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5)
- 2023(7961)
- 2022(6840)
- 2021(6406)
- 2020(5558)
- 2019(12827)
- 2018(12918)
- 2017(25254)
- 2016(13867)
- 2015(15840)
- 2014(15719)
- 2013(15422)
- 2012(13900)
- 2011(12652)
- 2010(12954)
- 2009(12386)
- 2008(12207)
- 2007(10880)
- 2006(9713)
- 2005(9105)
- 学科
- 济(56814)
- 经济(56724)
- 管理(44364)
- 业(39890)
- 企(34716)
- 企业(34716)
- 方法(25970)
- 数学(23042)
- 数学方法(22505)
- 财(16402)
- 制(16132)
- 农(14634)
- 学(13576)
- 中国(13549)
- 业经(12497)
- 体(11122)
- 银(9766)
- 银行(9739)
- 务(9737)
- 财务(9692)
- 财务管理(9665)
- 理论(9653)
- 土地(9583)
- 体制(9293)
- 行(9245)
- 贸(9122)
- 贸易(9116)
- 企业财务(9113)
- 农业(8934)
- 融(8851)
- 机构
- 大学(199657)
- 学院(198461)
- 济(79550)
- 经济(77802)
- 管理(75772)
- 研究(68160)
- 理学(64782)
- 理学院(64060)
- 管理学(62584)
- 管理学院(62238)
- 中国(53260)
- 京(43499)
- 科学(42518)
- 财(39478)
- 农(36823)
- 所(35485)
- 研究所(31960)
- 江(31733)
- 业大(31636)
- 中心(31024)
- 财经(30292)
- 农业(29155)
- 经(27338)
- 北京(27221)
- 院(25096)
- 经济学(24438)
- 州(24382)
- 范(23649)
- 师范(23307)
- 省(22985)
- 基金
- 项目(131628)
- 科学(103551)
- 基金(96380)
- 研究(92296)
- 家(85699)
- 国家(85067)
- 科学基金(72507)
- 社会(58333)
- 社会科(55312)
- 社会科学(55294)
- 省(51541)
- 基金项目(49717)
- 自然(48966)
- 自然科(47808)
- 自然科学(47791)
- 自然科学基金(46918)
- 划(44140)
- 教育(43504)
- 资助(41148)
- 编号(36468)
- 重点(30359)
- 成果(29800)
- 部(29522)
- 制(28117)
- 创(27553)
- 发(27085)
- 课题(26362)
- 创新(25974)
- 科研(25604)
- 计划(25087)
共检索到304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舒茂瑞 陈守仲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经营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调节土地收益的手段,制止承包地进一步分割细化的趋势;二是强化土地所有权,恢复合作经济的资产积累功能;三是培育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提高种植业经营的规模效益。从重庆的现状看,实现这些目标的模式有铜梁县推行的“两田制”,江北区实行的土地有偿使用和近郊的土地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自198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复,苏南无锡、吴县、常熟三县(市)、山东平度市、北京顺义县、广东南海市、浙江温州市等试验区,分别就土地适度规模这一重大主题,制定了内容不同的试验方案,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验。经过七年的探索,这项工作在各试验区都已程度不同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虽然各地试验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都在打破分散、均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逐步走向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良辉
我国农业自1984年以后的几年徘徊,暴露出农业内部的深层矛盾,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人们对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云川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王云川农村的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必要的。但要发展土地的规模经营,必须改革目前的承包地分配机制。当然,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既不能退回人民公社或类似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也不能走土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少锋
土地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开端和新经济体制的基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土地承包制所带来的农户土地的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也日益暴露出来。因而在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出现了要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呼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呈良 胡光明
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和思考吴呈良,胡光明浙江省乐清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方,有“温州模式”发祥地之称。1994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8.8亿元,财政收入总规模3.2亿元,粮食总产量18.6万吨(因遇灾减产,正常年份2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国祥
粮田规模经营的问题及建议浙江省苍南县农业局何国祥近年来,苍南县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县委县府于1993、1994年连续出台了16条农业优惠保护政策,每年从县财政切出一块资金作为规模经营的专项资金(1994年5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是一个土地相对集中的过程,要达到土地流转与相对集中的目的,关键在于调整与改革现行的农地制度。农地所有制已无多大文章可做,农地使用制的改革则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了由“两田制”到自由租赁制的渐进式农地使用制度变革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操作过程及过渡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制度,规模经营,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是一个土地相对集中的过程,要达到土地流转与相对集中的目的,关键在于调整与改革现行的农地制度。农地所有制已无多大文章可做,农地使用制的改革则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了由“两田制”到自由租赁制的渐进式农地使用制度变革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操作过程及过渡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制度,规模经营,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保根 吴次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月明
我国目前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包含的重要缺陷是家庭承包经营下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饱和,土地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规模小而难以流转,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要积极创造条件,走出一条与国情国力相适应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
关键词:
家庭承包经营 土地规模 规模经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莉
对于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目前学术界大多归纳为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但是,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都只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外生条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可得出土地规模经营的内生条件,即:在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且边际土地生产率大于边际劳动生产率时,需要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应增加到边际土地生产率等于边际劳动生产率时为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近年来我国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显著提高。与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经营主体来考察适度规模经营不同,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农户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程度,将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分为土地租赁型、农户合作型和统一服务型。通过对三种规模经营途径对比分析,文章发现无论是在提高农民收益、保障粮食安全上,还是在防止农民失地成为城市流民上,以"土地托管"为代表的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都是较优的路径选择。因此,学者和有关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对这一实现形式的研究,提出发展、引导和扶持的办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作昂 赵绍阳 何庆红
我国农业的微观基础仍然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农户,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老龄化,这一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重塑新的农业微观基础。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微观数据,研究个体层面与地区层面两个维度的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劳动力老龄化或劳动力流出促进了土地流转,但不利于规模经营,尤其是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劳动力流出可能大大降低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除了具备土地、资金等要素以外,还需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人力资本的支持。
关键词:
劳动力老龄化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刚 王雪莹 郑旭媛 应瑞瑶
近年来,农地经营规模化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但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风险集聚可能增加经营不稳定性,加剧粮食市场波动,威胁国内粮食安全。研究从风险分散和经营稳定性视角阐释农地经营规模化与作业服务规模化结合形成的“双规模化”经营模式影响粮食生产规模户经营稳定性的理论逻辑,并用来自黑龙江、河南、四川和浙江四省粮食生产规模户2015年和2018年两期跟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上述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双规模化”经营模式具有显著的风险分散功能,可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规模户的经营稳定性,且规模户经营规模越大,其稳定农地规模经营的作用越强。也有证据表明粮食生产规模户采纳“双规模化”经营模式有利于其维持和扩张经营规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除了积极为农地规模经营风险管理提供多元工具和公共政策,还可创造条件鼓励经营主体采用“双规模化”经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