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5)
- 2023(17967)
- 2022(15308)
- 2021(14134)
- 2020(11859)
- 2019(27172)
- 2018(26698)
- 2017(50172)
- 2016(27863)
- 2015(31258)
- 2014(30981)
- 2013(30155)
- 2012(27773)
- 2011(24968)
- 2010(25136)
- 2009(22789)
- 2008(22665)
- 2007(20055)
- 2006(17681)
- 2005(15404)
- 学科
- 济(108106)
- 经济(107975)
- 管理(81276)
- 业(74680)
- 企(62353)
- 企业(62353)
- 方法(52384)
- 数学(45765)
- 数学方法(44932)
- 农(29149)
- 财(29097)
- 中国(27830)
- 学(26546)
- 业经(23711)
- 贸(23300)
- 贸易(23285)
- 易(22717)
- 地方(20304)
- 理论(19853)
- 农业(19476)
- 制(19472)
- 环境(18279)
- 务(18238)
- 财务(18167)
- 财务管理(18112)
- 技术(17571)
- 和(17419)
- 企业财务(17096)
- 银(15845)
- 银行(15772)
- 机构
- 大学(396176)
- 学院(395392)
- 济(150721)
- 管理(147501)
- 经济(147493)
- 研究(133282)
- 理学(128109)
- 理学院(126526)
- 管理学(123468)
- 管理学院(122787)
- 中国(99389)
- 科学(89206)
- 京(84650)
- 农(76720)
- 所(69825)
- 财(68753)
- 业大(66630)
- 研究所(64069)
- 中心(61620)
- 农业(61239)
- 江(60708)
- 财经(55354)
- 范(52283)
- 北京(52084)
- 师范(51510)
- 经(50474)
- 院(48590)
- 州(48096)
- 经济学(46098)
- 技术(45208)
- 基金
- 项目(275042)
- 科学(214610)
- 基金(199214)
- 研究(189482)
- 家(178863)
- 国家(177412)
- 科学基金(150563)
- 社会(118307)
- 社会科(112165)
- 社会科学(112129)
- 省(108985)
- 基金项目(104985)
- 自然(102806)
- 自然科(100453)
- 自然科学(100419)
- 自然科学基金(98632)
- 划(92592)
- 教育(89321)
- 资助(82958)
- 编号(74905)
- 重点(63138)
- 成果(59396)
- 部(59379)
- 发(57931)
- 创(57219)
- 科研(53983)
- 计划(53763)
- 创新(53604)
- 课题(52584)
- 大学(50596)
- 期刊
- 济(159851)
- 经济(159851)
- 研究(105742)
- 中国(78887)
- 学报(75758)
- 农(67723)
- 科学(65758)
- 大学(55713)
- 管理(54722)
- 财(54468)
- 学学(52497)
- 农业(46181)
- 教育(44476)
- 技术(35992)
- 融(30695)
- 金融(30695)
- 财经(26893)
- 业经(26086)
- 业(25804)
- 经济研究(25597)
- 经(23208)
- 版(21811)
- 图书(21325)
- 问题(20918)
- 业大(20503)
- 统计(20033)
- 资源(19759)
- 科技(19229)
- 技术经济(18957)
- 贸(18342)
共检索到577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菊红 陈拉 胡绵好
利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了2010—2019年“中四角”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GWUE),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探索G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寻GWUE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四角”GWUE高效区主要来源武汉城市群,低效区主要来源于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城市的GWUE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但空间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逐渐向集聚分布演变。(2)2010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中四角”GWUE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占用情况成为GWUE空间分异的主要推动因子,2019年医疗资源占用情况和政府重视程度对GWUE空间分异起决定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菊红 陈拉 胡绵好
利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了2010—2019年“中四角”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GWUE),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探索G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寻GWUE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四角”GWUE高效区主要来源武汉城市群,低效区主要来源于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城市的GWUE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但空间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逐渐向集聚分布演变。(2)2010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是影响“中四角”GWUE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占用情况成为GWUE空间分异的主要推动因子,2019年医疗资源占用情况和政府重视程度对GWUE空间分异起决定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小风 刘梦丽 王柏源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分析345个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扩张规模按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逐渐递减,扩张速度按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逐渐递减;(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投资驱动的影响,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人口驱动转为产业驱动,中部地区由人口驱动转为投资驱动,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一直受投资驱动较为明显;(4)影响因子两两之间均为增强关系,包括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2000年,投资水平、产业结构及学校数量交互作用极强,而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与其他因子的交互性明显增强。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产业、投资和人口共同驱动,但驱动力大小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应针对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管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
欧盟提出征收航空碳税虽然受到暂时挫折,但未来征收航空碳税是大势所趋。为降低航空碳税对中国航空运输行业的影响,有必要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航空运输行业在2004-2013年的单位碳排放下降了18.7%,基于非预期SBM-DEA模型发现碳排放效率年均提高2.1%,其原因主要在于持续的技术进步,不同航空运输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表现差异较大。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大节能的新型飞机购买力度、加快生物质航油的发展、优化航线和参与国内的碳排放交易试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艳华 赵建吉 刘娅娜 冯海龙 苗长虹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 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小风 李娅娅 赵雲泰 田志强
土地开发度(LDD)是衡量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分析土地开发度的时空差异和驱动机制能更加深刻的认识人类活动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为研制区域差别化的土地管控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全国345个城市2009~2015年土地开发度的时空差异,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其驱动因素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全国土地开发度从2009年的4. 1%持续增加到2015年的4. 47%,并在东、中、西3个区域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2) 345个城市的土地开发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土地开发度高的城市主要在城市群集聚,并在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表现较快增长。(3)全国土地开发度由投资驱动和人口驱动为主转变为产业驱动和人口驱动为主,东、中、西3个区域土地开发度的主导驱动因素有所差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毅 周晓丹 刘向宇
