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26)
- 2023(22608)
- 2022(18943)
- 2021(17526)
- 2020(14928)
- 2019(34403)
- 2018(34156)
- 2017(65473)
- 2016(35663)
- 2015(40288)
- 2014(40325)
- 2013(39987)
- 2012(36568)
- 2011(32753)
- 2010(33093)
- 2009(31396)
- 2008(30885)
- 2007(27743)
- 2006(24390)
- 2005(22232)
- 学科
- 济(146597)
- 经济(146397)
- 业(116968)
- 管理(113687)
- 企(102091)
- 企业(102091)
- 方法(65969)
- 数学(54835)
- 数学方法(54106)
- 财(44562)
- 农(43104)
- 中国(41632)
- 业经(39491)
- 制(33979)
- 融(31127)
- 金融(31121)
- 银(30780)
- 银行(30714)
- 务(30092)
- 财务(29998)
- 财务管理(29935)
- 行(29408)
- 学(29369)
- 农业(29340)
- 地方(29188)
- 企业财务(28425)
- 理论(26729)
- 贸(26141)
- 贸易(26122)
- 易(25295)
- 机构
- 学院(512727)
- 大学(511881)
- 济(205412)
- 经济(200817)
- 管理(200146)
- 理学(171682)
- 理学院(169783)
- 研究(169084)
- 管理学(166616)
- 管理学院(165685)
- 中国(133580)
- 京(109169)
- 科学(104099)
- 财(99833)
- 农(87394)
- 所(85941)
- 财经(78591)
- 中心(78530)
- 江(78093)
- 研究所(77549)
- 业大(76322)
- 经(71196)
- 北京(68880)
- 农业(68422)
- 范(65513)
- 师范(64862)
- 州(62935)
- 经济学(61966)
- 院(61057)
- 财经大学(58089)
- 基金
- 项目(338322)
- 科学(265671)
- 研究(246480)
- 基金(245017)
- 家(213139)
- 国家(211294)
- 科学基金(181870)
- 社会(155013)
- 社会科(146825)
- 社会科学(146784)
- 省(132912)
- 基金项目(129296)
- 自然(118534)
- 自然科(115782)
- 自然科学(115751)
- 教育(114141)
- 自然科学基金(113667)
- 划(111044)
- 资助(101485)
- 编号(100849)
- 成果(82322)
- 重点(75620)
- 部(74495)
- 发(71519)
- 创(70773)
- 课题(69747)
- 创新(65789)
- 科研(64747)
- 教育部(63875)
- 国家社会(63539)
- 期刊
- 济(231008)
- 经济(231008)
- 研究(150918)
- 中国(102207)
- 财(81084)
- 学报(80753)
- 农(80639)
- 管理(76974)
- 科学(73827)
- 大学(61741)
- 学学(58235)
- 融(55825)
- 金融(55825)
- 教育(54578)
- 农业(54232)
- 技术(46331)
- 财经(39326)
- 业经(38689)
- 经济研究(35748)
- 经(33702)
- 问题(30305)
- 业(30192)
- 技术经济(26158)
- 版(24919)
- 理论(24102)
- 统计(23938)
- 图书(23807)
- 现代(23519)
- 科技(23215)
- 财会(22968)
共检索到769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石 陈晓红
文章利用微观企业调研数据和门限回归方法,考察了"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促进"两化融合",不论从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看都大有裨益;(2)"两化融合"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而对改善企业社会效益的作用则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促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跃平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以混合所有制为方向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相出台,中央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的方案也频频亮相。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进程相对迟缓。笔者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理论界定清晰,政策导向明确,技术路线规范,才能集改革之大成。一、混合所有制的内在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红 陈石
以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从两化融合视角讨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改善社会效益方面的差异。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对于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有利于其效益的提升。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组间对比看,就企业经济效益而言,非国有企业工业化水平的边际贡献受信息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就企业社会效益而言,国有企业工业化水平的边际贡献受信息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鉴此,应努力构建完善两化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企业效益 门槛回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宜章 赵玉奇 谢艳华 秦立春
基于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城市土地人口承载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经济新常态下通过产城人融合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可行路径,并采用2004—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产业因素和公共品供给有助于提升城市实际人口承载度,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城镇化思路导致城市空间利用率不足;土地城镇化未能同步地集聚和承载相应的人口,但在产城因素协同作用下城市用地扩张会产生区制性转移效应。以"产城人融合"为思路,促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张与产业结构、城市公共品覆盖能力及用地结构相匹配,推动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投资规划的多规融合,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同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洪源 刘刚 罗永泰
本研究利用资源基础和制度理论,运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知识资源、研发投入与企业跨境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收集2003-2013年科技类跨国上市企业的跨境创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国企业的境外知识资源与研发投入正向影响跨境创新绩效,但存在知识资源门限;制度距离对研发投入的跨境创新绩效影响有抑制作用,且显著提高了跨境创新效率的知识资源门限。本研究还分析了跨国企业在不同制度距离条件下创新资源基础间的交互影响作用,丰富了资源基础理论。同时,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提升跨国企业跨境创新水平和加强政府部门管理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洪源 刘刚 罗永泰
本研究利用资源基础和制度理论,运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知识资源、研发投入与企业跨境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收集2003-2013年科技类跨国上市企业的跨境创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国企业的境外知识资源与研发投入正向影响跨境创新绩效,但存在知识资源门限;制度距离对研发投入的跨境创新绩效影响有抑制作用,且显著提高了跨境创新效率的知识资源门限。本研究还分析了跨国企业在不同制度距离条件下创新资源基础间的交互影响作用,丰富了资源基础理论。同时,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提升跨国企业跨境创新水平和加强政府部门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树艳
