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0)
2023(8043)
2022(6586)
2021(5890)
2020(4941)
2019(10862)
2018(10906)
2017(19553)
2016(11311)
2015(12840)
2014(12801)
2013(12398)
2012(12051)
2011(10995)
2010(11177)
2009(10133)
2008(10362)
2007(9405)
2006(8404)
2005(7699)
作者
(39157)
(32575)
(32562)
(30739)
(20968)
(15802)
(14569)
(12739)
(12622)
(11821)
(11396)
(11172)
(10962)
(10818)
(10742)
(10110)
(9822)
(9813)
(9662)
(9475)
(8521)
(8411)
(8241)
(7782)
(7533)
(7366)
(7111)
(7099)
(7097)
(6774)
学科
(39533)
经济(39464)
管理(28851)
(24883)
(20167)
企业(20167)
(16406)
方法(15192)
数学(12497)
数学方法(12221)
中国(11631)
(11562)
(10449)
(9969)
业经(8636)
环境(8499)
理论(8475)
(8360)
地方(8196)
(8050)
金融(8042)
(7645)
银行(7584)
(7411)
贸易(7409)
(7350)
农业(7321)
(7158)
(7147)
教育(6513)
机构
大学(169705)
学院(166649)
研究(69900)
(58249)
经济(56742)
管理(53934)
中国(50061)
科学(49269)
理学(45684)
理学院(44961)
管理学(43612)
管理学院(43345)
(42775)
(39714)
(38666)
研究所(36821)
农业(34583)
业大(32375)
中心(30100)
(28439)
(27966)
(25741)
北京(24365)
(24026)
(23989)
师范(23527)
(22269)
财经(21855)
技术(21718)
农业大学(21701)
基金
项目(116326)
科学(88672)
基金(82391)
(77895)
国家(77297)
研究(76552)
科学基金(61855)
(46253)
社会(45088)
自然(43572)
基金项目(42777)
自然科(42521)
自然科学(42499)
社会科(42380)
社会科学(42365)
自然科学基金(41710)
(41133)
教育(35145)
资助(34493)
编号(29093)
重点(28351)
计划(26038)
(25559)
成果(25358)
(24629)
科技(23967)
(23756)
科研(23319)
课题(22744)
创新(22446)
期刊
(66960)
经济(66960)
研究(48476)
学报(42025)
(38591)
中国(38003)
科学(33968)
大学(29505)
学学(28066)
农业(26286)
教育(21391)
(21313)
管理(20419)
(14420)
(13792)
金融(13792)
技术(12754)
业大(12485)
(11284)
经济研究(10610)
财经(10597)
农业大学(10319)
业经(9983)
(9119)
林业(9055)
科技(9044)
问题(8526)
图书(8094)
资源(7852)
世界(7606)
共检索到259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游伟伟  骆轩  王德祥  林壮炳  林焕阳  柯才焕  
以杂交种"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三者的外形特征和养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壳形和密度相关的参数中,壳宽/壳长指标差异最为显著,日本群体的壳宽/壳长指标显著地大于台湾群体(P<0.05),而"东优1号"的值则介于双亲群体之间。采用海区延绳式吊养和陆地工厂化养殖两种养成模式,分别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对"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进行为期一年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色鲍台湾群体受养成期暴发性死亡症的严重影响,存活率极低;日本群体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但生长速度却显著慢于"东优1号"和台湾群体;"东优1号"杂色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在3个实验点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研究...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耀华  王嫣  曲艳波  叶翚  顾志峰  王爱民  
杂色鲍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别自交和杂交产生野生鲍自繁F1代(WW)、养殖鲍自繁子代(CC)、正交子一代(W♀×C♂,简称WC)和反交子一代(C♀×W♂,简称CW)4个群体,采用RAPD分析4个群体遗传特性。就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而言,WW群体比CC群体高;杂交群体WC的值分别为88.76%、0.3246和0.4811,比其余群体都要高,与群体WW最接近;另一杂交子代群体CW除多态位点比例比群体CC高外,其余参数均为最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WW与各群体的遗传距离都较大,其中与CC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49,与两个杂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朝霞  李健  王清印  何玉英  刘萍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1号”人工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进行11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2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反映在选育对虾的腹节1及腹节总长度增加,但头胸甲及腹节1的宽度降低。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为18.14%,主成分2为15.09%,主成分3为11.09%,主成分4为9.53%,累积贡献率为53.85%。分析结果显示,2个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最明显,结果与显著性检验的结论基本一致。判别分析显示,2个对虾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瀚声  冯建彬  谢楠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炳谦  谷伟  贾钟贺  赵吉伟  牟振波  范兆廷  
利用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虹鳟养殖群体(以A、B、C、D、E分别表示虹鳟的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加州养殖群体)为材料,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两种交配策略,于2004年12月14日,建立了虹鳟不同亲本的杂交系和自繁系,由20个正、反交组合与5个自繁群组成,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近两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开食到1+龄鱼阶段(2005-03~2006-10),各杂交组合成活率的平均值与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和加州自繁系相比分别提高了25.21%、2.34%、7.18%、4.18%和5.92%;各杂交组合饲料系数的平均值比渤海自繁系降低了19.74%,与其他养殖群体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家乐  聂式忠  冯建彬  何为  范益平  程熙  
