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1)
- 2023(12861)
- 2022(10719)
- 2021(9969)
- 2020(7970)
- 2019(18029)
- 2018(17497)
- 2017(32266)
- 2016(17383)
- 2015(19324)
- 2014(18652)
- 2013(18304)
- 2012(17125)
- 2011(15674)
- 2010(15580)
- 2009(14340)
- 2008(13827)
- 2007(11844)
- 2006(10659)
- 2005(9753)
- 学科
- 济(74012)
- 经济(73936)
- 管理(45199)
- 业(42560)
- 企(32266)
- 企业(32266)
- 中国(27644)
- 方法(25017)
- 农(21662)
- 数学(21420)
- 数学方法(21227)
- 地方(19855)
- 业经(17273)
- 贸(17115)
- 贸易(17098)
- 易(16647)
- 财(16460)
- 农业(14619)
- 制(13907)
- 银(13675)
- 银行(13660)
- 学(13536)
- 行(13336)
- 融(13192)
- 金融(13191)
- 发(12952)
- 环境(12587)
- 地方经济(11090)
- 技术(10705)
- 和(10654)
- 机构
- 学院(238848)
- 大学(237105)
- 济(104802)
- 经济(102945)
- 研究(90490)
- 管理(84941)
- 理学(72010)
- 理学院(71103)
- 中国(70168)
- 管理学(70001)
- 管理学院(69548)
- 科学(52801)
- 京(51484)
- 财(47544)
- 所(45560)
- 研究所(41064)
- 中心(40276)
- 农(39638)
- 财经(37194)
- 江(35516)
- 经(33996)
- 范(33699)
- 经济学(33468)
- 师范(33370)
- 北京(33111)
- 院(32718)
- 业大(32214)
- 农业(30880)
- 经济学院(30055)
- 州(28731)
- 基金
- 项目(156969)
- 科学(124869)
- 研究(118086)
- 基金(114339)
- 家(99925)
- 国家(99115)
- 科学基金(84418)
- 社会(77061)
- 社会科(73170)
- 社会科学(73161)
- 省(59998)
- 基金项目(58873)
- 教育(54123)
- 自然(51453)
- 划(51147)
- 自然科(50289)
- 自然科学(50276)
- 自然科学基金(49372)
- 编号(47157)
- 资助(46039)
- 发(39613)
- 成果(38909)
- 重点(36307)
- 部(35200)
- 课题(33826)
- 创(33235)
- 国家社会(33086)
- 发展(32313)
- 展(31772)
- 创新(31151)
- 期刊
- 济(122013)
- 经济(122013)
- 研究(77677)
- 中国(54875)
- 农(38853)
- 学报(36441)
- 财(35646)
- 科学(34777)
- 管理(33784)
- 教育(30844)
- 大学(27832)
- 农业(27138)
- 学学(25999)
- 融(25472)
- 金融(25472)
- 经济研究(21467)
- 业经(20841)
- 技术(19776)
- 财经(18771)
- 经(16430)
- 问题(15827)
- 贸(15141)
- 业(15130)
- 世界(13865)
- 国际(13724)
- 图书(10984)
- 技术经济(10950)
- 坛(10756)
- 论坛(10756)
- 商业(10705)
共检索到377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舟 陈翊旻 刘渝琳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质量、制度优势的深度融合与广度拓展。
关键词:
“中国之治” 高质量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苑泽明 刘甲 张淑溢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企业在实现价值过程中构建新发展理念,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SG(环境、社会、治理)作为评估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治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是识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8—202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企业ESG表现的价值效应,发现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价值,并且通过获得政府补贴、降低企业风险水平、提高媒体关注度三条路径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E、S、G三个维度均对企业价值有促进作用,产权异质性研究表明ESG表现对非国有企业更能发挥价值提升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企业、政府、投资者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ESG表现 企业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德旭 申程程 徐子尧
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对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研究发现,数字化明显改善了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违法事件和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减少、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是数字化影响企业ESG环境责任表现的重要渠道;投资者网络互动增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是数字化影响企业ESG社会责任表现的渠道;企业内外部信息质量提升是数字化影响企业ESG治理责任表现的渠道;媒体关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强化数字化对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拓展性研究表明,数字化在ESG三大维度都卓有成效,并且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有助于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揭示了企业数字化在社会效益层面的微观作用机制,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琳 方园 汪长英
基于“双碳”目标背景,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ESG表现越好越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言,ESG表现对成长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对成熟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衰退期,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被削弱了。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不佳的地区,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文章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研究ESG表现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丰富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深化了对ESG理念价值效应的理论认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剑兵 姜道平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程度越高,民营企业ESG的表现越好。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参股通过提高环保补助、强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的ESG表现。此外,国家股参股和国有股权参与度高的企业中,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分项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提高社会和治理维度来提高民营企业的ESG表现,而国有资本参股对环境表现的提高作用存在环境治理和压力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丹 张丁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ESG表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提高ESG表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产权性质、要素密集度和地理位置的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关键词:
