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2)
- 2023(6352)
- 2022(5188)
- 2021(4535)
- 2020(3836)
- 2019(8556)
- 2018(8512)
- 2017(15852)
- 2016(8299)
- 2015(9565)
- 2014(9603)
- 2013(9641)
- 2012(9513)
- 2011(9032)
- 2010(9625)
- 2009(8965)
- 2008(8758)
- 2007(8333)
- 2006(7989)
- 2005(7302)
- 学科
- 济(61718)
- 经济(61673)
- 管理(22174)
- 地方(18760)
- 业(15460)
- 中国(14164)
- 方法(13281)
- 地方经济(12700)
- 企(11940)
- 企业(11940)
- 数学(11397)
- 数学方法(11294)
- 农(11162)
- 业经(10720)
- 学(10162)
- 制(9403)
- 体(7952)
- 融(7673)
- 金融(7673)
- 关系(7554)
- 农业(7460)
- 环境(7312)
- 银(7128)
- 银行(7124)
- 财(7120)
- 发(7060)
- 经济学(7005)
- 行(6958)
- 和(6691)
- 贸(6232)
- 机构
- 大学(125194)
- 学院(124881)
- 济(62495)
- 经济(61135)
- 研究(50571)
- 管理(41969)
- 中国(39057)
- 理学(33691)
- 理学院(33263)
- 管理学(32758)
- 管理学院(32507)
- 财(27947)
- 京(27154)
- 科学(26726)
- 所(25397)
- 中心(23070)
- 江(22874)
- 研究所(22255)
- 财经(20665)
- 经济学(20129)
- 经(18463)
- 农(18239)
- 院(18061)
- 北京(18021)
- 范(17901)
- 师范(17786)
- 州(17714)
- 经济学院(17595)
- 省(16922)
- 财经大学(14837)
- 基金
- 项目(70669)
- 研究(56313)
- 科学(54799)
- 基金(48859)
- 家(41490)
- 国家(41099)
- 社会(36664)
- 社会科(34636)
- 社会科学(34630)
- 科学基金(34260)
- 省(27872)
- 教育(25911)
- 基金项目(24446)
- 编号(23001)
- 划(22628)
- 成果(20640)
- 资助(20350)
- 自然(18575)
- 自然科(18053)
- 自然科学(18049)
- 课题(17778)
- 自然科学基金(17692)
- 发(17419)
- 重点(16361)
- 部(15692)
- 国家社会(15256)
- 发展(15037)
- 年(14875)
- 展(14808)
- 性(14532)
共检索到227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吴航 杨昌俊
[目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引发了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思考。本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俄、中亚"区域国合作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国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若干思考,旨在促进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数十篇文献,并通过图书馆和大学研究所及CNKI数据库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论证和举措。[结果/结论]当今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面临着复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华芹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构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后两国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953亿美元,接近两国政府设定的1000亿美元发展目标。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如何充分利用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发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中亚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探索以创新、多元的路径深化合作,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资源和地缘基础,推进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建设;正视文化和现实差异,加强次国家层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华 王磊
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促进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应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同时构建能源统一价格机制、能源贸易结算机制、能源通道网络合作机制、能源联合储备机制及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确保新模式的有效实施。另外,政府和企业作为两大实施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高效实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翠萍 张文中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背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关系日趋紧密。如何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更好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流动性及资金支持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间货币金融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两者货币金融合作的动因、进展、障碍因素,并提出了中国与中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晓钟 高庆欣 辜穗 魏新
中亚五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性合作节点,具有良好的能源基础和合作条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大国因素和中亚国情对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战略的影响,构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战略框架,探讨了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实现过程、模式选择及推进策略,明确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政府及能源企业的任务与作用,提出了能源合作战略推进的重点要素。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 中亚 能源合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翠萍 张文中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背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关系日趋紧密。如何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更好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流动性及资金支持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间货币金融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两者货币金融合作的动因、进展、障碍因素,并提出了中国与中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爱珍
中亚五国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为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中国与中亚五国原有金融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金融合作机制既有现实可行性,又存在一些政策性障碍。针对这当中存在的政策性障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业法律和政策的了解;中国适当降低中亚五国资本进入中国金融业的条件;完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协调金融监管标准;完善中国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利华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近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构想,试图沿着古丝绸之路大力打造中国联接欧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文章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顺畅运行,应构建正式的多层级合作机制、完善跨界运输法律机制、促进域内经贸立法及法律实施、建立次区域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及安全预警机制。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次区域合作 法律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向洁 何伦志 胡青江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探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就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为取得与中亚地区区域合作新突破,应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为此,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在对当前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存在的理论争议分析基础上得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可行的,重点探讨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可预期效益,并提出若干有助于推进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思路构想与具体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李宇涵 赵菁奇 李本和
文章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出发,指出"缺水"和"少绿"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论述了建设生态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从尽快谋划"引水入疆",坚持一体化开发保护与修复,传播与弘扬"两山"价值理念,发展绿色城镇化和城市林业,建设丝绸之路新型智库联盟等方面,提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核心区新疆的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生态 绿色 引水入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海龙 胡青江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是新疆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也成为国家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唯一明确定位的省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已成为新疆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必须要高度重视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内涵意义出发,分析探讨了新疆推进"核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以及举措建议,以期为新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内涵 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