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7)
- 2023(4152)
- 2022(3222)
- 2021(2942)
- 2020(2251)
- 2019(5267)
- 2018(4990)
- 2017(9733)
- 2016(5490)
- 2015(6117)
- 2014(6181)
- 2013(6180)
- 2012(5849)
- 2011(5473)
- 2010(5667)
- 2009(5449)
- 2008(5611)
- 2007(5173)
- 2006(4723)
- 2005(4564)
- 学科
- 济(24333)
- 经济(24304)
- 管理(14463)
- 业(13509)
- 企(11142)
- 企业(11142)
- 方法(10460)
- 数学(8796)
- 数学方法(8664)
- 学(6739)
- 中国(6711)
- 农(6372)
- 融(5538)
- 金融(5534)
- 财(5421)
- 制(5277)
- 业经(5098)
- 银(4854)
- 银行(4839)
- 行(4699)
- 贸(4692)
- 贸易(4688)
- 理论(4640)
- 易(4376)
- 市场(4205)
- 农业(3821)
- 地方(3574)
- 和(3504)
- 体(3478)
- 务(3262)
- 机构
- 大学(91001)
- 学院(87324)
- 济(35735)
- 经济(34969)
- 研究(34125)
- 管理(31168)
- 中国(26324)
- 理学(26288)
- 理学院(25888)
- 管理学(25311)
- 管理学院(25131)
- 科学(20103)
- 京(20100)
- 财(18323)
- 所(17912)
- 研究所(16102)
- 农(15325)
- 中心(14859)
- 财经(14561)
- 江(14107)
- 经(13247)
- 范(13079)
- 师范(12951)
- 北京(12807)
- 农业(12093)
- 业大(12017)
- 院(11990)
- 经济学(11616)
- 财经大学(11010)
- 师范大学(10838)
- 基金
- 项目(55038)
- 科学(43779)
- 基金(41351)
- 研究(39460)
- 家(37058)
- 国家(36780)
- 科学基金(30737)
- 社会(25288)
- 社会科(23887)
- 社会科学(23878)
- 基金项目(21126)
- 自然(20042)
- 自然科(19591)
- 自然科学(19582)
- 省(19508)
- 自然科学基金(19260)
- 教育(18593)
- 划(17786)
- 资助(17116)
- 编号(15316)
- 成果(13821)
- 部(12940)
- 重点(12823)
- 发(11385)
- 创(11142)
- 教育部(11080)
- 课题(11078)
- 国家社会(10912)
- 科研(10476)
- 创新(10462)
共检索到139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庄宗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少岩
20多年来,两岸之间能够保持接触和沟通,正是由于两岸经济交流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共同市场”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参加者必须是主权国家,这就使“共同市场” 概念在政治关系上有了包容性;而“两岸共同市场”在性质上属于中国主体与台湾单独关税区 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两岸共同市场”的政治基础只能是1992年共识“双方各自以口头声明 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这与两岸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并不冲突。台湾产业结构 的调整迫切需要大陆市场,两岸经济交往的主导领域将由制造业向更全面的经济分工转变,对两 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提出更迫切的需求。台湾目前尚未成功与任何区域内国家或地区签署自 由贸易区协定,...
关键词:
两岸共同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 东北与台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建忠
“两岸共同市场”是基于两岸经贸合作已有的基础、区域一体化中“共同市场”模式的特征和当前海峡政治生态的特殊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构想或概念性体制方案,它是符合两岸关系发展内在要求的体制构架。实现这一构架的关键在于构建持续、常规化的协调机制,以扩大两岸经贸交流的规模和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两岸经济的有效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冠华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今后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对于两岸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调整和国际贸易主义增强的挑战、促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动能的创新驱动、化解两岸产业竞合新势态和增强两岸民众获得感、促进两岸携手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有重大意义。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中长期目标,同时两岸同文同种、经贸互赖、产业互补、经济水平接近,已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和经济合作基础。两岸应克服政治干扰,突出两岸特色、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推动。
关键词:
两岸共同市场 意义 实现条件 推进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世明
两岸文化共同市场是当前实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与文化融合的最佳形式。本文从两岸文化产业的互补性分析入手,结合区域经济整合理论,探讨建立两岸文化共同市场的可行性、效应,并提出若干设想与策略选择。
关键词:
共同市场 文化产业 区域合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馨
“税收价格论”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必须纳税和政府为什么可以征税的问题,有助于克服人们不愿纳税的抵触心理;它解释了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征税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目前政府税费收入的紊乱状态;“税收价格论”还解释了政府支出为什么必须执行法定预算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目前财政支出严重低效、浪费等现象。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国财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公共财政模式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鹏举
“两个大局”构想是邓小平把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提升到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观察的科学设想 ,它们前后衔接 ,统一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目标 ,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照 高明
本文从两岸农业产业的互补性分析入手,阐述了两岸农业合作的可行性与潜力,在逐一分析两岸农业共同市场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若干设想与实现步骤。
关键词:
农业 共同市场 实现步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志兵 唐守廉
萨缪尔森等人从经济角度所定义的公共产品概念,忽视了对"公共"的详察,其现实意义受到了质疑。为切实反映公共产品的本质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对公共产品概念的界定至少应该从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两个方向进行。毕竟,公共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且针对目前歧义产生和争论的焦点,对概念的本质解读应重点落脚于"公共"而不是"产品"。应该说,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概念,至少可以体现在主体(政治)和客体(经济)维度上。历史地、具体地认识公共产品的本质,界定其概念,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地区分与公共产品相联系的一些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现象。
关键词: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主体维度 客体维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姬秀丽
梁启超赋予近代图书馆多元的功能,提出了为爱国英雄和著名学者建立"纪念图书馆"的思想。他认为纪念图书馆是纪念馆和通俗图书馆的结合,既可以培养国民公德,又可以开启民智。在新时期,分析、研究梁启超的纪念图书馆思想及其在馆藏建设、经费来源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纪念图书馆 图书馆思想 梁启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比较研究 概念建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建军 章明
江泽民同志9月中旬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衡量经济工作的成绩,要重视采用综合性的考核指标。”本文拟在阐述强化效益观念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金融部门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支持政府部门实现我国经济由盲目攀比速度向注意经济效益的转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建成 赵哲 汪婧宇 李民桓
我国已经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和根本大计。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系列论述已经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发展的根本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系列论述可以说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两山理论"的实践行动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鉴于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禀赋、发展范式、社会经济异质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问题,"两山理论"的本质与现实意义仍需深入探寻。文章在系统梳理"两山理论"发展的主要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山理论"的本质,阐述了"两山理论"的重要体现:发展合一、天人合一和三图合一,探讨了"两山理论"的价值与推动指导我国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现实意义,并从增加绿色空间、绿色行动、绿色财富三个维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富强中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内涵,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要理念和进一步深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指导我国新时代发展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