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9)
2023(13709)
2022(11755)
2021(11067)
2020(9269)
2019(21548)
2018(21357)
2017(40057)
2016(21997)
2015(25268)
2014(25499)
2013(25239)
2012(23763)
2011(21649)
2010(21968)
2009(20631)
2008(20818)
2007(19228)
2006(16794)
2005(15550)
作者
(63980)
(53614)
(53453)
(51304)
(34279)
(25705)
(24391)
(20755)
(20352)
(19394)
(18371)
(17989)
(17392)
(17301)
(17006)
(16679)
(16219)
(15887)
(15698)
(15490)
(13569)
(13149)
(13000)
(12153)
(12151)
(12131)
(12101)
(12042)
(10806)
(10786)
学科
(91812)
经济(91695)
管理(66803)
(62771)
(52245)
企业(52245)
方法(39430)
数学(33995)
数学方法(33670)
中国(27780)
(25990)
(25612)
(23151)
业经(20640)
(20484)
贸易(20469)
(19991)
(17723)
地方(16868)
(16456)
银行(16426)
农业(16416)
(15698)
(15609)
财务(15562)
财务管理(15508)
(15260)
(14763)
金融(14759)
理论(14621)
机构
大学(323717)
学院(322676)
(137762)
经济(134849)
管理(120015)
研究(113173)
理学(101485)
理学院(100286)
管理学(98733)
管理学院(98083)
中国(88381)
(69698)
(65921)
科学(65801)
(57562)
研究所(51574)
(51407)
财经(51368)
中心(51137)
(50640)
(46456)
北京(44874)
业大(43978)
经济学(43085)
(42309)
师范(41916)
(40867)
农业(40107)
(39821)
经济学院(38732)
基金
项目(202793)
科学(159063)
研究(151884)
基金(146607)
(126868)
国家(125808)
科学基金(106888)
社会(96138)
社会科(91107)
社会科学(91083)
(77659)
基金项目(76480)
教育(71086)
自然(66737)
(65701)
自然科(65144)
自然科学(65122)
自然科学基金(63997)
编号(62365)
资助(60705)
成果(52236)
(46381)
重点(46295)
课题(44166)
(43950)
(41941)
(40901)
教育部(40088)
国家社会(39998)
(39354)
期刊
(160322)
经济(160322)
研究(101489)
中国(69423)
(53638)
(47598)
学报(47575)
管理(46215)
科学(44870)
教育(38321)
大学(36591)
学学(33929)
农业(31786)
(31732)
金融(31732)
技术(28909)
财经(26392)
经济研究(25660)
业经(24888)
(22777)
问题(20992)
(19530)
(18086)
国际(17615)
技术经济(16446)
世界(16204)
图书(15378)
(15292)
理论(14913)
现代(14423)
共检索到502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卓平  孟秀丽  杨连生  
阐述了工程博士胜任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指出了工程博士胜任力的培育途径,认为要在工程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工程博士生的潜力,提升胜任力,使其成为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可从重视工程文化育人、成立工程博士生教育协会、构建高端实践导向的工程博士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路林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科技研发为导向、管理体制为保障,组建了轻量化工程中心,开展了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为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结果表明,工程中心在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比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素质和数量,缓解了行业发展与专业人才紧缺矛盾,满足了汽车及轨道车辆产业人才战略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关键,必将成为助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力与智力源泉。为此,"中国制造2025"实施关键期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实现四大发展战略:一是纵向贯通,打破职业院校学生成才发展的"天花板";二是横向融通,构建职业教育互通合作的"共同体";三是外部联通,构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路径";四是对接产业,打造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升级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戈  张学军  朱玉平  叶晓勤  
分析了智能制造发展背景,阐述了智能制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分析当前工程训练中心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更新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顺应制造大国向智能制造强国转变的趋势,并对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发展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对于制造业的GDP占比高达50%以上的工业强市苏州,这一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苏州物流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在分析存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戢守玺  王伟  
面对全面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高校通过建设跨学科课程来完善工程人才培养是实现"互联网+制造业"变革的可行方案。依据"中国制造2025"提出新的人才标准,确立能力——课程——知识需求对应体系,设置跨学科课程群,创新课程结构;依靠跨校修读和发展"慕课",创新课程建设模式和教学模式;建立简明、可比对,能往复进行的跨学科课程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建设效果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桂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关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于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发挥职业教育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职业教育从业人员必须及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禤福英  
职业教育必须为产业变革服务,"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未来10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其对产业工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根据"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进行世情国情、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职业精神、遵纪守法、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必须在德育主渠道、学生日常管理、实训管理、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宏伟  
回顾历史,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总是受到人之技术生存的内在影响。"中国制造2025"将会引发技术生存理念、技术生存逻辑、技术生存方式三个层面的深刻变革。与此相适应,职业教育教师角色的定位也必须作出调整,指向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引领者、课程和教学的革新者、技术伦理教育与技术美学教育的开拓者、技术创新教育的推动者。促进职业教育教师角色转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制度构建层面完善职教师资培训、示范培训、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二是从教师自身发展层面,强化全面的角色意识,培养完满的职业人、提升整体性的角色能力,促进课程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建华  高英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的生产与服务模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转变,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关于创新过程及创新结果的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了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模式,以创新管理为基础的关键假设和主题遭到质疑。数字化创新管理方面的新颖理论迫切需要不依赖于上述假设,而是借鉴数字化技术本身丰富新兴研究理论。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字化创新管理理论对传统理论假设基础的挑战,并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用动态问题与解决方案匹配设计、社会认知意义构建、技术支持这三种新的逻辑形式去应对数字化创新管理的新挑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亚连  王喜枝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可以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状态,要使制造业得到提升,必须实现智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体系,需要科学合理、运作良好的管理架构作支撑,包括日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关注和重视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作为提高企业管理软实力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在引领制造业企业变革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互联网+"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背景下研究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创新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探讨制造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创新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灿谊  
"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它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决定着课程体系,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专业设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办学层次不健全、专业建设滞后、办学形态封闭等诸多困境,急需扩大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确立与"中国制造2025"的契合点;专业升级,打造与"中国制造2025"匹配的专业体系;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创办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开放性职业教育;明确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兰军  
2015年5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规划,这不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教育与企业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兰军  
2015年5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规划,这不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教育与企业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习凌冰  沈小碚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五大原则下,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国家产业变革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围绕"互联网+"这一趋势探讨了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的策略,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职业教育内容的转变、资源的多方位共享、推进移动终端在线教育发展及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以期为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职业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