429)
- 2006(17044)
- 2005(15587)
- 学科
- 济(96338)
- 经济(96216)
- 管理(68904)
- 业(61446)
- 企(49808)
- 企业(49808)
- 方法(40405)
- 数学(35349)
- 数学方法(34973)
- 中国(29668)
- 农(27100)
- 财(26718)
- 制(23124)
- 业经(20662)
- 贸(20130)
- 贸易(20119)
- 地方(19863)
- 易(19614)
- 学(18968)
- 农业(17369)
- 理论(16967)
- 银(16762)
- 银行(16724)
- 行(15990)
- 务(15904)
- 财务(15859)
- 财务管理(15804)
- 融(15671)
- 金融(15667)
- 体(15474)
- 机构
- 学院(345018)
- 大学(339345)
- 济(141795)
- 经济(138693)
- 管理(123333)
- 研究(118820)
- 理学(104688)
- 理学院(103412)
- 管理学(101593)
- 管理学院(100933)
- 中国(91217)
- 京(72661)
- 科学(71045)
- 财(67794)
- 所(60936)
- 农(55748)
- 研究所(54759)
- 江(54231)
- 中心(54224)
- 财经(52940)
- 经(47891)
- 业大(47487)
- 范(46385)
- 北京(46338)
- 师范(45943)
- 经济学(44834)
- 农业(43637)
- 州(43046)
- 院(42628)
- 技术(40877)
- 基金
- 项目(219988)
- 科学(172370)
- 研究(166812)
- 基金(156372)
- 家(135465)
- 国家(134330)
- 科学基金(113922)
- 社会(103821)
- 社会科(98217)
- 社会科学(98191)
- 省(87365)
- 基金项目(81608)
- 教育(80182)
- 划(73248)
- 自然(70791)
- 编号(70506)
- 自然科(69101)
- 自然科学(69079)
- 自然科学基金(67826)
- 资助(64547)
- 成果(58468)
- 重点(51077)
- 课题(50571)
- 部(49651)
- 发(48504)
- 创(46230)
- 制(43767)
- 性(43289)
- 创新(43135)
- 国家社会(42845)
- 期刊
- 济(161334)
- 经济(161334)
- 研究(105181)
- 中国(76572)
- 财(54812)
- 学报(51726)
- 农(51368)
- 教育(49747)
- 科学(47198)
- 管理(45612)
- 大学(39137)
- 学学(36374)
- 农业(34604)
- 技术(33554)
- 融(32144)
- 金融(32144)
- 财经(26901)
- 经济研究(26503)
- 业经(25740)
- 经(23222)
- 问题(21023)
- 业(19292)
- 贸(19137)
- 职业(17961)
- 版(16441)
- 技术经济(16432)
- 国际(16426)
- 坛(16420)
- 论坛(16420)
- 图书(16232)
共检索到527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琺 米俊魁
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的过渡阶段,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而高职院校正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职责。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依然存在诸如复合型人才各项能力未能及时对接新时代要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力、工匠精神体现不足、因校企协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目标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需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重新构建,即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T"型范式下,探寻多种变式的可能,如"A""X""H"三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校企合作的坚实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泽寰 肖兆武 蔡保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存在的专业改革发展准备不足、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滞后和教学资源储备不够等问题,需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条件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智能制造时代实际上代表着新一轮的存在方式,是优化生产效率质量的结果,并且体现着人类的技术意志。在此背景之下,人类的身体技术逐渐解放、工具技术得到强化、社会技术开始凸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被动操作者"到"主动学习者"、从"单一技能者"到"复合技术者"、从"独立劳动者"到"合作创造者"的定位转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费芳 李永红
高职园林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依据中专和本科的培养方案适当修改而来,不能紧密切合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高职城市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应根据园林产业岗位群细分为"六大员",即园林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盆景(插花)员,以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第一线园林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岗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月华 张钟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引导各学校明确办学思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面对实际工作中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常处于同一大工作系统中谋求就业质量与薪酬水平的现实,从横向比较出发,深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小瑜
高职教育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相互影响。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意义,认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差距,探索培养高职人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高职人才 培养目标 探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杜志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长胜 蔡蓉蓉 王继水
随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势在必行,企业转型升级在即,物联网人才需求空前旺盛。文章在分析物联网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包括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联网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如俊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内涵,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倩 程宜康
我国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基本保证,技术素养才是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志,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高度关注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技术素养重新认识人才质量概念、质量内涵和质量价值。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设计要增加基于技术认知与技术美学的技术文化课程,教学设计要重视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养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要融入企业质量文化内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锦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要性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增强校内孵化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雷 郑毅
"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挥棒和路线图,正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进而影响到职业的流动和变化,对技能人才提出更趋智能化的要求,为此构建起职业教育智能素养核心框架,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创新素养、网络素养五个方面十五项能力。智能素养的培育应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资源交互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构建"纵横有道"的智能素养培育载体和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立杰 李刚
今天的教育改革,要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元的,我们尝试用价值观教育、基本素养、关键能力以及21世纪概念加以梳理与归纳。培养目标也是多形态的,冰山隐喻、驾驶隐喻、涟漪隐喻是对培养目标特征的描绘。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关注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课堂教学的课程层级间的转化。课程标准、教材是文本的课程,也是两个重要的课程载体。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转化,应关注培养目标的结构化分解与综合,以及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充分融合;在教材编写中,中介性转化、多形态转化、聚焦式转化、多层次转化等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培养目标 课程转化 课程标准 教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