在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长江如皋段以及浙江长兴等五个群体青虾生长养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五个群体青虾在网箱中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太湖群体青虾的性成熟率最低,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养殖总产量最高,浙江长兴本地养殖群体相反。以30天性成熟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90天成活率和90天总产量这几个指标,太湖群体分别比养殖效果最差的浙江长兴群体低37.3%和高73.2%、20.8%、3.9%、75.2%。在浙江长兴养殖太湖青虾最好,并应做好青虾保种选育工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俊芬  包振民  汪小龙  张全启  王如才  
为了探讨不同的交配亲本数对鲍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实验中对两个皱纹盘鲍自交群体SS(亲本数少)和LS(亲本数多)及两个皱纹盘鲍(♀)×日本盘鲍(♂)的杂交群体SH(亲本数少)和LH(亲本数多)进行了位点频率和遗传结构的AFLP标记分析。研究表明,自交组中亲本数少的SS群体的总位点数少于LS群体,后者的一些低频位点在前者中丢失,同时群体的位点频率发生漂移,SS的低频位点数目减少而高频位点略有增加。另外统计了各群体的相似指数和杂合度,发现SS群体的相似指数低于LS,而杂合度高于LS群体。在杂交组两群体(SH,LH)中位点数目频率、相似指数和杂合度变化趋势与两自交群体相似。两组结果均表明群体的亲本...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映  柯巧珍  刘家富  陈佳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赵金良  翁华松  韩坤煌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姜晓东  赵恒亮  王幼鹏  刘皓  成永旭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飞龙  游伟伟  战欣  骆轩  陈楠  柯才焕  
在"东优1号"杂色鲍养殖群体中,实验发现了少量的黄壳色变异个体,为得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实验通过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正常壳色♀×正常壳色♂(BB)、黄壳色♀×黄壳色♂(YY)、黄壳色♀×正常壳色♂(YB)和正常壳色♀×黄壳色♂(BY)4组家系,对各家系的卵黄径、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杂交家系的杂种优势,并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比较了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黄壳色家系的卵黄径显著大于正常壳色家系的卵黄径(P0.05),幼体壳长和壳宽在不同的发育时间里,表现的杂种优势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峰  陈松林  王磊  田永胜  邓寒  刘寿堂  孙德强  
对"鲆优1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育种性能分析,并研究育种值选择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测量了2 425尾450日龄左右"鲆优1号"牙鲆全长和体质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表型参数分析,运用DMU软件,采用REML法进行方差组分估计,并通过BLUP方法预测个体估计育种值(EBV)。根据表型值和育种值的比较结果进行亲本选留。结果显示,运用DMU软件包估计牙鲆全长和体质量遗传力分别为0.266、0.302。全长、体质量育种值与表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85和0.677,都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1)。经家系间比较,"鲆优1号"牙鲆的表型值均值和育种值均值都高于其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涛   张冬冬   姜晓东   罗明   陈文彬   成永旭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以下简称“长荡湖1号”)选育群体包括A系和B系两个平行选育系,分别以耐高密度和大规格为选育目标。为评估“长荡湖1号”奇数年群体选育第二代(G2)的选育效果和遗传进展,本研究在室外池塘生态养殖条件下,进行大眼幼体至扣蟹以及扣蟹至成蟹养殖实验,实验周期约为20个月。实验期间通过多次生长打样及性腺发育解剖,结合最终收获时的规格分布,以未选育群体为对照,综合评估了两选育品系的生长性能、性腺发育和养殖效果。结果表明:(1)两选育品系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两选育品系扣蟹7月和9—11月体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成蟹养殖过程中10月“长荡湖1号”B系体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月份3组成蟹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成蟹雌雄个体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7月30日—9月10日和8月20日—9月30日,在此期间对照组的生殖蜕壳率略高于两选育品系。在肝胰腺指数(HSI)方面,前期(9月20日)对照组雄体HSI显著高于两选育品系(P<0.05),而后期(11月10日)两选育品系雌体H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性腺指数(GSI)而言,两选育品系的GSI和对照组接近,其中11月10日“长荡湖1号”B系雌体G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最终平均体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长荡湖1号”B系最终平均体重略高于“长荡湖1号”A系;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长荡湖1号”A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选育品系大规格扣蟹(≥15 g)和成蟹(雄蟹≥200 g,雌蟹≥175 g)百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小规格扣蟹(≤9 g)百分比例低于对照组。综上,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A系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及饲料系数低等特点,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B系具有平均体重大、大规格蟹比例高和生殖蜕壳迟等特点,两选育品系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冬冬  徐官根  李晓英  董志国  葛红星  董迎辉  林志华  张倩  
为筛选适宜在连云港推广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新品种,课题组引进了文蛤"万里红"系列新品种(系)。通过前期的成贝试养殖,预选出"万里红"与"万里2号"的池塘养殖性能更优,但稚贝到幼贝阶段生长尚不清楚。进一步比较研究了这两种文蛤稚贝在池塘中生长性能以及季节性差异。经过1年的生长比较(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结果表明,稚贝在160~220 d养殖期间,"万里2号"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都显著大于"万里红"(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昌  王世会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4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4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辽河与长江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勃  王林桂  李二超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