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5)
- 2023(9145)
- 2022(7784)
- 2021(6769)
- 2020(5829)
- 2019(13595)
- 2018(13292)
- 2017(25958)
- 2016(13890)
- 2015(15733)
- 2014(15802)
- 2013(16046)
- 2012(15328)
- 2011(14170)
- 2010(14331)
- 2009(13274)
- 2008(12967)
- 2007(11915)
- 2006(10572)
- 2005(9576)
- 学科
- 济(85550)
- 经济(85499)
- 管理(37827)
- 业(32827)
- 方法(30715)
- 数学(27677)
- 数学方法(27476)
- 企(24449)
- 企业(24449)
- 地方(20789)
- 中国(17912)
- 农(17638)
- 学(17372)
- 环境(15326)
- 财(14413)
- 业经(13851)
- 地方经济(13819)
- 农业(12210)
- 贸(11868)
- 贸易(11864)
- 易(11376)
- 和(11129)
- 制(11066)
- 经济学(9897)
- 融(9638)
- 金融(9634)
- 划(9391)
- 银(9208)
- 银行(9177)
- 发(8837)
- 机构
- 大学(213563)
- 学院(212903)
- 济(100711)
- 经济(98732)
- 管理(78164)
- 研究(77863)
- 理学(66937)
- 理学院(66094)
- 管理学(65004)
- 管理学院(64604)
- 中国(57153)
- 科学(46925)
- 京(44731)
- 财(42039)
- 所(40279)
- 研究所(36602)
- 农(36368)
- 中心(34808)
- 财经(33819)
- 经济学(32741)
- 江(32163)
- 业大(31298)
- 经(30464)
- 经济学院(29366)
- 农业(28618)
- 北京(28333)
- 范(27616)
- 院(27594)
- 师范(27367)
- 州(25181)
- 基金
- 项目(137639)
- 科学(108067)
- 基金(100623)
- 研究(98375)
- 家(87977)
- 国家(87351)
- 科学基金(73949)
- 社会(64420)
- 社会科(61247)
- 社会科学(61228)
- 基金项目(53775)
- 省(53488)
- 自然(46811)
- 自然科(45666)
- 自然科学(45651)
- 划(45051)
- 自然科学基金(44785)
- 教育(43717)
- 资助(40824)
- 编号(38651)
- 发(31730)
- 重点(31299)
- 成果(30959)
- 部(30461)
- 创(27569)
- 国家社会(27213)
- 课题(26658)
- 科研(26518)
- 创新(26047)
- 教育部(25937)
共检索到318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育红
从动态分析角度构建交通运输碳排放相关指数模型,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碳排放及其空间转移差异。结果发现: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交通运输碳排放规模以年均11.01%的增长率趋增,其强度以年均0.045%的下降率渐减。青海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双内向,低碳排放质量最高;宁夏的排放质量渐而提升。陕西、新疆、甘肃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转移双外向,低碳发展相对滞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鄢飞 王译
交通和物流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带物资与信息流动的效率和效益,挖掘经济带物流规模与潜力,带动经济升级发展。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各国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实现地区间物流高效衔接与有机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物流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可选用物流绩效指数(LPI)指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和地区物流绩效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运用对应分析法对我国及中亚五国物流绩效与构成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整体水平低于世界平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强 张映芹
基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多变量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结果发现: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交通设施投资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强 张映芹
基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多变量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结果发现: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交通设施投资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博恩 张伯伟 马骆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其对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至关重要。基于第9版GTAP数据库,通过构建CGE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建设的优先级进行了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带的中间区域确实是建设的重点所在,设施联通对整个经济带乃至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显著,沿线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其中独联体国家、蒙古国和部分东欧国家的受益相对较大;然而设施联通带来沿线多数国家贸易逆差的扩大值得关注。此外,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设施联通并未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部分国家还能从"搭便车"中获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乐乐
通过分析国际港务区在西安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评价了物流通道中的运输通道建设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下运输通道的构建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宇 李忠民 夏德水
本文采用LYQ模型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与地区经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经济一体化推进经济增长过程构造逻辑因果链: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投入,道路联通因素)—运输(货物往来,物流运通因素)—贸易(经济往来,贸易畅通因素)—经济增长(发展目标,经济一体化)。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03—2013年道路联通因素是推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畅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表现为未来驱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运通因素对经济带经济发展贡献为负,物流业结构调整必要且可行。
关键词:
道路联通 经济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尚丽
随着金融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我国西北五省区处于这条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从而加速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融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超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均衡使得产业集聚于一个地区,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产业集聚度的相关特征事实进行描述,并从中归纳总结,挖掘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2018年三次产业集聚度的变化趋势以及2018年六个细分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国际化以及规划国际枢纽城市等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集聚的形成。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集聚 区位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超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均衡使得产业集聚于一个地区,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产业集聚度的相关特征事实进行描述,并从中归纳总结,挖掘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2018年三次产业集聚度的变化趋势以及2018年六个细分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国际化以及规划国际枢纽城市等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集聚的形成。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集聚 区位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霞 周巧娅 朱海强 梁增贤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霞 周巧娅 朱海强 梁增贤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