ESG表现 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元媛 周珍璐
ESG作为可持续导向下企业运营的新理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以2012—2022年温州2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基于研究样本,ESG表现对于温州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ESG表现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ESG表现 高质量发展 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利霞
文章采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22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双元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ESG表现可以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式创新可以正向调节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中,ESG表现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文章认为企业在贯彻ESG发展理念的同时,也要重视双元创新的作用,促进ESG和双元创新协同发展。
关键词:
ESG表现 双元创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崔卫杰
国家对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FTZ发展的历史维度看,自贸试验区需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需要;从服务新发展格局维度看,要通过推动高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架起“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桥梁,同时,以制度创新率先打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举措,畅通“双循环”;从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维度看,需要针对全球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趋势新特点,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从自贸试验区工作推进维度看,要高度重视存在的制度创新的J曲线效应、对制度创新认识不足、推进制度创新不得法、制度创新的风险防控等问题,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强化正向激励、加快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把握制度创新特点、注重突破性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前瞻性政策制度设计,注重风险防控,统筹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金清 李梓豪
从高质量发展理念出发,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用九种机器学习方法对股票收益率进行预测,并对指标体系各变量的重要性、成分预测能力的变化以及预测能力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对股票收益率具有显著预测能力;创新类指标是预测股票收益率的最重要类别;除股市动荡时期外,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对股票市场预测能力较为稳定且有增强趋势。从成分预测能力来看,创新类与绿色类指标的预测能力增强,协调类指标预测能力下降;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以预测公司未来基本面变化,但投资者对该部分信息反应不足,这种错误定价是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预测能力的来源。建议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使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充分定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威 盛继明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晓飞 赵芬芬 万月亮
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模型构建2000-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线性与曲线估计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多维贡献。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的经济产出、行业规模与流通能力因子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贡献力度依次提升;商贸流通业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作用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区域间商贸流通协作能力,促进商贸流通业与高质量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雅玲
如何推动数字政府从过去"中高标准兜底型"向"高标准质量型"转变,是新时代学界和党政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经过实地调研,诊断出当前地方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存在六大障碍因子:理念更新滞后、统筹能力较弱、部门利益左右、转型动力不足、多元人才匮乏、激励监督不力。为此应当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遵循,从理念、宏观和微观三个维度,重塑"质量至上""辩证思维""政府市场""品牌形象""后发优势"五大理念,多维度紧抓"顶层设计"创新,同时从"数商""数字土壤""数据资产管理和应用""数据安全防线""基层信息化""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多元人才""过程与结果考核"等多方面着力,以期全方位加以防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克勇
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由就业教育走向生涯教育,由政府驱动走向市场驱动,由单向发展走向系统建构。在这一背景之下,评价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标准也转变为"三维观":即"长度"的职业教育系统性与终身性发展;"宽度"的职业教育开放融合式发展方式;"深度"的基于职业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三维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