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5)
- 2023(17565)
- 2022(14787)
- 2021(13535)
- 2020(11380)
- 2019(25791)
- 2018(25748)
- 2017(49698)
- 2016(26430)
- 2015(29596)
- 2014(29383)
- 2013(29572)
- 2012(27367)
- 2011(24762)
- 2010(25170)
- 2009(23517)
- 2008(23107)
- 2007(20527)
- 2006(18637)
- 2005(17086)
- 学科
- 济(131680)
- 经济(131549)
- 业(94894)
- 管理(87456)
- 企(83525)
- 企业(83525)
- 方法(49098)
- 数学(39027)
- 数学方法(38677)
- 业经(35378)
- 农(34239)
- 中国(33127)
- 财(31800)
- 地方(30348)
- 农业(24290)
- 学(23417)
- 制(23217)
- 务(22014)
- 财务(21944)
- 财务管理(21915)
- 技术(21554)
- 和(21232)
- 贸(20830)
- 贸易(20813)
- 企业财务(20754)
- 理论(20545)
- 易(20106)
- 环境(18335)
- 策(18094)
- 划(18040)
- 机构
- 学院(386267)
- 大学(384378)
- 济(165915)
- 经济(162466)
- 管理(155262)
- 研究(132343)
- 理学(132269)
- 理学院(130829)
- 管理学(129048)
- 管理学院(128319)
- 中国(101767)
- 京(83160)
- 科学(78742)
- 财(74824)
- 所(66737)
- 农(61220)
- 研究所(59995)
- 中心(59035)
- 江(59028)
- 财经(58969)
- 业大(54064)
- 经(53441)
- 北京(53329)
- 范(49743)
- 经济学(49468)
- 师范(49326)
- 院(47861)
- 州(47743)
- 农业(47453)
- 经济学院(44249)
- 基金
- 项目(251058)
- 科学(198156)
- 研究(187449)
- 基金(181531)
- 家(156464)
- 国家(155040)
- 科学基金(134254)
- 社会(119640)
- 社会科(113396)
- 社会科学(113364)
- 省(98442)
- 基金项目(96049)
- 自然(85042)
- 教育(83685)
- 自然科(83054)
- 自然科学(83038)
- 自然科学基金(81586)
- 划(81177)
- 编号(76728)
- 资助(74217)
- 成果(62148)
- 发(57388)
- 重点(55489)
- 部(54758)
- 创(53642)
- 课题(52290)
- 创新(49474)
- 国家社会(49018)
- 项目编号(47617)
- 教育部(47198)
- 期刊
- 济(197975)
- 经济(197975)
- 研究(120425)
- 中国(77442)
- 管理(63039)
- 财(58577)
- 农(56707)
- 学报(54817)
- 科学(52757)
- 大学(42120)
- 教育(40150)
- 学学(39470)
- 农业(39279)
- 融(36719)
- 金融(36719)
- 技术(35825)
- 业经(32718)
- 经济研究(31165)
- 财经(29795)
- 经(25704)
- 问题(25024)
- 图书(22292)
- 技术经济(22222)
- 业(22017)
- 现代(19280)
- 贸(18766)
- 商业(18574)
- 世界(18463)
- 理论(18459)
- 科技(17885)
共检索到597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波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服务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九省份服务业整体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对经济拉动能力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但整体行业基数过低,新兴行业亟待发展,重点行业增速下滑,与全国同频发展,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西南四省平均实力超过西北五省。并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选择投入要素,培育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功能,实现区域服务业产出最大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范服务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实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加快服务业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移,推动消费需求向需求主体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服务业 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治文 赵妍
文章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份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序参量,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1—2014年九个区域的经济有序度和协同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呈上升的态势,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总体处于低级水平,且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因此,应树立合作精神,通过跨区域体制建设与机制完善,提供技术、资金的支持实现相关各省份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美霞
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起初步互通的物流通道、培育发展新产业、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沟通交流新平台、扩大文化交流与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定位相似、建设目标雷同、无序竞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等。为此,从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平台、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资源、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沿线省区协作联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省区协作 联动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宇 李忠民 夏德水
本文采用LYQ模型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与地区经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经济一体化推进经济增长过程构造逻辑因果链: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投入,道路联通因素)—运输(货物往来,物流运通因素)—贸易(经济往来,贸易畅通因素)—经济增长(发展目标,经济一体化)。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03—2013年道路联通因素是推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畅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表现为未来驱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运通因素对经济带经济发展贡献为负,物流业结构调整必要且可行。
关键词:
道路联通 经济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新才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西部地区发展通道经济,要发展壮大民族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要增强贸易集聚中心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拓展交通通道,强化信息通道、人才通道、贸易服务通道,加速"点—轴"渐进式扩散,尽快真正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虹
基于考虑人力资本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2003~2012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方面考量服务业tFP。结果发现,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市服务业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却在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贡献。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财政金融支持都对服务业tFP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鉴此,应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互通;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贸易畅通;增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货币流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建伟
立足区位特点,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涉外经济的金融外汇政策支持力度"一带一路"倡议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意义重大,其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助于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也为新疆开发沿线国家共同需求、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和优势互补开启了新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疆分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何伦志
新疆口岸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沿,其发展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疆口岸建设发展严重滞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口岸建设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投资者和受益者严重分离抑制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铁路口岸数量少、中方外贸企业处于被动状态等。为此,应改革地方与中央利益分配制度,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口岸建设,使口岸建设投资者和受益者一体化,尽快启动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中蒙经塔克什肯铁路口岸、中哈经巴克图铁路口岸建设,实现铁路货物联运的多元化等。同时,还应加大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基于系统论研究视阈,运用协同学哈肯模型测度2011~202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并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演化方程模型探明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整体偏低,仅新疆和陕西两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大于0.5,其余7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均小于0.5;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加入制度环境这一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方程预判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显著提高。这表明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的序参量由比较优势转变为制度环境。值得关注的是,序参量的转变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同频共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重要引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飞 杨玉文
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丰富但破坏日趋严重的生态现实与发展趋缓疑似陷入"资源诅咒"的经济窘状为背景,引入系统观点,在发展现状、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理,并以此构建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表明:草原经济-生态"二元"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耦合通过供给-补偿机制与分配-交易机制实现,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决定了"二元"耦合水平与方向。因此,以提升经济-生态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为目标,"二元"耦合系统螺旋式发展是解决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与生态之间相悖的战略路径,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应借由形成并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草原生态资本体系等举措来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婷婷 赵莺
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市1990~2015年的数据,在梳理物流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提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有提升作用,且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等因素对经济提升的贡献度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物流产业和金融发展均呈现出非均衡特征。据此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地和金融核心城市以及推动物流和金融的均衡发展,共同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提升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使用功效函数构建耦合度模型,把研究对象分为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子系统进行指标设定,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协调度较低,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但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今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补偿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