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2)
- 2023(16411)
- 2022(14059)
- 2021(13218)
- 2020(10961)
- 2019(25268)
- 2018(24991)
- 2017(47884)
- 2016(25355)
- 2015(28666)
- 2014(27959)
- 2013(27437)
- 2012(25249)
- 2011(23152)
- 2010(22994)
- 2009(21490)
- 2008(20516)
- 2007(17612)
- 2006(15773)
- 2005(14006)
- 学科
- 济(118613)
- 经济(118491)
- 管理(68687)
- 业(62700)
- 企(51336)
- 企业(51336)
- 方法(47602)
- 数学(41102)
- 数学方法(40723)
- 中国(31199)
- 贸(27985)
- 贸易(27969)
- 农(27194)
- 易(27155)
- 地方(25351)
- 业经(24052)
- 财(23422)
- 学(23182)
- 制(18566)
- 农业(17898)
- 环境(17112)
- 和(16920)
- 理论(16702)
- 融(16420)
- 金融(16418)
- 银(16375)
- 银行(16338)
- 行(15759)
- 地方经济(15114)
- 技术(14407)
- 机构
- 大学(361454)
- 学院(358481)
- 济(158198)
- 经济(155211)
- 管理(139100)
- 研究(128005)
- 理学(120181)
- 理学院(118848)
- 管理学(116945)
- 管理学院(116314)
- 中国(95357)
- 京(76955)
- 科学(75379)
- 财(67977)
- 所(63698)
- 研究所(58088)
- 中心(55865)
- 财经(55006)
- 农(52574)
- 经(50168)
- 江(49800)
- 业大(49459)
- 北京(49289)
- 经济学(49149)
- 范(47238)
- 师范(46872)
- 院(46453)
- 经济学院(44122)
- 农业(41051)
- 财经大学(40946)
- 基金
- 项目(242153)
- 科学(190580)
- 研究(179925)
- 基金(177146)
- 家(154262)
- 国家(152793)
- 科学基金(130341)
- 社会(115531)
- 社会科(109555)
- 社会科学(109527)
- 基金项目(93086)
- 省(90912)
- 自然(82149)
- 教育(81316)
- 自然科(80183)
- 自然科学(80165)
- 自然科学基金(78724)
- 划(77140)
- 资助(73178)
- 编号(72590)
- 成果(59172)
- 部(54403)
- 重点(54191)
- 发(52688)
- 创(49973)
- 课题(49722)
- 国家社会(48432)
- 教育部(47143)
- 创新(46730)
- 大学(45875)
- 期刊
- 济(176236)
- 经济(176236)
- 研究(112031)
- 中国(66063)
- 学报(53319)
- 管理(52343)
- 科学(50780)
- 财(49439)
- 农(48257)
- 大学(40692)
- 学学(38214)
- 教育(37325)
- 农业(34152)
- 经济研究(30635)
- 技术(30227)
- 融(30170)
- 金融(30170)
- 财经(27176)
- 业经(26646)
- 经(23490)
- 问题(23170)
- 贸(23123)
- 国际(20560)
- 世界(18910)
- 业(18379)
- 图书(18298)
- 技术经济(18282)
- 理论(16475)
- 科技(16172)
- 商业(16076)
共检索到535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志刚
近些年来,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能源与贸易发展较快,但随着能源与贸易合作的深化,一系列不利于双方在能源与贸易领域互联互通的问题开始出现,严重制约了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国(新疆)必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发挥主导作用,同周边国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发展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和中亚地区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更为有利的地位。研究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的互联互通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磊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线路及辐射区与能源合作线路对比分析,概述了能源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产业合作、互联互通、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合作四个方面的关联。并从国际地缘政治、经贸合作、强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等维度,归纳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培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亚地区各国经济、贸易、文化、政治社会的全面合作注入了新的力量,是丝路文明在今天的现实应用,尤其对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在此框架下,将形成新的区域共识、新的合作政策制度以及产生新的合作机制,也将为提升能源领域合作的水平、建立稳固可信的合作关系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平台,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化、安全化和多手段融合渗透是未来促进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有效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树梅
在"向西开放"思想指引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运而生。为达到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实现互联互通是关键。以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为参照系,互联互通需要在明晰"联"与"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广度与深度的纵深化扩展。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合作领域不断增多,区域通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济联系有待加深,其互联互通尚处于粗放式的狭义发展层面。因此,中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定位的研究区域,应立足于东北亚、中亚、西亚国家经济合作现状,从产业、金融、交通基础设施、贸易、能源合作、标准规则等方面入手,宽视角、分阶段、分领域地构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的互联互通战略,即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基础设...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互联互通 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新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既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需要,对实现我国经济的梯度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构建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带的互联互通,必须从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市场等角度实现全面对接,其中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是基础,产业关联是支撑,城市群协调发展是根本,市场一体化建设是手段。第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打破行政藩篱,实现两带协调发展;第二,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合作收益合理分配;第三,完善生产要素和商品跨区域流动机制,实现区域间资源更合理流动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刘文佳 耿玉德
通过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通道地理区位、灾害因子、环境容量、系统活度与林业资源的分析,构建覆盖三条关键通道及其辐射区域的新疆现代林业生态布局,以推进新疆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增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效能,切实维持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生态依托、环境保障与支撑力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彤璞 韩洋
