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7)
- 2023(12062)
- 2022(10174)
- 2021(9673)
- 2020(7857)
- 2019(18021)
- 2018(17789)
- 2017(34395)
- 2016(18672)
- 2015(20646)
- 2014(20760)
- 2013(20332)
- 2012(19369)
- 2011(17842)
- 2010(18111)
- 2009(16786)
- 2008(16575)
- 2007(14918)
- 2006(13593)
- 2005(12450)
- 学科
- 济(91572)
- 经济(91485)
- 管理(48816)
- 业(44683)
- 企(35663)
- 企业(35663)
- 方法(30900)
- 数学(26361)
- 数学方法(26004)
- 地方(23239)
- 学(22127)
- 中国(21880)
- 农(21143)
- 财(19109)
- 业经(18304)
- 制(18079)
- 银(16470)
- 银行(16447)
- 行(15558)
- 农业(14406)
- 地方经济(14251)
- 融(14077)
- 金融(14075)
- 理论(13633)
- 贸(13423)
- 贸易(13410)
- 策(12816)
- 易(12707)
- 环境(12199)
- 和(12189)
- 机构
- 大学(268378)
- 学院(266756)
- 济(117757)
- 经济(115227)
- 研究(97821)
- 管理(97429)
- 理学(82073)
- 理学院(81058)
- 管理学(79711)
- 管理学院(79172)
- 中国(76465)
- 科学(58124)
- 京(57767)
- 财(55621)
- 所(49665)
- 研究所(44811)
- 中心(43714)
- 财经(42909)
- 农(42462)
- 江(42354)
- 经(38801)
- 经济学(37508)
- 范(37460)
- 师范(37171)
- 北京(37080)
- 业大(36613)
- 院(35889)
- 州(33719)
- 经济学院(33287)
- 农业(32560)
- 基金
- 项目(168931)
- 科学(132698)
- 研究(125751)
- 基金(121907)
- 家(106292)
- 国家(105402)
- 科学基金(89045)
- 社会(80278)
- 社会科(75951)
- 社会科学(75933)
- 省(65107)
- 基金项目(63155)
- 教育(57299)
- 自然(55897)
- 划(54970)
- 自然科(54500)
- 自然科学(54485)
- 自然科学基金(53532)
- 资助(50678)
- 编号(50299)
- 成果(42831)
- 重点(38354)
- 发(37762)
- 部(37539)
- 课题(35989)
- 创(34175)
- 性(33236)
- 国家社会(33208)
- 教育部(32351)
- 创新(32008)
- 期刊
- 济(141643)
- 经济(141643)
- 研究(88670)
- 中国(53232)
- 财(42949)
- 学报(40670)
- 农(38527)
- 科学(38186)
- 管理(37539)
- 融(32705)
- 金融(32705)
- 大学(31386)
- 教育(30416)
- 学学(29326)
- 农业(25251)
- 经济研究(23277)
- 财经(22314)
- 技术(22096)
- 业经(21049)
- 经(19430)
- 问题(18445)
- 贸(14849)
- 业(13469)
- 技术经济(13449)
- 世界(13318)
- 国际(12993)
- 图书(12895)
- 现代(12500)
- 理论(12053)
- 版(11864)
共检索到42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水发 朱烈夫 袁航 纪谱华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将"两山"理论的总体发展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理论提出的思想萌芽阶段、理论发展的解读深化阶段、理论成熟的体系成型阶段和理论应用的实践操作阶段。当前尚缺少从经济学视角将"两山"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并提出相应政策启示的研究范例。因此,本文基于Ramsey模型的基础框架对"两山"理论的经济学内涵进行解读,并运用该数理模型解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政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是"两山"理论的合理应用,并能够有效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备的稳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从长期看,停伐政策应该转型为"相机抉择"型政策组合,做到放管结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静 廖文梅 黄华金 王佳伟
改善农户生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议题,更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质量衔接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2015年和2019年江西省12个县468份林农调查数据,构建林农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对不同类型林农生计资本水平变化的影响。经验性结果表明:(1)全面停伐政策对林农生计资本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即生计资本指数从2015年的0.141上升到2019年的0.269,林农总体生计资本水平显著提高16.2%左右,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林农生计脆弱性较强。(2)全面停伐政策对林农五项生计资本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对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分别上升了13.3%、3.2%、0.2%,而自然资本水平下降0.5%。(3)全面停伐政策对林农生计资本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林业专业型、林业补充型及生计多样型林农的生计资本受政策推动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体上分别提升23%、3.1%、16.6%。其中,各类林农的金融资本及物质资本水平仍上升最快,且林业专业型林农的人力资本水平轻微上升0.2%。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针对不同生计脆弱性群体实施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聚焦提升林农人力资本及自然资本弥补可持续生计短板、积极引导不同类型林农采取多种就业方式实现生计转型优化等政策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静 廖文梅 黄华金 王佳伟
改善农户生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议题,更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质量衔接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2015年和2019年江西省12个县468份林农调查数据,构建林农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对不同类型林农生计资本水平变化的影响。经验性结果表明:(1)全面停伐政策对林农生计资本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即生计资本指数从2015年的0.141上升到2019年的0.269,林农总体生计资本水平显著提高16.2%左右,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林农生计脆弱性较强。(2)全面停伐政策对林农五项生计资本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对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分别上升了13.3%、3.2%、0.2%,而自然资本水平下降0.5%。(3)全面停伐政策对林农生计资本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林业专业型、林业补充型及生计多样型林农的生计资本受政策推动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体上分别提升23%、3.1%、16.6%。其中,各类林农的金融资本及物质资本水平仍上升最快,且林业专业型林农的人力资本水平轻微上升0.2%。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针对不同生计脆弱性群体实施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聚焦提升林农人力资本及自然资本弥补可持续生计短板、积极引导不同类型林农采取多种就业方式实现生计转型优化等政策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袁少青 沈庆宇 田健 白旭辉
总结了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进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取暖得的阶段性成效,分析了停伐后面临的森林资源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林区传统产业面临发展危机,就业再就业承受巨大压力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建立和落实严格的财务管理责任制度、依靠改革破解林区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停伐 成效 黑龙江林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帅忠义 李琪 张永亮
文章系统回顾和分析了江西省铜鼓县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深入分析了全面禁伐对林农生活、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林业系统内部人员安置、地方财政收入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基层干部群众对全面禁伐的疑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顺利推进、不断巩固禁伐工作成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健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规律是在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看似与理性经济人假设存在矛盾,例如人类的利他行为和情感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无法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提出解释。文章分析表明,许多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被纳入理性的范畴。经济学上所说的理性,不仅应该包括个人眼前的利益,更应该包括个人所在群体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
理性 经济人 囚徒困境博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林 徐士彦
