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5)
2023(11650)
2022(9637)
2021(9143)
2020(7278)
2019(16389)
2018(15874)
2017(30344)
2016(16316)
2015(18223)
2014(18024)
2013(17572)
2012(16395)
2011(14946)
2010(14979)
2009(14280)
2008(14109)
2007(12622)
2006(11450)
2005(10639)
作者
(43806)
(36841)
(36431)
(35156)
(23551)
(17248)
(16534)
(14111)
(14050)
(13236)
(12700)
(12104)
(11814)
(11796)
(11748)
(11328)
(11019)
(10631)
(10631)
(10403)
(9386)
(8898)
(8717)
(8331)
(8265)
(8255)
(8132)
(7981)
(7286)
(7232)
学科
(65613)
经济(65515)
管理(52007)
(46589)
(37750)
企业(37750)
方法(24233)
中国(23204)
数学(21391)
数学方法(21144)
(20411)
(20396)
(19350)
(15928)
贸易(15919)
业经(15834)
(15669)
(13504)
银行(13499)
(13045)
(12963)
农业(12759)
(12738)
(12113)
金融(12110)
环境(11192)
(11048)
财务(11018)
财务管理(10989)
地方(10917)
机构
学院(231871)
大学(231353)
(108201)
经济(106219)
管理(87684)
研究(84078)
理学(74348)
理学院(73571)
管理学(72701)
管理学院(72222)
中国(67115)
(53554)
(48705)
科学(44119)
财经(40905)
(40610)
中心(37588)
(37320)
研究所(36127)
(35063)
经济学(34874)
北京(31555)
(31448)
经济学院(31243)
(30606)
财经大学(30300)
(29536)
师范(29347)
业大(27184)
(26944)
基金
项目(147668)
科学(119200)
研究(115487)
基金(109810)
(93800)
国家(93020)
科学基金(80409)
社会(77109)
社会科(73262)
社会科学(73250)
基金项目(55811)
(54328)
教育(52892)
自然(47482)
(46425)
自然科(46377)
自然科学(46367)
编号(46196)
自然科学基金(45592)
资助(44976)
成果(39643)
(35247)
(34553)
重点(33442)
国家社会(33071)
课题(33023)
(32845)
(31332)
教育部(31222)
(30878)
期刊
(124969)
经济(124969)
研究(79015)
中国(50611)
(41121)
管理(35603)
(30905)
科学(29572)
学报(28387)
(27579)
金融(27579)
教育(26918)
大学(23456)
学学(21843)
财经(21316)
经济研究(21247)
农业(20866)
技术(19398)
业经(19202)
(18486)
(16169)
问题(16164)
国际(14408)
世界(13678)
技术经济(11006)
(10780)
现代(10731)
理论(10191)
(10081)
论坛(10081)
共检索到367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安菊  
历经三十多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制造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快速赶超的挑战,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由之路。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应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打造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勇于创新转型,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  
文章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现实路径。重点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创新打造优质产品、接轨国际化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  
文章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现实路径。重点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创新打造优质产品、接轨国际化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  
文章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现实路径。重点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创新打造优质产品、接轨国际化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6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他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李克强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融入社会的行业。要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培训相融合,通过改革的方式办好、办大职业教育,促进充分就业,实现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竹邻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流传一篇题目为"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文章说,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中国有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仲伟  李先军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球制造业掀起新一轮竞争热潮,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给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的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聚焦于数量比例关系的"结构优化"向体现为产业技术和组织复杂性的"能力提升"转变,从重视低成本大规模的"平面扩张"向强调差异性多元化的"立体递进"转变。为此,需要在要素基础、制造模式、产品生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创新,实现要素从引进到全球整合的转型,制造模式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和知识创造的转型,产品类型从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向一体化产品的转型,从"红海市场"向"蓝海市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剑川  
通过总结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3种模式,针对广东现状提出广东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模式是一种过渡阶段,进一步提出广东未来发展的3种路径,最后提出如何在政策层面促进升级的顺利实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武云亮  
我国制造业集群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 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许多制造业集群出现了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现象, 部分集群已经进入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德国"工业4.0"是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物理平台将传统制造业中的设计、生产、运营等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科技的平台延伸、信息渠道和物料供应的拓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德国"工业4.0"的成功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加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宽传统制造业市场渠道和范围,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顺利升级与转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人淮  
近年来,"中国制造"固有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中国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是国内产业走出困境、实现二次创业并再创"中国奇迹"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面临诸多难题。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需要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强化市场机制功能和优化政府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翠华  
文章在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变化状况,以及通过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制造业利用比较优势升级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