基于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从GDP、人口、地理距离、人均GDP差额、制度安排等方面对中国与其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分析、预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9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贸易逆差也呈扩大趋势,双方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互补性;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与双边的贸易量成正比,而国家间距离、人均GDP差距则对贸易有负向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其中,SCO(上海合作组织)的促进作用明显,WTO、APEC的影响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柯蓉 左安 张娟
边境贸易是“一带一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空间引力模型,采用2005-2019年间中国7个边境省份以及与其陆地接壤的1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边境贸易的边界中介效应和屏蔽效应。本文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和物流绩效指数在边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与边境贸易规模正相关;边界畅通度的提升可以减少边境屏障,加快贸易流通,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地理距离对边境贸易有较为明显的屏蔽效应;制度距离对边境贸易的中介效应和屏蔽效应具有差异性。因此本文建议:继续推进边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强边境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发挥双边、多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缔约方贸易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彤璞 韩洋
基于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从GDP、人口、地理距离、人均GDP差额、制度安排等方面对中国与其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分析、预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9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贸易逆差也呈扩大趋势,双方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互补性;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与双边的贸易量成正比,而国家间距离、人均GDP差距则对贸易有负向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其中,SCO(上海合作组织)的促进作用明显,WTO、APEC的影响作用较小;中国与大多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吾斯曼·吾木尔 布娲鹣·阿布拉 丁世豪
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对2001-2012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贸易互补性质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吻合度都较高,产业内互补与产业间互补并存;双边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先增强,再下降,后又增强的趋势,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仍然激烈。双边应谋求在加强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双赢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远 雷会妨
利用2006年~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8个国家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数据构建二模网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贸易二模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二模网络密度为0.9167,即28个国家已形成密切的能源贸易关系。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网络中心度较高,隶属于网络核心位置,而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中心度较低,位于国家-能源网络边缘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能源的进出口水平差异性较大,贸易集团化不明显,不平衡的非互惠性贸易模式在整个贸易中普遍存在。二模网络具有一定脆弱性,并不是完整的网络。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扮演着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二模网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 能源贸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晓晴 杨军 孙江明
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在2001年后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农产品贸易面临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互补性不断降低等风险。因此,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契机,强化双边农业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瑞 王永龙
本文在分析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现状后,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不断上升,而贸易非效率因素是造成实际贸易规模和贸易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我国人均GDP、人口规模对农产品进口贸易促进作用远超伙伴国,距离因素仍是阻碍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关税负面影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国货币、金融自由度越高反而降低了贸易效率。坚持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提高海洋运输效率,出口国政治局势稳定都有助于提高贸易潜力。另外,通过对比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瑞 王永龙
本文在分析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现状后,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不断上升,而贸易非效率因素是造成实际贸易规模和贸易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我国人均GDP、人口规模对农产品进口贸易促进作用远超伙伴国,距离因素仍是阻碍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关税负面影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国货币、金融自由度越高反而降低了贸易效率。坚持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提高海洋运输效率,出口国政治局势稳定都有助于提高贸易潜力。另外,通过对比发现印度、意大利、土耳其等一些国家的贸易潜力值得挖掘。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翠萍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所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以我国与中亚区域货币合作为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对货币区域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以获得货币区域化的理论支撑,进一步论证我国与中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