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8)
2023(15828)
2022(13633)
2021(12701)
2020(10562)
2019(24468)
2018(24245)
2017(46634)
2016(25080)
2015(28338)
2014(28418)
2013(28382)
2012(26231)
2011(23983)
2010(23889)
2009(22449)
2008(21824)
2007(19097)
2006(17211)
2005(15733)
作者
(72513)
(60377)
(59880)
(57228)
(38546)
(28711)
(27156)
(23629)
(22937)
(21534)
(20771)
(20351)
(19315)
(19216)
(18777)
(18557)
(17907)
(17364)
(17227)
(17167)
(15181)
(14805)
(14309)
(13724)
(13491)
(13457)
(13300)
(13081)
(12142)
(11686)
学科
(119264)
经济(119116)
管理(75281)
(68178)
(56299)
企业(56299)
方法(47400)
数学(41193)
数学方法(40829)
中国(30818)
(27955)
(27551)
地方(24620)
业经(24461)
(23735)
(23248)
(20533)
贸易(20520)
(19939)
农业(18421)
(17761)
环境(17649)
(17331)
银行(17288)
(17118)
金融(17114)
(16880)
(16556)
(16352)
财务(16282)
机构
大学(369935)
学院(364172)
(160888)
经济(157767)
管理(142631)
研究(129707)
理学(122690)
理学院(121316)
管理学(119566)
管理学院(118887)
中国(98040)
(79327)
科学(75400)
(73983)
(64699)
财经(58606)
研究所(58511)
中心(56864)
(53939)
(53296)
(52483)
北京(51039)
经济学(50211)
业大(49941)
(47190)
师范(46819)
(46596)
经济学院(44914)
财经大学(43494)
农业(41819)
基金
项目(241842)
科学(191244)
研究(179412)
基金(178169)
(154330)
国家(153113)
科学基金(131484)
社会(116405)
社会科(110476)
社会科学(110449)
基金项目(93817)
(90459)
自然(82840)
教育(80986)
自然科(80853)
自然科学(80836)
自然科学基金(79423)
(76609)
资助(73572)
编号(71473)
成果(59517)
(55118)
重点(53806)
(51765)
(49612)
课题(49204)
国家社会(48986)
教育部(47928)
(47015)
创新(46440)
期刊
(182479)
经济(182479)
研究(116959)
中国(70735)
(56450)
管理(54780)
学报(54455)
科学(51391)
(49623)
大学(42080)
学学(39127)
教育(36722)
农业(34307)
(33135)
金融(33135)
技术(30651)
经济研究(29980)
财经(29978)
业经(25824)
(25750)
问题(23515)
(19589)
图书(19083)
技术经济(19010)
世界(18909)
(17991)
理论(17858)
国际(17424)
现代(16520)
科技(16290)
共检索到554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王树贞  鲍曙明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解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不同生产环节上对世界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将中间品贸易结构嵌入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为发达国家贡献的经济产出增量大于新兴经济体国家,但是其为发达国家创造的增加值增速却显著小于新兴经济体国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强与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产品内水平分工的程度也不断提高。研究创新:将"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进行合理测算,对其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价值:为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王树贞  鲍曙明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解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不同生产环节上对世界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将中间品贸易结构嵌入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为发达国家贡献的经济产出增量大于新兴经济体国家,但是其为发达国家创造的增加值增速却显著小于新兴经济体国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强与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产品内水平分工的程度也不断提高。研究创新:将"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进行合理测算,对其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价值:为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国际上常用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有按汇率法或按购买力平价(PPPs)法加权的连锁加权法和固定基期法。用不同方法测算出不同的数据结果,它们各有优缺点和独特的经济涵义,满足不同的经济研究目的需要。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按PPPs法加权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要明显高于汇率法加权的结果。但不论按何种方法测算,自198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现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国际上常用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有按汇率法或按购买力平价(PPPs)法加权的连锁加权法和固定基期法。不同方法测算出不同的数据结果。它们各有优缺点和独特的经济含义,满足不同的经济研究目的需要。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按PPPs法加权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要明显高于汇率法加权的结果。不论按何种方法测算,自198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现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坚毅  何晓洁  张勇  
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居于世界首位。客观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尤为关键。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定量分析1996—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结合贡献度模型,从五方面认真剖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深刻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从而准确把握和调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定位和国际化策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自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转变为经济影响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和创造出更多、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村  陆江源  张铭慎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国内国际循环对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推动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重要的理论问题。利用增加值分解方法,以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OECD)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1995—2018年)为主,综合2000—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亚洲发展银行(ADB)2008—2020年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和WIOD历史投入产出数据(1965—2000年),对国内国际循环创造的增加值进行分解,并进一步研究内外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1965—2020年,中国GDP国内循环比例经历了U型变化,从改革开放前的95%以上逐渐下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72%左右,近年来又稳步提升至85%。二是1996—2001年,国内、国际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4%和18.6%,2002—2008年,两者变化为69.6%和30.4%,2010—2018年进一步变化为88.0%和12.0%。近年来国内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三是在后工业化大国中,美国国内循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强,使得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绩效明显优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人力资本积累服务、房地产、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等国内循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辉  李志翠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了新疆三类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作用。结果表明:资源品制造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但呈下降趋势;资本品制造业拉动作用正在显现;消费品制造业的贡献最小,但消费品制造业对改善民生和精准扶贫正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敏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并深陷增长困境,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逐年提升。通过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聚类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得益于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扩大;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国内的再生产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进而提振世界经济;外商投资流入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得出中国需要秉持正确的义利观,扎实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完善新时代对外开放布局;扩大国内市场的再生产,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锋  冯根福  吴丽华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测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及其相关经济变量对全国碳强度下降的贡献。研究发现,在这12年间对全国碳强度下降推动比较大的5个省市分别为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北和上海,而海南、宁夏、福建、内蒙古和山东对全国碳强度的下降起到了抑制作用;每个省区的碳强度变动、能源强度变动、燃料结构调整、产值份额变动和碳排放份额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碳强度的变动;一个省区对全国碳强度下降的贡献主要取决于其能源效率提高的程度;在当前以化石能源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区域碳强度下降与全国碳强度下降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不一致性;为了顺利实现全国碳强度目标,需要及时评估各省区对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雷  曾卫明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逐渐由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要素,技术进步对推动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其有效的衡量。通过引入索洛余值法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函数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纯依赖于资本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装备制造业应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以保持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华  
保险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已得到逐步的认识,但相关研究还是较少。保险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强大的筹资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本文运用两个理论模型分别论证了财产保险为经济提供了分担机制,寿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长期资本,且两类保险对技术进步也有促进作用,保险制度直接与间接地提高了社会产量,推动了经济增长。以我国为实证,结果表明,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对GDP增长有贡献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巍贤  
运用多种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1%左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湖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本文主要针对这几个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司训练  侯莉  
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基础性保障作用。本文将以菲德模型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统计数据对能源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能源部门的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