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7)
2023(10029)
2022(8175)
2021(7711)
2020(6239)
2019(14047)
2018(13359)
2017(25063)
2016(13859)
2015(15824)
2014(15634)
2013(15154)
2012(14045)
2011(12897)
2010(12578)
2009(11785)
2008(11493)
2007(10172)
2006(9079)
2005(8579)
作者
(36740)
(30880)
(30686)
(29487)
(19503)
(14582)
(13922)
(11875)
(11742)
(10887)
(10708)
(10355)
(9995)
(9957)
(9913)
(9592)
(9206)
(8918)
(8771)
(8637)
(7879)
(7377)
(7308)
(7031)
(6927)
(6908)
(6854)
(6601)
(6060)
(6052)
学科
(60390)
经济(60302)
管理(41608)
(33729)
(27379)
企业(27379)
方法(22032)
中国(20777)
数学(19714)
数学方法(19609)
(16729)
(16217)
(14249)
地方(13773)
业经(12947)
(12399)
贸易(12391)
(12154)
(11261)
(10877)
银行(10871)
(10494)
(10455)
金融(10452)
环境(10446)
体制(9468)
(9419)
农业(9112)
(8706)
(8355)
机构
学院(195099)
大学(193975)
(90514)
经济(89006)
研究(72312)
管理(70079)
理学(59765)
理学院(59039)
管理学(58342)
管理学院(57946)
中国(56832)
(44000)
(41391)
科学(38867)
(35160)
财经(33990)
中心(31593)
研究所(31552)
(31087)
经济学(30404)
(28557)
经济学院(27301)
北京(26588)
(26382)
(25527)
(25462)
财经大学(25352)
师范(25349)
业大(22491)
(22328)
基金
项目(128418)
科学(104069)
研究(99724)
基金(95414)
(82316)
国家(81688)
科学基金(70324)
社会(67097)
社会科(63778)
社会科学(63765)
基金项目(49333)
(47756)
教育(46966)
自然(41272)
(40951)
自然科(40307)
自然科学(40296)
自然科学基金(39607)
编号(39157)
资助(38464)
成果(32890)
(30914)
(30409)
重点(30205)
国家社会(29412)
(28906)
课题(28874)
中国(27488)
(27347)
教育部(27308)
期刊
(100392)
经济(100392)
研究(65192)
中国(44712)
(34241)
管理(27756)
科学(25905)
教育(25511)
学报(25323)
(23595)
(20542)
金融(20542)
大学(20485)
学学(19063)
财经(18174)
经济研究(17515)
技术(17289)
农业(16153)
(15735)
业经(13366)
问题(13312)
(12995)
世界(11722)
国际(11464)
职业(9714)
(9293)
(9135)
论坛(9135)
技术经济(8823)
资源(8282)
共检索到303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这类人才的责任与使命。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围绕着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将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能力为本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应用科学研究、学术背景与企业经历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战略举措实现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还需要坚守住高等教育的本质和高等院校的属性——关注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木春  李泽彧  
新形势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其新内涵,且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转型发展。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明晰地看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内外部环境凸显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根据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地方需求和高校自身办学基础与办学实力等综合因素,制定具有可操行性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处理好转型发展中思想认识层面、战略规划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所涉及高等教育规律与政策规定、历史现实与未来、基础专业与应用专业等各种关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肖逸  
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是德国公司成为全球化首要受益者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认为农业机械乏味无趣而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那么你肯定没有见过Lexion联合收割机。这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联合收割机由卫星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春艳  曹小军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一决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大职教时代。在这样的背景驱动下,地方本科院校能否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转型之路,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创业为导向",探索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章悦  刘忠璐  谢璐璇  
后危机时代以来,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提出各自的再工业计划,旨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面对新常态也相应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商业银行面对新环境、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实现自身转型?通过对历次工业革命进行内涵解读,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转型的内外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对此进行全方位分析。结论表明,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商业银行转型利大于弊,理当利用此机遇实现自身转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关键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而技术教育是提高工人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当前,我国职教及社会各界对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需要从"中国制造2025"的视角探寻提高技术教育有效性的途径,从而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海滨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三互"机制、推进学生(员工)身份的"双招一体"试点、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制度(标准)并联合培养学生等,并且在实践中还需要打破编制束缚、给予政策扶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明天  
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制造业,为制造业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中国的制造业之路应该怎么走?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扎根制造业?日本从政府到国民都有一种共识;"不依靠制造业就无法生存下去。"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只有发展制造业,增加附加值才能持续繁荣下去。日本对立足制造业是一种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小秋  曲中林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着国家规制的背景。同时,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受到省域教育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因而存在着转型决策的"先行"与"懒惰"、转型定位的多样态势、转型规模的"点""整"纷呈等省域特色和区域特征。对于省域发展不均衡的高校来说,国家规制下省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包括:根据省域差异性,打造省域特色化的转型方向;融合地方区域化,建立联动性的转型机制;个体高校转型与均衡整体转型相结合;国家规制、省域统筹与转型高校协调一致;构建转型发展标准体系,实施转型发展的精准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玉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产教融合进行解读,并对产教融合视域下如何进行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剖析,以期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发现,产教融合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一条可行之路。然而,在此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受制于观念、资源、师资、课程等四个方面。消解以上四个因素的困境,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对人才培养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职业教育园区,深化校际合作;第二,引进"双师"人才,优化原有师资队伍;第三,促进企业对院校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创新的参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倪永宏  张宏彬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本科转型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转型必要性和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办学模式,提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本科转型的有效途径,包括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强化与高水平高职院校合作、校企共育"双师型"队伍、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理实一体构建职场化实训环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温国强  常文爽  杨健  任伟  郭跃武  金飞  
分析当前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在技术水平、教学内容、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训设备升级改造、实训室规划布局、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实训室建设方案。开设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贯穿4个学期,设置创新训练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安全、开放、共享、可持续的理念进行实训室运行管理,探索建立实训室考核评价体系,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桂城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渠道,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层次不健全、办学形态相对封闭等问题。基于此,应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路线为依据,树立与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制造业+"融合型的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办学层次高移,构建开放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磊  张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琺  米俊魁  
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的过渡阶段,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而高职院校正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职责。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依然存在诸如复合型人才各项能力未能及时对接新时代要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力、工匠精神体现不足、因校企协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目标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需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重新构建,即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T"型范式下,探寻多种变式的可能,如"A""X""H"三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校企合作的坚实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