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7)
2023(16194)
2022(14042)
2021(13375)
2020(11105)
2019(25703)
2018(25394)
2017(49039)
2016(26621)
2015(30072)
2014(29931)
2013(29487)
2012(27398)
2011(24883)
2010(24967)
2009(23251)
2008(22970)
2007(20157)
2006(18098)
2005(16452)
作者
(75280)
(62647)
(62050)
(59324)
(40211)
(29849)
(28276)
(24350)
(23754)
(22519)
(21316)
(21263)
(20038)
(19963)
(19703)
(19214)
(18683)
(18267)
(17895)
(17799)
(15749)
(15353)
(14974)
(14222)
(13976)
(13940)
(13853)
(13785)
(12554)
(12283)
学科
(105851)
经济(105697)
管理(81101)
(76907)
(64550)
企业(64550)
方法(45207)
数学(38831)
数学方法(38375)
中国(31757)
(29954)
(29716)
(24974)
业经(24177)
(21628)
贸易(21615)
(21180)
(21123)
地方(19863)
农业(19124)
(18512)
银行(18474)
(18039)
(17784)
财务(17709)
(17700)
财务管理(17670)
(17186)
(17125)
金融(17122)
机构
大学(381908)
学院(377919)
(159948)
经济(156622)
管理(150011)
研究(132891)
理学(128898)
理学院(127456)
管理学(125604)
管理学院(124883)
中国(100924)
(82134)
科学(77234)
(76243)
(65849)
财经(59820)
研究所(59528)
中心(58865)
(56318)
(55434)
(54497)
北京(52881)
业大(51692)
(50085)
师范(49722)
经济学(48403)
(48107)
财经大学(44463)
(44081)
农业(43645)
基金
项目(250924)
科学(198775)
研究(188400)
基金(183923)
(159407)
国家(157870)
科学基金(135424)
社会(120270)
社会科(113997)
社会科学(113970)
基金项目(96369)
(94277)
教育(86093)
自然(85844)
自然科(83787)
自然科学(83768)
自然科学基金(82283)
(80346)
编号(76503)
资助(76143)
成果(64362)
(57353)
重点(55950)
(53414)
课题(53020)
(51886)
教育部(49821)
国家社会(49799)
(49260)
创新(48379)
期刊
(179783)
经济(179783)
研究(120317)
中国(75551)
(57922)
管理(57836)
学报(55134)
科学(53126)
(52288)
教育(43565)
大学(42827)
学学(39953)
(36544)
金融(36544)
农业(36063)
技术(31615)
财经(29788)
经济研究(28601)
业经(27364)
(25483)
问题(23130)
(20127)
图书(19352)
(19090)
理论(18426)
世界(18380)
技术经济(18072)
国际(17942)
现代(17642)
科技(17485)
共检索到574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薄思怡  吴崇  
制造业振兴战略是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新举措,其实施10多年来对中国高端制造业产生持续性影响。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制度背景,并从"抑制论"和"机遇论"视角分析了该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由此,本文强调,在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延续及发酵过程中,中国高端制造企业要重视内部治理与能力变革、东道国区位优势开发的重要性,以期不断完善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实践中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设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柏  陈银忠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卫东  林婕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指出存在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学校布局、课程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供需错位,质量不高,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4方面问题,并提出增加职业教育有效供给;完善职业教育学校布局、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将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任占营  徐刚  
开篇的话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国务院于2015年5月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升级的行动纲领,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它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它也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田英  陶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制造业产业链已实现了跨国发展,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邹俊  
面对欧美国家重新回归制造业和"再工业化"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培育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国有制造企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国有企业沉淀成本高、发展路径依赖、科技创新不确定性大、管理层激励不足及产业组织形式变革滞后等诸多困难。因此,必须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采取相应对策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章悦  刘忠璐  谢璐璇  
后危机时代以来,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提出各自的再工业计划,旨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面对新常态也相应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商业银行面对新环境、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实现自身转型?通过对历次工业革命进行内涵解读,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转型的内外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对此进行全方位分析。结论表明,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商业银行转型利大于弊,理当利用此机遇实现自身转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贞山  龚文霞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智库"为其出谋划策。通过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改革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变革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回应制造业转型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期盼。通过明确职业教育智库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创新研究方法,加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智库研究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教育智库筹资渠道,明确我国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路径。最终助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福良  
一、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是早就国家强盛的基本保障。尽管自21世纪以来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尤其是2010年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GDP以及制造业增加值仍然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同时与世界典型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品与服装行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和食品、饮料和烟草占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付卫东  林婕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加强校企合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宏  
《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央政府对我国制造业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国家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央政府对我国制造业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国家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馨  
"中国制造2025",是新时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现实基础和发展差距并存、潜在需求和供给短板并存等新的客观形势。应对这些新形势,我国制造业应走创新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四化"发展路径,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