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8)
- 2023(7625)
- 2022(6215)
- 2021(6127)
- 2020(4834)
- 2019(11028)
- 2018(10740)
- 2017(20461)
- 2016(10774)
- 2015(12258)
- 2014(11756)
- 2013(12074)
- 2012(11276)
- 2011(10627)
- 2010(10606)
- 2009(9943)
- 2008(9725)
- 2007(8713)
- 2006(7927)
- 2005(7061)
- 学科
- 济(55924)
- 经济(55771)
- 农(48911)
- 业(33453)
- 农业(32523)
- 方法(20160)
- 管理(19661)
- 业经(18365)
- 中国(18027)
- 数学(16916)
- 数学方法(16835)
- 企(12874)
- 企业(12874)
- 农业经济(12365)
- 发(11619)
- 贸(11414)
- 贸易(11408)
- 易(11285)
- 制(11194)
- 发展(9969)
- 展(9961)
- 地方(9791)
- 村(9416)
- 农村(9396)
- 体(8574)
- 策(8425)
- 财(8425)
- 学(8408)
- 及其(8283)
- 收入(8192)
- 机构
- 学院(159822)
- 大学(157583)
- 济(79989)
- 经济(78899)
- 研究(61444)
- 管理(59754)
- 理学(51983)
- 理学院(51453)
- 管理学(50819)
- 管理学院(50535)
- 中国(49641)
- 农(46685)
- 农业(35104)
- 科学(33787)
- 京(32924)
- 财(31345)
- 所(30461)
- 业大(28084)
- 中心(27889)
- 研究所(27663)
- 经济学(25352)
- 财经(25150)
- 经(23279)
- 经济学院(22868)
- 江(22232)
- 农业大学(21332)
- 范(21197)
- 师范(21098)
- 北京(20882)
- 科学院(20622)
- 基金
- 项目(106123)
- 科学(85348)
- 研究(81924)
- 基金(80436)
- 家(69689)
- 国家(68996)
- 科学基金(58632)
- 社会(58206)
- 社会科(53798)
- 社会科学(53785)
- 基金项目(42117)
- 省(38618)
- 教育(35054)
- 自然(33550)
- 自然科(32775)
- 自然科学(32769)
- 编号(32764)
- 自然科学基金(32245)
- 划(32169)
- 资助(31704)
- 农(28787)
- 成果(26569)
- 部(26172)
- 国家社会(25307)
- 发(24605)
- 中国(23642)
- 重点(23464)
- 教育部(22367)
- 人文(21671)
- 制(21549)
共检索到246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澤东
这是一本材料书,供在农村工作的人们看的。本来在9月间就给这本书写好了一篇序言。到现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经过时了,只好重新写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书编辑了两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在第一次编辑的时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1955年上半年的,少数是1954年下半年的。当时,曾经将这些材料印成样本,发给参加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负责同志阅看,请他们提出意见。他们认为需要补充一些材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可
“李宜楠(壮族出身,1961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早就立意写一本《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述评》,直到躺倒在病床上才完成他的12章手稿。正像他本人向笔者诸人预言的那样,书稿脱手之日,就是他呼吸停止之时(1991年7月1日凌晨去世,终年57岁,终职讲师)。他的书稿,我们已在杂志上发表过《导言》(《改革与战略》1990年第3期)和两章正文。12章的标题与主题为:第1章《基础论》(载《改革与战略》1991年第1、2期),本章主题:批判‘一大二公’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树立不断解放人身生产条件的观点。第2章《形式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鸿宾 向南 孙孝恩
东北教育通史在中国教育史和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和研究东北教育发展的历史,对于填补中国教育史的空白,总结过去经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是一个由多种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我国东北地区的各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无偿提供宅基地,保障农民住房基本权利,其性质是一种"集体福利"。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供给制度。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加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房闲置、低效利用呈加剧态势。数据显示,2000—2016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2.19亿,但宅基地规模反而增加了400万hm~2;同时,全国约有10%的村庄内部"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茂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国农村第一次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掀起了中国农村第二次改革的序幕,从"三农"出发,确立农民的主题地位,加强农村土地、市场、金融、财政、科技、社会保障等全面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文明的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恩成 王琢 温思美 蒋励 彭力 陈道进 梁剑 周森
广东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他们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坚持从广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为取向,把改革、开放、开发和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村经济高速、稳定、协调发展。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九月上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在广州共同邀请了中央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广东省部分专家学者共20余人进行了座谈。王郁昭、林子力、陈吉元、杜鹰、陈锡文、张路雄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并作了发言,本刊将陆续刊发。现将广东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肖世杰
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的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进入了商业模式变革和创新的快车道。平台模式、共享经济等新兴商业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创新和生活、经济进步。
关键词:
电力行业企业 浙江省 电力行业协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干勇
未来10年是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版图重绘的重大变革期,也是国内完成经济转型、实现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重大调整,必将带动全球资源形势和矿业形势的重大变化。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和关键,新常态下,科学研究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形势和矿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对策和建议,对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矿产资源研究所陈其慎、于汶加等30余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敏锐把握国内外新形势,及时启动了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玉新 张扬 祁海鹰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是工程热物理、 材料、 制造、 控制等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的集大成, 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国防、 能源、 动力等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此, 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聚焦大涵道比大型涡扇、 中小型涡扇/涡喷、 中大功率涡轴等航空发动机, 以及300 MW级F级、 400 MW级G/H级等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制, 同时启动了一批基础研究项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方广锠
作为20世纪学术四大发现之一的敦煌遗书,保存了4至11世纪6万余件的经卷和文书,其主体部分为印刷文本流行之前的手写文本。早年学界关注的焦点是敦煌写本的文字内容,对写本自身的特征关注不多。进入21世纪之后,专门关注写本特点的新视角逐渐为学界所重视,敦煌写本学也悄然兴起,现在业已发展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新范式,成为敦煌学新的分支和研究领域。尤其是近年来,敦煌写本学的理论建设和个案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敦煌写本学逐渐成为敦煌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敦煌写本 敦煌遗书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刚 雷俊忠 赵世勇
本文根据四川的资源、人口、环境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设计了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采用7+3+1+1土地科学规划方案,克服小农经营的弊端,建设适度规模商品粮、畜、果、蔬、花卉基地农业,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建设,逐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落实增收措施与建立社保四个方面实现生活宽裕,既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解决都市新村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又用古今中外社会和谐的理念,创造适合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模式,实现“乡风文明”。通过土地、农宅地的科学规划,建设生态住宅与现代农业基地有机结合与和谐的新村,建设空中自留地实现建房还耕、还绿;...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花楼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全球城市化、逆城市化进程中,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经历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和重构(龙花楼等,2017)。国际乡村地理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Michael Woods教授将乡村重构定义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农业经济地位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调整、农村服务部门的兴起和地方服务的合理化、城乡人口流动和社会发展要素重组等不同因素的交互影响导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