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0)
- 2023(4854)
- 2022(3815)
- 2021(3573)
- 2020(2657)
- 2019(5830)
- 2018(5668)
- 2017(10127)
- 2016(5374)
- 2015(5785)
- 2014(5392)
- 2013(5282)
- 2012(4509)
- 2011(4185)
- 2010(4282)
- 2009(4040)
- 2008(3969)
- 2007(3542)
- 2006(3063)
- 2005(2795)
- 学科
- 管理(19599)
- 济(19108)
- 经济(19101)
- 业(15167)
- 企(13204)
- 企业(13204)
- 环境(8384)
- 农(7068)
- 业经(6334)
- 学(5855)
- 方法(5844)
- 生态(5539)
- 中国(5372)
- 划(5368)
- 财(5262)
- 农业(4961)
- 地方(4955)
- 和(4873)
- 数学(4388)
- 数学方法(4314)
- 发(4019)
- 资源(4018)
- 理论(3741)
- 务(3674)
- 财务(3671)
- 财务管理(3669)
- 制(3574)
- 企业财务(3501)
- 技术(3428)
- 规划(3383)
- 机构
- 学院(75449)
- 大学(72442)
- 管理(27981)
- 济(26526)
- 经济(25897)
- 研究(25294)
- 理学(24190)
- 理学院(23892)
- 管理学(23449)
- 管理学院(23302)
- 中国(18240)
- 科学(17132)
- 京(15419)
- 所(12681)
- 农(12636)
- 财(12188)
- 江(11880)
- 业大(11824)
- 研究所(11648)
- 中心(11363)
- 范(11041)
- 师范(10943)
- 院(9910)
- 北京(9680)
- 财经(9646)
- 农业(9574)
- 州(9562)
- 技术(8758)
- 经(8694)
- 师范大学(8592)
- 基金
- 项目(53923)
- 科学(42586)
- 研究(40743)
- 基金(37982)
- 家(33481)
- 国家(33187)
- 科学基金(28321)
- 社会(25845)
- 社会科(24315)
- 社会科学(24307)
- 省(22497)
- 基金项目(20101)
- 划(18533)
- 教育(17938)
- 自然(17592)
- 自然科(17033)
- 自然科学(17024)
- 编号(16757)
- 自然科学基金(16695)
- 资助(14037)
- 成果(13312)
- 重点(12663)
- 发(12583)
- 课题(11864)
- 创(11685)
- 创新(10743)
- 部(10709)
- 国家社会(10664)
- 制(10591)
- 项目编号(10125)
共检索到109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赖启福 李虎峰 苏慧娟 黄杰龙 张慧琳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与相关案例分析,从“两山”转化的路径选择依据、现实要求和实现路径3个层面对“两山”转化的发展思路、兼顾因素、最终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回答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转?”“何时转?”“向哪转?”等现实问题。研究表明:在“两山”转化路径选择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政策要求、发展基础和风险效益等因素;“两山”转化必须从限制性要求、发展性要求和保障性要求3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正视资源约束带来的发展限制,统筹收入分配、产业培育和区域协调的多维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可以遵循“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系统地解决保护修复、资源活化及生态价值规模化利用等问题,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树荣 周诗雨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雅立 温志强
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式,共享单车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要,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共享单车的经济属性、科技属性、公共属性这三重属性的交织对共享单车的治理提出了大数据的工具支持、智能化的科技依赖和三方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机制要求。共享单车的治理需要管技结合,需要多主体合作、多能力匹配。为此,从政府、市场和用户三方主体出发,提出共享单车智能化治理的具体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美华 尹新瑞
在创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多元社会治理环境下,慈善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可以促进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促进社会团结与整合同时也可以提高对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关注。而慈善组织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可以从发挥社会保障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民众公民意识等维度进行深度参与。为此,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加快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等途径,提升、扩展其社会治理参与能力与领域。
关键词:
慈善组织 社会治理 参与维度 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衡霞 谭振宇
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价值治理范式对于重构社会治理理论的适用性,认为该范式所暗含的建构性、结构性与公共性特征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具有内在契合。其次,反思了公共价值治理范式下的"圈层模式"、"循环结构"与"原子形态"三种传统社会治理重构路径,认为上述路径分别从宏观系统环境、中观价值创造以及微观主体互动三方面为社会治理理论重构提供了理论借鉴;但由于三种重构路径的整合性缺陷,并均缺乏符合中国情景的公共价值内核,所以此三种方案都不是重构社会治理的可行路径。最后,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价值治理分析框架,阐释了效用、民主、责任价值内核,价值生成、生产、释放过程以及制度支撑与具有保障性作用的财政的关系等内容,以期对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构建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 公共价值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文英 李若凡
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的评估评测方法,以区域生态共建共享为目标,建立了反映区域生态投入、生态消耗的跨区域生态贡献指标体系,设计了区域生态角色、生态补偿与受偿的DEA生态贡献计量方法、程序。利用京津冀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生态贡献大的地区集中于京津冀北部地区,生态消费地区集中于城镇化水平高的核心城区,结果符合现实情况,反映了DEA生态贡献计量方法简单可行。我国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优先在功能区内部实施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切实推进区域生态共建共享。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文明建设 跨区域生态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国华 刘文君
习近平总书记"共建共治共享"的"三共"治理理念(以下简称"三共"治理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和价值共享理论为基础,内含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等三重意蕴。共建、共治、共享三位一体,三者所构筑起来的"三共"治理理念,是我国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活动中所当然遵守和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为此,有必要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内在逻辑等基本理论命题逐一释读,探寻其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进程中的基本担当和应有作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梦莉