公园绿地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乎民生健康和空间公平等重大社会议题,合理衡量地理区位、邻里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公园绿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将有助于反映当前存在的资源配置及其社会公平问题。基于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本研究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将传统指标与新兴数据结合从步行可达性、绿地占有量和悦跑活力指数3个角度评价公园绿地的空间利用水平,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区位特征、邻里特征和社会特征3个方面探究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利用格局方面,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空间分布存在空间分异性,核心城区内沿轴带分布,外围则围绕点状聚集,仅有50.02%的居民可在15min步行内到达公园绿地;绿地占有量呈现3组团镶嵌分布格局,虽然绿地分布广泛,但有67.59%的区域处人均绿地占有量低;在悦跑指数上,居民的选择以优质的浑河生态廊道为主,公园绿地为辅,城郊的高校与大型公园的利用率相对较高。(2)影响机制方面,区位特征与社会特征对绿地占有量和步行可达性有明显影响,邻里特征对于步行可达性和悦跑指数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知,3个角度的空间利用格局是局部有交集、整体不重合的关系,所以对交集内和交集外的地区应根据交通、人口、经济和设施配置等影响因素的空间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进而,根据EBM模型计算得到的投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较低,地区差异特征明显,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缩小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各省市间内部差距是未来优化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工业用水强度、科技进步、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地域差异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各因素影响方向、影响力度与显著性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工业水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生 王倩 柴鑫
分析并界定了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概念,指出企业实施绿色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在于创新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创新效率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改进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基于此,在期望产出指标基础上增加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构建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于中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持续创新 创新效率 非期望产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在生态建设方面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是衡量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内容。采用武汉城市圈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并通过T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要素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5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的生态综合效率值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分解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2)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早期低效阶段、快速提升阶段、不稳定转型阶段;(3)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的增长阻力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制约;(4)生态压力、工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技术水平对城市圈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生态投入和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景波
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提高能源效率是减轻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2005—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各地市能源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分析,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较低但不断提高,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较大,2008年前后整体效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上,各地市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较大且与地域位置无明显相关性,高效率地市能源结构比较合理,而低效率地市产业结构和能耗比例明显不合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昊 范德成 张书华 马丽宏
本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upSBM模型估计我国各省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进行分类:稳定上升类、平稳类、大幅度波动类以及下降类。之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着重考虑大幅度波动类别省份的效率提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结论显示:企业规模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波动较大的省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波动较大的省份作用不明显。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注重企业规模和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以及技术的开放程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悦 蔡建明 任周鹏 杨振山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开发区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②个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③探测因子决定力显示,主导三大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核心要素明显不同;在所选出的5大核心影响因素中,中西东三大区呈现出由开发区内在因子主导向城市和区域性外在因子主导的转变趋势;④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及核心影响因素在三大区间的分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生命周期阶段性的演变规律。由此建议:近期内,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仍应聚焦于改进其自身发展要素;而从长远看,城市性和区域性的外部因子对经开区的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亦即是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有效融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舒迪 刘振华 朱明帮 张敏敏
【目的】为了研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素对土地利用时序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用地结构有序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认知及决策依据。【方法】为验证地理探测器在长时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适用性,揭示广州市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以5年为时间间隔选取了六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①在长时序(1995—2020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下,地理探测器模型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进行解析,揭示其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②1995—2020年,广州市建设用地呈现“稳定—缓慢增加—剧烈增加”的趋势,而耕地呈现出“缓慢减少—稳定—大幅减少”的趋势,其转入面积主要来自于耕地和林地;耕地呈现出“缓慢减少—稳定—大幅减少”的趋势;林地和草地整体呈现出单调减少的趋势,主要转出分别为建设用地和林地;水域面积表现为上下浮动,主要转化面积来自于耕地;未利用地表现为“大幅减少—缓慢减少”的状态,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③1995—2020年内的不同时期,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其中的社会经济类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高于自然地理类因子;④1995—2020年内的各时期,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交互因子的q值(解释度)均高于单因子,说明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结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叠加会加剧各用地类型之间的冲突,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