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0)
2023(12185)
2022(10255)
2021(9516)
2020(7862)
2019(17430)
2018(16956)
2017(31312)
2016(17198)
2015(19671)
2014(19105)
2013(18292)
2012(16720)
2011(15406)
2010(15255)
2009(14146)
2008(13572)
2007(11841)
2006(10461)
2005(9723)
作者
(45152)
(37648)
(37532)
(35829)
(23838)
(17776)
(17029)
(14489)
(14355)
(13282)
(12899)
(12578)
(12019)
(11892)
(11850)
(11647)
(11273)
(11031)
(10998)
(10700)
(9564)
(9033)
(8903)
(8570)
(8421)
(8411)
(8372)
(8310)
(7447)
(7409)
学科
(67830)
经济(67733)
管理(50783)
(43326)
(36040)
企业(36040)
方法(25855)
中国(25213)
数学(22540)
数学方法(22346)
(18206)
(17858)
(17549)
业经(15254)
(14630)
贸易(14621)
(14319)
地方(13806)
(12169)
银行(12160)
(12159)
理论(11974)
(11703)
(11576)
金融(11573)
环境(11570)
农业(11278)
(11243)
技术(11133)
(10330)
机构
学院(236926)
大学(234115)
(102815)
经济(100850)
管理(86336)
研究(83972)
理学(74037)
理学院(73155)
管理学(72059)
管理学院(71580)
中国(64362)
(49571)
(48819)
科学(46577)
(40935)
财经(38354)
中心(37462)
研究所(36872)
(35056)
(34978)
经济学(33302)
(32969)
师范(32708)
北京(31537)
(31115)
(30644)
经济学院(29853)
财经大学(28489)
业大(28430)
(27144)
基金
项目(156995)
科学(126910)
研究(122618)
基金(114782)
(98910)
国家(98121)
科学基金(84613)
社会(79960)
社会科(75902)
社会科学(75893)
(60137)
教育(59668)
基金项目(59472)
(51700)
自然(50644)
编号(50344)
自然科(49468)
自然科学(49455)
自然科学基金(48571)
资助(45981)
成果(41074)
(37196)
重点(36977)
课题(36870)
(35300)
(35255)
国家社会(34133)
(33991)
教育部(32914)
创新(31808)
期刊
(114522)
经济(114522)
研究(74144)
中国(54768)
(38007)
教育(37368)
管理(33828)
科学(30959)
学报(30172)
(29131)
技术(25203)
大学(24128)
学学(22442)
(22139)
金融(22139)
农业(20161)
经济研究(19853)
财经(19795)
业经(17508)
(17184)
职业(16050)
问题(14698)
(14269)
世界(12636)
国际(12603)
(12368)
论坛(12368)
(11196)
技术教育(11181)
职业技术(11181)
共检索到362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磊  张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玲  庄西真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维持都离不开制造业。目前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对策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桂城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渠道,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层次不健全、办学形态相对封闭等问题。基于此,应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路线为依据,树立与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制造业+"融合型的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办学层次高移,构建开放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如俊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内涵,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引发了生产组织的重构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实现了更新与突破,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关键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三维体系应当被建立。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框架,应当在宏观上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匹配人才层次高移;在中观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复合职业人才;在微观上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渗透职业核心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发展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对于制造业的GDP占比高达50%以上的工业强市苏州,这一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苏州物流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在分析存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琺  米俊魁  
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的过渡阶段,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而高职院校正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职责。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依然存在诸如复合型人才各项能力未能及时对接新时代要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力、工匠精神体现不足、因校企协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目标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需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重新构建,即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T"型范式下,探寻多种变式的可能,如"A""X""H"三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校企合作的坚实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圆满收官。结合赛项设置、同期活动、社会反响,以及专家学者的分析把脉,我们看到,与时俱进的技能大赛,在检验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成果,向社会、向世界呈现我国职业教育魅力的同时,也宣示着职业教育"进一步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历史担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高调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成为大赛的重要背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雷  郑毅  
"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挥棒和路线图,正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进而影响到职业的流动和变化,对技能人才提出更趋智能化的要求,为此构建起职业教育智能素养核心框架,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创新素养、网络素养五个方面十五项能力。智能素养的培育应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资源交互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构建"纵横有道"的智能素养培育载体和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关键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而技术教育是提高工人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当前,我国职教及社会各界对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需要从"中国制造2025"的视角探寻提高技术教育有效性的途径,从而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海滨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三互"机制、推进学生(员工)身份的"双招一体"试点、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制度(标准)并联合培养学生等,并且在实践中还需要打破编制束缚、给予政策扶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弛  张磊  
在智能化机器换人的新工业革命进程中,高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与精神急需转型升级,从而应对中国智造时代的职业更迭。从"制造"到"智造",制造产业链转型升级,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复合型职业素质,包括技术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二维度结构。基于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构型,职业教育要构建"1+X"育训协同体系,即确定"1+X"育训协同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扩充"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外延,将社会生源纳入"1+X"育训对象范畴;构建高技能人才"1+X"育训协同体系,学历证书教育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横向拓展实践性生存发展的职业素养,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实现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敬石开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