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4)
- 2023(10986)
- 2022(9152)
- 2021(8498)
- 2020(7017)
- 2019(16158)
- 2018(16391)
- 2017(32284)
- 2016(17180)
- 2015(19659)
- 2014(19934)
- 2013(19910)
- 2012(18929)
- 2011(17669)
- 2010(18526)
- 2009(17487)
- 2008(16953)
- 2007(15282)
- 2006(14154)
- 2005(13301)
- 学科
- 济(98158)
- 经济(98072)
- 管理(43671)
- 业(41085)
- 方法(34163)
- 企(30892)
- 企业(30892)
- 数学(30701)
- 数学方法(30175)
- 中国(27912)
- 地方(25549)
- 农(22143)
- 业经(18994)
- 制(16278)
- 学(16159)
- 地方经济(15867)
- 银(15639)
- 银行(15623)
- 融(15584)
- 金融(15583)
- 行(15262)
- 贸(15113)
- 贸易(15098)
- 财(15061)
- 农业(14792)
- 易(14539)
- 发(13429)
- 环境(12592)
- 理论(11921)
- 和(11709)
- 机构
- 学院(260071)
- 大学(258982)
- 济(118952)
- 经济(116493)
- 管理(94881)
- 研究(94776)
- 理学(79610)
- 理学院(78676)
- 管理学(77223)
- 管理学院(76732)
- 中国(74303)
- 京(56259)
- 财(54306)
- 科学(53873)
- 所(48637)
- 研究所(43306)
- 财经(41843)
- 中心(41573)
- 江(40046)
- 农(38019)
- 经(37640)
- 经济学(37503)
- 北京(37204)
- 范(35777)
- 师范(35485)
- 院(33512)
- 经济学院(33292)
- 业大(32690)
- 州(32573)
- 财经大学(30615)
- 基金
- 项目(154916)
- 科学(121257)
- 研究(117241)
- 基金(109665)
- 家(93882)
- 国家(93108)
- 科学基金(78754)
- 社会(74728)
- 社会科(70980)
- 社会科学(70962)
- 省(60849)
- 基金项目(56236)
- 教育(54248)
- 划(50840)
- 编号(48346)
- 自然(47437)
- 资助(46861)
- 自然科(46272)
- 自然科学(46263)
- 自然科学基金(45379)
- 成果(40952)
- 发(39366)
- 重点(35074)
- 课题(34891)
- 部(34421)
- 发展(32365)
- 展(31844)
- 创(31554)
- 国家社会(30468)
- 教育部(29831)
- 期刊
- 济(146245)
- 经济(146245)
- 研究(88113)
- 中国(56033)
- 管理(38966)
- 财(38632)
- 农(36452)
- 学报(33255)
- 科学(33002)
- 教育(31312)
- 融(30274)
- 金融(30274)
- 大学(26237)
- 技术(25785)
- 农业(25107)
- 经济研究(24846)
- 学学(24439)
- 业经(22932)
- 财经(21298)
- 问题(19055)
- 经(18456)
- 统计(15603)
- 贸(15590)
- 技术经济(15150)
- 国际(14375)
- 世界(13849)
- 策(13658)
- 商业(13657)
- 业(13214)
- 理论(12607)
共检索到420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冰
本文对东亚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东亚模式”的种种非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东亚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启示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大力发展科教,并就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
东亚模式 政府作用 科技 教育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良
东亚经济模式造就了亚洲经济奇迹,给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但东亚模式的缺陷也使东亚诸国陷入了金融危机而蒙受巨大损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东亚经济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正确地认识彼此间的异同,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东亚各国经济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海 汤建光
本文从追赶型发展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东亚地区追赶型发展的优势,论证了东亚追赶模式相对其它地区取得快速发展的主因,同时重点强调了东亚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的缺陷,这对起步较晚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东亚地区 追赶型发展 缺陷分析 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一、东亚的“成功”与拉美的“失败” 拉美和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具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共同之处:第一,它们都是第三世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地区)。第二,制造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拉美和东亚之间也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拉美实施进口替代的时间比东亚早,而且具有更强烈的民众主义色彩。尽管拉美具有东亚缺乏的许多优势,但是相比之下,拉美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业绩却不及东亚。目前,东亚早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拉美。在80年代,两个地区的差异更加明显:拉美陷入了“失去的10年”,而东亚却在快速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东亚的业绩也优于拉美。国外学者曾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和论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文龙 唐德善
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歧主要是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之争,前者执著于静态的比较优势,后者迷信于威权政治。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来说,自由贸易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扩散效应与产业转移,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改善贸易条件,节约技术开发的资金与时间,但对于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来说,后发优势递减,技术引进日益困难,自由贸易将导致长期的贸易条件恶化;权威政府则由于社会资本的消蚀,民主法制的不健全,也产生了严重失灵现象,并进一步加剧市场失灵,双重失灵使东亚模式已不可持续。只有在建立民主宪政体制,制约政府失灵的基础上,通过有限贸易保护和积极的产业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后发国家才能改善本国贸易条件,加速工业化的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宗斌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易娅莉
东亚经济模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或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东亚地区实行的一种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又不同于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东亚国家和地区长期推行经济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在此过程中,东亚国家大胆借鉴了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露萍
一、导论 近二、三十年来,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倍受世界瞩目。从1960年以来,HPAEs的增长速度比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快一倍多,比拉丁美洲和南亚将近快两倍,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快5倍。同样,它们的发展速度也远高于工业化国家和中东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在1960年至1985年之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实际人均收入增加了四倍多,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增加了一倍多。如此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被世界银行1993年政策调研报告誉为“东亚奇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薇
荷兰经济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 ,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荷兰经济的现状和特点 ,阐述了荷兰经济发展的三角洲模式 ,并从荷兰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得出一些启示。这些启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荷兰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
苏南地区通常被定义为:苏锡常三个地级市以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具体包括各城市的市区和农村。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持续时间长, 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 因而出现了“苏南模式”的提法。在不同时期, 苏南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总结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分析“新苏南模式”的特点, 总结出对发展民营经济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丙志
山东,被人们称为我国的又一个“悄悄崛起的经济大省”,震动了国人,甚至有中国经济“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下个世纪初看山东”的说法。山东崛起的因素可能是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共性因素最多的一个省份。因此,“山东模式”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山东模式”留给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以农业为基础的自我积累型经济在中国,按省一级行政区划统计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成分,山东可能是得分最高的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剑 李惠斌
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调整优化 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磊 于江华
如何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想借古人之口为今日之中国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一、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救贫防不均的民生主义模式。 “何以有民生主义呢?就是由于社会上贫富不均。”(《总理全集》P14)“大凡社会现象,总不能全听自然,好象树木由它自然生长,定然支蔓,社会问题,也是如此。”(《总理全集》P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