文章从政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角度,梳理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包括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目标追求不一致,企业混合的主导动力不足,资产定价和资产评估机制不完善,国有资本管理存在行政化和激励不足。提出放开竞争性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比例,完善法人治理,实施管理层激励,规范国有资产评估机制和程序,建立公开的国有资本交易机制等一系列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的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林 万攀兵 许莹盈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怎样的股权结构最能激励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竞争力?为此,本文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检验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终极控制权性质及控制地位突变对创新的动态影响。在"熊彼特假说"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终极控制权与企业规模对创新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全体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的终极控制权在平均意义上对企业创新不具有显著影响。(2)一旦区分企业规模,国有资本的终极控制权更有利于推动大型企业创新。对于规模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国有资本取得终极控制权反而更有利于创新。(3)对于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终极控制地位的强化并不能进一步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坚持的"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应予以坚持并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其他领域继续推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晓宇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在规模、实力和治理层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显现了存在的问题,这些为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一)国有企业总体规模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晓宇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在规模、实力和治理层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显现了存在的问题,这些为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一)国有企业总体规模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锋 戚正楠
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意愿、动机和满意度进行数据收集,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动机和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参与意愿较为强烈;参与产教融合动机中获得优秀人才、提升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影响力4个动机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对产教融合满意度中产教融合、学校合作主动性、专业设置与岗位匹配和研发创新4个满意度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实际分别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3个层面对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意愿提出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平 谭喻萦
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在资本配置中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与其价值增长整体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积累初始分配时适度增加金融投资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强度呈现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指标刻画企业扩大金融活动的行为并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价值与动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双门限效应,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存在适度区间,其动态调整与期初资本配置及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性有关。在缓慢增长阶段金融投资增长率较低时企业扩大金融投资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在再分配时可反哺产业资本;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拐点时,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负效应;而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金融投资将对企业价值增长再次产生促进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平 谭喻萦
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模型,将制造业企业资产配置决策引入企业价值产生及波动机制,剖析了资本积累中产业资本与金融投资的动态配置决策及其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并基于2003—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论证了在资本配置中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与其价值增长整体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积累初始分配时适度增加金融投资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强度呈现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采用动态指标刻画企业扩大金融活动的行为并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价值与动态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双门限效应,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存在适度区间,其动态调整与期初资本配置及产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关性有关。在缓慢增长阶段金融投资增长率较低时企业扩大金融投资可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在再分配时可反哺产业资本;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拐点时,企业扩大金融活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负效应;而当金融投资增长率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金融投资将对企业价值增长再次产生促进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宏瑾 唐黎阳
本文以上市非金融企业为样本,对中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虽然2012年以来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减税降费在巩固资本回报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强有力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政策,2020年企业税后资本回报率小幅提升,但企业盈利恢复基础仍不稳固。民营企业资本回报率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但2018年以来,受内外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迅速下降;央企税前资本回报率明显高于地方国企,在稳增长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地方国企盈利能力亟待提升;集体、外资等其他所有制企业资本回报率均值较高,但样本数量有限、波动较大。今后,应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化资本市场发展,更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惠献波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视角,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即股权主体多元和股权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弥补制度缺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研究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对实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