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9)
- 2023(13630)
- 2022(11554)
- 2021(10932)
- 2020(9066)
- 2019(20731)
- 2018(20158)
- 2017(38190)
- 2016(20410)
- 2015(22770)
- 2014(22335)
- 2013(21822)
- 2012(20520)
- 2011(18854)
- 2010(19089)
- 2009(18066)
- 2008(18022)
- 2007(16009)
- 2006(14444)
- 2005(13353)
- 学科
- 济(81226)
- 经济(81109)
- 管理(67683)
- 业(62938)
- 企(53778)
- 企业(53778)
- 方法(32324)
- 中国(27388)
- 数学(27341)
- 数学方法(26994)
- 贸(25361)
- 贸易(25344)
- 易(24684)
- 财(24372)
- 制(21982)
- 农(21787)
- 业经(19042)
- 技术(18598)
- 银(16356)
- 银行(16337)
- 行(15788)
- 融(15417)
- 金融(15415)
- 策(15205)
- 地方(14732)
- 体(14614)
- 务(14024)
- 财务(13983)
- 财务管理(13954)
- 学(13945)
- 机构
- 大学(289762)
- 学院(287474)
- 济(133307)
- 经济(130822)
- 管理(112077)
- 研究(102957)
- 理学(95529)
- 理学院(94519)
- 管理学(93304)
- 管理学院(92721)
- 中国(81089)
- 财(64227)
- 京(60619)
- 科学(54807)
- 所(50192)
- 财经(49231)
- 中心(45663)
- 经(44889)
- 研究所(44679)
- 江(43684)
- 经济学(41859)
- 北京(39144)
- 农(38492)
- 院(37503)
- 经济学院(37452)
- 财经大学(36612)
- 范(36433)
- 师范(36173)
- 业大(34424)
- 州(33740)
- 基金
- 项目(183865)
- 科学(147785)
- 研究(140523)
- 基金(136349)
- 家(116965)
- 国家(116014)
- 科学基金(100408)
- 社会(93288)
- 社会科(88677)
- 社会科学(88660)
- 基金项目(70429)
- 省(68039)
- 教育(64668)
- 自然(61298)
- 自然科(59922)
- 自然科学(59909)
- 自然科学基金(58925)
- 划(58193)
- 资助(55649)
- 编号(55192)
- 成果(46737)
- 部(43362)
- 创(43227)
- 重点(41691)
- 制(40091)
- 发(39874)
- 创新(39645)
- 国家社会(39545)
- 课题(39450)
- 教育部(38343)
- 期刊
- 济(151676)
- 经济(151676)
- 研究(97512)
- 中国(64431)
- 财(49461)
- 管理(47219)
- 科学(37496)
- 学报(36313)
- 农(35558)
- 教育(33717)
- 融(32606)
- 金融(32606)
- 大学(29800)
- 学学(27607)
- 经济研究(26302)
- 财经(25075)
- 技术(24995)
- 农业(24128)
- 贸(22538)
- 业经(22431)
- 经(21794)
- 国际(20244)
- 问题(19997)
- 世界(16488)
- 技术经济(14956)
- 科技(13739)
- 业(13665)
- 现代(13343)
- 坛(13108)
- 论坛(13108)
共检索到459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车春鹂 祁震
2014年12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制度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若尘 陆煊
本文借鉴制度创新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制度创新的紧迫性,评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市场准入、财税制度、金融外汇、贸易便利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并分析了其与国际高标准制度间存在的差距。由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制度创新需要把握的三项原则。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深入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转变政府职能两方面实现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法理依据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唐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核心、自贸区建设关键因素及相互关系,指出:渐进式改革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然选择,发展离岸金融是上海跨越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并由上海清算所实现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统一清算、结算、交割,同时监管银行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头寸,动态调整渗透程度;此外,上海清算所还可以在自贸区试点以大宗商品场外交易为核心的OTC市场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配对交易、现货市场创新交易、规避风险的完善和补充,使各交易主体打通基于国内外金融衍生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发现价格。
关键词:
自贸区 金融创新 资金池 OTC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迪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确立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完善和制度创新快速推进阶段,推广政策试验经验和开展对比性制度创新试验阶段。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试验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主要在于其有效的推进机制。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动力源;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需要各个方面积极参与,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旭平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主要涉及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政府治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领域,这些改革措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旦实施成熟,将在国内其他城市相继推广。作为紧邻上海的港口型城市,常熟必将受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虹吸效应"影响,其部分高级人力资源、资本、企业等资源可能会向上海转移。但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将给常熟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常熟承接新一波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港口经济、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等。据此提出常熟做好与上海自贸区部门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背景下,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选择。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积极对标WTO规则,采取修订和完善国内经贸法律法规,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等措施,拓宽了制度型开放的实践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放管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创新成果,为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探索,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在以服务业开放为标志的诸多领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仍有差距;集成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还不多,而个别的、单领域的创新成果有待总结完善;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在更积极地对标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同时,先行探索国际经贸领域前沿议题的治理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引领者;提升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增量、加强内外联动、增加与对外战略安排的契合点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剑 谢伟
