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9)
2023(14755)
2022(12415)
2021(11187)
2020(9474)
2019(21345)
2018(20656)
2017(40090)
2016(21819)
2015(24132)
2014(23909)
2013(24043)
2012(22527)
2011(20700)
2010(20892)
2009(19572)
2008(19179)
2007(17596)
2006(15763)
2005(14025)
作者
(67172)
(57115)
(56661)
(53797)
(35754)
(27443)
(25536)
(22322)
(21248)
(19858)
(19649)
(18658)
(18122)
(17822)
(17747)
(17466)
(17232)
(16563)
(16355)
(16176)
(14410)
(14005)
(13811)
(13056)
(13050)
(12690)
(12419)
(12396)
(11598)
(11366)
学科
(113782)
经济(113687)
(62099)
管理(56976)
(48276)
方法(41670)
(39955)
企业(39955)
数学(37519)
数学方法(37251)
农业(31890)
地方(26996)
中国(25582)
业经(24459)
(22668)
(22619)
(18986)
(18718)
贸易(18712)
(18080)
环境(15961)
地方经济(15317)
(14706)
银行(14649)
(14553)
(14363)
金融(14360)
(13977)
(13790)
(13146)
机构
学院(325996)
大学(322727)
(146954)
经济(144277)
管理(121338)
研究(117113)
理学(105409)
理学院(104161)
管理学(102473)
管理学院(101864)
中国(88482)
(79035)
科学(73770)
(66394)
(61775)
农业(61687)
(61676)
业大(57186)
研究所(56369)
中心(53918)
(49860)
财经(49533)
经济学(46083)
(45048)
经济学院(41633)
北京(40865)
(40791)
(40463)
师范(40295)
(38887)
基金
项目(219572)
科学(171986)
基金(160563)
研究(154435)
(142869)
国家(141659)
科学基金(119397)
社会(101627)
社会科(96061)
社会科学(96029)
(86756)
基金项目(85702)
自然(76816)
自然科(75028)
自然科学(75001)
自然科学基金(73688)
(72399)
教育(67708)
资助(63803)
编号(60751)
(50033)
重点(49745)
(48334)
成果(48043)
(45449)
国家社会(43119)
创新(42694)
科研(42413)
(42073)
计划(41447)
期刊
(168715)
经济(168715)
研究(93185)
(78698)
中国(60820)
学报(58918)
农业(52695)
科学(51934)
(46073)
大学(43318)
学学(41892)
管理(39270)
(32075)
金融(32075)
业经(30757)
经济研究(26943)
(26103)
技术(25158)
财经(24834)
问题(23335)
教育(22087)
(21476)
(17993)
世界(17933)
技术经济(17884)
统计(16068)
(15990)
业大(15817)
资源(15669)
经济问题(15618)
共检索到483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丽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农村"两栖农户(户籍在农村,在农村、城镇皆有房产及经营活动的农户)"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县域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应及时关注农村和城镇的人口变化,分析其带来的经济效应,制定相关消费政策,发展壮大特色农村和城镇的经济,促进"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腰华  王振华  张广胜  
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腰华  王振华  张广胜  
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此外,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强化县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和效率职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明辉  蔡银莺  朱兰兰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经济效应的影响,为农户权益保障提供参考。采用二值选择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农户家庭经济收支状况,利用Match模型评估农地流转行为给农户家庭带来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劳动力比重、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农田生态环境等资源禀赋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地规模经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能够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3)农地转入或转出对农户家庭经济效益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农户根据家庭实际选择恰当的农地流转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家庭经济福利水平。建议着力完善农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硕  
城乡"两栖占地"形成受土地保障功能牵制、土地收益功能吸引、乡情乡愁牵绊、城乡文化差异阻滞等因素影响。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宅基地退出存在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权能残缺、宅基地产权与房屋产权分离、使用权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百村调查"结论如下:农村"两栖占地"情况严重;农村"两栖占地"者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的"能人";影响"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主要因素是"留恋乡情"。促进"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政策建议为:民主施政,让宅基地制度改革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科学施政,让宅基地退出政策更加符合农户愿望;精准施政,让政府宅基地退出行为更加人性化;重建信誉,让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更加拥有获得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保海  
农户城乡"两栖占地"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两栖占地"农户退地存在着制度障碍,必须在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肖叶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肖叶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浦徐进  吴林海  
基于一个新的委托-代理视角(将农户或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看作委托人,将龙头企业看作代理人)来研究农户或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相互博弈的过程和产生增收效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分成制契约的框架下,由于农户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更好地抵御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风险,降低不守信的龙头企业再次寻找到合作方的概率,因此能够使参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光伟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而在"三栖"状态下,农民工则是"打工在城市,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对于农民工而言,"三栖"生存代表着有资产、有家和贡献县城,具有不同于"两栖"生存的特殊意义。不仅如此,农民工的"三栖"生存,对于中国农村的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社会结构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建军  万航  
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力,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将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CHFS数据库匹配,应用门限回归等方法识别数字乡村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不平衡,呈“东—中—西”降低态势,但南北差异不大。(2)数字乡村四个子维度发展水平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生活数字化,并且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生活数字化存在显著东西差异;同时,数字乡村发展总水平及各子维度在空间上均显著相关,且HH型和LL型集聚特征突出。(3)数字乡村通过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治理和生活数字化促进农户增收,其中经济数字化的农户增收效应最大。(4)数字乡村的农户增收效应与农户教育和收入水平相关,即数字乡村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增收效应更显著,而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抑制效应。此外,在考虑数字乡村自身发展阶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形下,数字乡村对农户增收存在非线性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炜  史晋川  孙福国  
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内圈层的上海、江苏省七市和浙江省六市为分析对象,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74个市县基本分析单位1995年~1997年的GDP平均实际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作一比较。各市县1995年~1997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依次从大到小排列在前10位的是新昌县(25.72%)、嘉善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远风  
运用全国范围内59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分别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对比两种分析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主要由土地财产实现机制、劳动分工优化机制产生,而土地资源优化机制、农业经营效率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应进一步落实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结合起来,让农民集体享有更充分的决策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土地资源优化机制与农业经营效率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江永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为31.8万亿美元,美、日两国分别占32.8%和12.6%,位居世界经济第六位的中国大陆占3.9%。日美两国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国;中国分别是日美两国第二和第五大海外市场。中美日三国经济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