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正式开启以来,在试点实践中探索出了生态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制度典范。但当前对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着资金投入紧张、管理体制分散以及法律体系不完备等诸多问题。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国家公园的建设需要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以及公民的共同参与。因此,要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制定与国家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共同建设国家公园;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民意反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共同治理国家公园;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公园的生态优化、生态扶贫以及科研教化等功能,从而构建一种以国家公园的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政府 市场 社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琼
随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推进,城乡分割阻碍制约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分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思想障碍、二元体制、经济利益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破除二元体制障碍、创新改造治理手段等措施,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乡融合发展 二元体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海鸥 何旭涛 高悦 苏妍嫄
促进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是推动双创空间持续良好生态运营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公开透明性、防恶意篡改等特性,构建区块链生态赋能的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并剖析其赋能机理,由此破解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面临的环境障碍、内生冲突、信任危机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最后基于信任共建、激励共治、利益共享视角提出区块链生态赋能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区块链 生态赋能 双创空间 协同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雪锋 祁贤明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做大“生态蛋糕”,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对开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引入财会学科的“资源-资产-资本”概念,构建了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三资转化”路径。在分析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明晰碳汇生态资源权属,搭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乡村碳汇生态产品品牌溢价,构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数字化多场景应用等方面打通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道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淼孙
目前,共享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步渗入到社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从理论上来看,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减少了市场交易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共享"理念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改革,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有效供给,实现再次利用并提升整体社会福利,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从事共享经济企业仍以"烧钱"的方式获得市场份额,鲜有企业盈利。因此,在此背景下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入手,探究共享经济价值实现方式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商业模式 价值实现 资源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在共享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传统产业的共享式发展,其中以传统金融为基础的共享金融尤为突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共享金融模式快速创新,形成了包括P2P、众筹、供应链金融、相互保险及资产证券化等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业态模式,丰富了传统金融市场,提升了社会融资需求,加速了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及利率市场化发展的步伐,具有拓展金融市场边界的作用,因此与互联网技术相互渗透的共享金融模式也可以创造价值。但由于共享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供给者和消费者,所形成的新经济模式和社会关系导致传统金融监管方式与方法滞后。本文以协调社会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为目标,重点通过创新共享金融监管方式,构建共享金融监管体系的策略以保证共享金融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绪春
本文立足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通过分析全球经济发展和税收变革形势、《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粤港澳规制衔接的新契机以及穗港两地合作优势等现状,分析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推进粤港澳税收规制对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施条件充分性,提出了以国际多方税收合作趋势为主导方向、以粤港澳制度型开放为改革导向、以穗港税务合作为实践样本,构筑以“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数智驱动、接轨国际、共襄发展”为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税收共治共享体系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案,并从产业融合、政策创新、智慧税务、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穗港税务共谋共建“四项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林翰
水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福建境内水系纵横,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2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使绿水长流,确保百姓喝上放心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08年起将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几年的整治,数千家"五小"企业、污染企业被关闭或停业整顿,在九龙江流域,315个养猪场被关闭、拆除,234个规模化养猪场实现达标排放,削减水产养殖网箱3万多平方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