运用最新发展的HCW法和排序检验法,从多指标视角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时间安慰剂法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虽然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相关经济指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省市相比,在所考察的16个自贸试验区经济指标中,仅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广东和福建进出口总额、福建经济增长4个指标的政策效应估计量达到显著有效水平,这一情况表明:当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并未得以充分释放,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设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创新时,既要考虑其制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所具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同时也要兼顾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所在省市已有政策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匡增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一年多来,海关积极探索适应自贸区的新型海关监管制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按照"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要求,实施了监管模式的创新;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对保税及口岸货物探索建立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因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未来发展的方向为:继续深入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实现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手段的逐步转变;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方式发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断拓展"单一窗口"功能;大力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分类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贸试...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贸易便利化 海关监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柳钦 李建生 孙伟增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能否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创业和提升经济活力,是政府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9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实证分析了自贸区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能显著促进本城市创业活力提升约16.5%,同时还可以辐射带动邻近城市的创业发展,且对于园区周围经济活动不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第二,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制度性协调成本越低、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强以及治理模式越专业化,其所带来的创业效应就越大。第三,在机制上,自贸区建设加快了城市的市场制度变迁,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从而激发了城市创业活力。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正式制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而市场一体化能够增强自贸区对周边地区创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自贸区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力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制度创新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的精神,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上海财经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主要参与高校,协同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单位等,共同培育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冯湘
本文比较了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类型和NAFTA类型,分析了NAFTA类型的基本框架,并对NAFTA类型在实际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跨境贸易和投资定义、产业分类方法以及不符措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提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取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施明浩
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立法历来是东道国管理外国投资的"安全阀"之一,发挥着平衡国家安全与投资需求的重要作用。从这一立法演进的角度来看,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立法的探索与创新本就是不断地适应或引领外部投资环境以及内部经济基础变革所带来的新形势、新发展的结果。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实行外商投资准入新模式的背景下,我国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立法应该审时度势,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来为未来推行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提供"先行先试"的有益经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展鹏 曹玉平 刘志彪
通过对我国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认识误区主要集中于其核心功能、与国际间自贸区的关系、与国外自贸园区的关系、与国内经济功能区的关系、吸引企业的手段等方面。其体制性困境是:普遍存在功能定位偏差、制度创新的协调成本高、难以承接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制度创新动力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营造社会氛围、聚焦制度创新功能、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设计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构建容错机制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霞 葛倩倩 卢超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深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制度创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且该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正相关;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激励制度创新,从而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沿海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产品市场发育水平,而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要素市场发育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庄伟卿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开放型金融体系和构建金融监管体系的战略目标。自贸区作为经济高度创新和活跃的实体模式,更需要现代高效安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来促进经济持续创新活跃。从福建自贸区金融政策创新与监管制度现状及问题出发,梳理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条件,构建金融审计创新的监控指标体系,设计金融审计制度的风险监测评价系统,提出福建自贸区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作机制及其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若干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为适应自贸区经济安全战略的需要,有效提升金融审计在自贸区安全审计战略中的地位,亟须构建和创新金融审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