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2)
2023(12078)
2022(9804)
2021(8900)
2020(7706)
2019(16967)
2018(16587)
2017(32655)
2016(17290)
2015(19189)
2014(19110)
2013(18917)
2012(17159)
2011(15116)
2010(15727)
2009(15700)
2008(15365)
2007(14195)
2006(12734)
2005(12309)
作者
(47546)
(39284)
(39227)
(37355)
(25359)
(18623)
(17998)
(15309)
(14889)
(14270)
(13650)
(13306)
(13007)
(12557)
(12487)
(12149)
(11677)
(11557)
(11163)
(11018)
(9739)
(9733)
(9355)
(9058)
(8963)
(8928)
(8879)
(8809)
(7780)
(7624)
学科
(85667)
(78898)
企业(78898)
(73868)
经济(73740)
管理(70710)
(34881)
银行(34736)
(33089)
(31330)
金融(31328)
(30906)
方法(30430)
(30372)
业经(29217)
中国(24783)
(24635)
(22921)
财务(22894)
财务管理(22863)
数学(22514)
数学方法(22375)
企业财务(21734)
(18196)
农业(18052)
技术(16632)
体制(16387)
(15375)
理论(14951)
(14818)
机构
学院(245835)
大学(240338)
(110090)
经济(107901)
管理(100994)
理学(84338)
理学院(83655)
管理学(82787)
管理学院(82315)
中国(76334)
研究(73760)
(61102)
(49165)
财经(46590)
(42137)
(39808)
(38174)
中心(37891)
科学(37628)
(35685)
(35533)
财经大学(34596)
经济学(34433)
银行(34265)
(32059)
(32037)
经济学院(31136)
北京(30940)
研究所(30878)
(30727)
基金
项目(148055)
科学(119224)
研究(112732)
基金(110655)
(92640)
国家(91738)
科学基金(82257)
社会(75308)
社会科(71515)
社会科学(71496)
(58015)
基金项目(57861)
自然(51070)
教育(50388)
自然科(49946)
自然科学(49937)
自然科学基金(49161)
(46472)
资助(45522)
编号(44615)
成果(36029)
(35500)
(34768)
(34760)
(33755)
重点(32479)
创新(31620)
国家社会(31469)
(31091)
(30824)
期刊
(128581)
经济(128581)
研究(81472)
(56348)
金融(56348)
(52793)
中国(52584)
管理(44262)
(37129)
科学(28944)
学报(27531)
财经(24794)
农业(23225)
大学(23149)
学学(22444)
技术(22044)
业经(21616)
(21059)
经济研究(19245)
教育(16502)
问题(15811)
财会(15267)
(14193)
技术经济(14167)
现代(13400)
理论(13256)
会计(13096)
(12773)
国际(12569)
世界(12118)
共检索到401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同合  龙章睿  
"两头在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企业经营模式,其核心特点是企业资金的"境外循环",因此对银行的融资风险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两头在外"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核销方式以及银行融资的品种对"两头在外"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风险防范不仅取决于企业的贸易方式,而且取决于收汇核销方式等多重因素。因此,实践中必须对企业的贸易方式、收汇核销方式详加分析,否则很容易导致融资品种与融资比例的错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控制融资风险的基本原则。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成青  李础蓝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出口加工贸易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与政策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因两头在外企业资金链断裂或恶意逃废债而形成的信贷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给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通过研究两头在外企业形成的原因与经营特点,探索两头在外企业的信贷风险所在,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提出如何采取防范措施,促进银行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陶士贵  
长期以来,我国将“两头在外”三资企业作为鼓励发展的主要方向,即利用外商的进出口渠道,引进国外设备、原料,然后加工外销,出口创汇。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时间内,这确实为我国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和保护国内市场起到积极的捷动作用。但这类企业由于进口渠道及外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苗建青  苗建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一些新的投资项目面临着愈来愈高的环境保护要求,目前这些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贷款,这就要求银行的信贷决策必须更多地考虑环境风险的因素。但是,我国金融界普遍还未将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引入项目审查体系,而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银行界,关于环境风险的控制水平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对日本银行界的环境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我国银行界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彤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关键时期。市场在优化小微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小型微型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更是占有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当今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约束了其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跳板应运而生。而商业银行与融资性担保公司所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阻碍了二者的顺利合作,显然融资性担保公司相比银行来说议价能力较弱。融资性担保公司普遍存在疏于进行风险分散的问题,缺乏严格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文章从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合作的服务对象入手,以X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X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的风险及风险分担思路,为实现银保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网络融资业务是网络金融(e-finance)创新的一个典型实例,指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本文详细分析了商业银行网络融资业务的主要模式、积极意义与发展思路,对业务的潜在风险及控制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扶持力度,培养信用环境,共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辉  陈国进  
为解决风险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问题,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具有明显的相机转移特征。通过对各种融资工具现金流和控制权特征的比较,以及对各国在风险融资工具选择上存在差异性的现实原因、我国风险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可以认为,可转换证券是我国风险企业未来融资工具的最佳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辉  
农村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主要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质押贷款、联保协议贷款等工具,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为降低农村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工具的认知风险,提高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可得性,政府应规范借贷市场;银行应完善信用体系,引入保险机制;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颜娟  李俊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企业在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通方面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及欧盟的债务危机相继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金融企业再融资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关注。对金融企业而言,如何从企业内部出发,加强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风险控制问题入手,提出构建我国金融企业再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新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全祥  
本文通过对国家开发银行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在四川省绵阳市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调查,总结了其业务模式,分析了其业务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国家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行为比较,分析了当前开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会霞  陈金明  陈运森  
本文从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考察了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银行信贷筛选和定价能力对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2004~2011年期间最新借款公告数据发现:更好的财务业绩、更低的代理成本以及更高的行业商业信用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却并不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银企关系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借款成本显著低于民营企业,企业维持关系的银行数量越多,获得借款的可能性越大,借款金额也越高,却依然不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借款融资成本。对银行类型进行细分后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筛选与风险定价能力要强于其他类型银行。本文结果意味着,尽管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置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小可  姜永盛  郑立东  
基于我国特殊金融制度情境,本文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以及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影子银行通过拓宽短期融资来源实现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目的,并且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这种效应体现得愈加明显。进一步,作为银行正规信贷渠道的替代与补充,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随着其银行贷款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强,并且这种效应亦在高风险企业中更为明显。考虑宏观金融环境因素后发现,随着货币政策的趋紧以及区域影子银行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会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薇薇  
在创业热潮中,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企业发展。企业融资收益平均值较高,加强企业信贷质量管控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尤为重要。商业银行本身担负着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控制好融资产品风险是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提,研究商业银行企业融资类产品操作风险管理对于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讨论了商业银行企业融资类产品的操作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彬  刘彬  
保理融资虽然在国外发展已久,但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保理在国外的演变过程,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应将其视为金融业中的新兴且独立于商业银行的子行业加以大力发展。保理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也应引起银行及保理商的重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付彬  
一、理论支撑(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指的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外部社会的需要,而在内部实施的一个进行自我检查、调整和制约的管理系统。这套运行在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经历了早期的内部职责牵制阶段和内部制度控制阶段,以及中期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目前这套内部控制系统已经发展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该阶段的标志是2004年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