明确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非正统经济学各流派实现理论整合的第一步。把社会供应过程确定为研究对象是非正统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个重大理论进展,但由于对社会供应过程本身的理论阐释仍不够清晰,这个研究对象尚未得到非正统经济学界的普遍认同。包含资源过程、欲望过程、生产/再生产过程和赋意过程四重含义的社会供应过程,其中的赋意过程在理论上的阐释较为含糊、存在缺陷。通过引入与非正统经济学传统有高度相容性的符号学理论,可以大大完善赋意过程,从而对社会供应过程进行更好地解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在“控制自然”思想上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径:现代性批判的阐释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路径。威廉·莱斯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隐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这表现在:控制自然的观念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自然的实质是对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瑞尼尔·格伦德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它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有效控制是人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控制自然”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控制自然”预先假定的目的是能否增进人类福祉与满足人类需要。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对“控制自然”思想的两条不同阐释路径,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理解,也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上的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在“控制自然”思想上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径:现代性批判的阐释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路径。威廉·莱斯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隐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这表现在:控制自然的观念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自然的实质是对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瑞尼尔·格伦德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它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有效控制是人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控制自然”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控制自然”预先假定的目的是能否增进人类福祉与满足人类需要。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对“控制自然”思想的两条不同阐释路径,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理解,也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上的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建平
四川天然林禁伐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给川西三州 (即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区财政和森工、林农带来了相当的消极影响。这主要在于 :一方面相关地方性法规还存在某些不足 ,没有为相应的经济政策配套留下接口 ;另一方面 ,退耕还林还草缺乏经济政策的配套与长期支持 ,生态禁———退模式带来的经济政策的系统化和配套化暂付阙如。因此 ,提出防止减收和返贫经济对策 ,以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基金和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衔接的相关建议 ,使之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 ,就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天然林禁伐 退耕还林 政策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张志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前,资本运行规律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等传统模式。在科技的助力下,个别资本试图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出多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的乱象。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依旧警醒我们在发扬好资本文明面的同时,也要时刻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苗头。长期来看,如果放任资本肆虐,将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资本特性,把握好资本运行规律,在经济实践中多措并举以防止我国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主宰,坚守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的“人民属性”,更加科学地、充分地发挥好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资本特性 资本运行规律 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红 陈晨
空间生产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方式及资本增值的集中体现,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但随着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逐步暴露出发展失衡、生态失调、公平正义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异化劳动进一步凸显。重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异化劳动理论批判空间生产实践中符合异化劳动四项基本规定的现象,揭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本质,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的深远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保平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大规模、快速的经济增长,形成了社会领域长期稳定发展的“两大奇迹”。“两大奇迹”的形成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政治保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两大奇迹”创造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制度保证;党领导下人民创造力的发挥是“两大奇迹”创造的动力保证。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来看,“两大奇迹”形成的理论逻辑是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与规模化市场创造的结合造就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增长所奠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两大奇迹”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下国家能力的培育,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互补,发展规划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与普惠性产业政策的协调。在第二个百年续写“两个奇迹”,并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需要从中长期发展视角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继续推动国家与市场的共同演进,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充分释放内需潜力,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中国奇迹 党的领导 国家能力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晓萍
产权是在所有权清晰的情况下,对物品在交换时产生的模糊空间或新的权利的重新定义,或是对所有权的赋予,或是对所有权的限制。政府应通过正式制度认可土地开发权内含于土地所有权之中并将开发权相关的大部分收入流界定为归属开发权权利主体,对城市近郊区土地、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采取不同的赋权模式,以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不同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权利补偿形成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强 康佳楠
由于不同部门使用水资源的预期收益不同,水资源配置在不同产业部门的机会成本不同,从而催生了水资源产权的跨部门间转换。本文以宁夏农业与工业部门之间的水权转换为例,探讨这种转换的内在机理和政策含义,以及由此而来的政策设计及其运行。
关键词:
初始水权 水权交易 部门间水权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文本的探究、阐释与启示
后退耕还林时期农户占有产权的理论阐释及林权改革的政策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货币视角下的“大危机”——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理论阐释对比及启示
交换关系的理论阐释与时代启示——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分析
美国托底性医疗保障:体系阐释、制度评估与经验启示
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去国有化变革与外部性、软预算约束: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一个阐释性框架
区域农田当量供需能力分析及其政策启示——以浙江舟山市为例
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需求理论体系及相关政策启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两个前提假设及其对中国宏观调控理论创新的启示
历史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探究及启示——以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