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1)
2023(9073)
2022(7603)
2021(6717)
2020(5418)
2019(12351)
2018(11781)
2017(22502)
2016(11826)
2015(13260)
2014(13256)
2013(13479)
2012(13021)
2011(12066)
2010(12747)
2009(12076)
2008(11113)
2007(9785)
2006(9098)
2005(8828)
作者
(34401)
(28248)
(28205)
(26581)
(18157)
(13571)
(13001)
(11021)
(10925)
(10422)
(9665)
(9592)
(9313)
(9053)
(8936)
(8927)
(8339)
(8192)
(8111)
(7953)
(7335)
(6885)
(6862)
(6656)
(6626)
(6397)
(6356)
(6336)
(5830)
(5631)
学科
(56096)
经济(56039)
(32708)
管理(29790)
(27428)
金融(27428)
中国(25592)
(25492)
企业(25492)
(24336)
银行(24327)
(23785)
地方(20474)
(15366)
方法(14811)
业经(14561)
(13434)
(13273)
数学(11817)
(11703)
数学方法(11687)
贸易(11687)
(11311)
农业(11163)
中国金融(11131)
(10499)
地方经济(10378)
(9308)
理论(9249)
(8480)
机构
学院(168950)
大学(167035)
(75409)
经济(73730)
研究(65405)
管理(59650)
中国(57614)
理学(48970)
理学院(48355)
管理学(47702)
管理学院(47377)
(37343)
(36271)
科学(36193)
(33512)
中心(31045)
研究所(29806)
财经(27299)
(26906)
(26787)
北京(24983)
(24677)
(24048)
师范(23816)
经济学(23443)
(23232)
(22716)
(22069)
银行(21214)
经济学院(20982)
基金
项目(100822)
科学(78836)
研究(78351)
基金(70523)
(60125)
国家(59520)
科学基金(50465)
社会(49595)
社会科(47210)
社会科学(47200)
(40211)
基金项目(36330)
教育(34889)
(33455)
编号(32606)
自然(29430)
资助(29192)
自然科(28714)
自然科学(28709)
(28681)
自然科学基金(28168)
成果(27901)
课题(23667)
发展(23645)
(23244)
重点(23236)
(21899)
(21500)
(20714)
国家社会(20212)
期刊
(94394)
经济(94394)
研究(60074)
中国(42036)
(36408)
金融(36408)
(26524)
(26192)
管理(24903)
教育(22167)
学报(21796)
科学(21320)
农业(17822)
大学(17320)
学学(15928)
业经(15317)
经济研究(15130)
技术(14893)
财经(13177)
国际(12702)
问题(11834)
(11404)
(11366)
世界(10440)
(9446)
(8548)
论坛(8548)
理论(8463)
商业(8423)
图书(8328)
共检索到293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杜朝运  郑瑜  
2009年6月27~28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承办的"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发展"论坛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国际金融研究》杂志16个理事单位的代表以及近70位国内外金融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为金融危机的探讨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现将本次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赫国胜  白钦先  张荔  徐明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2010年3月27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与中国经济"论坛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明坤  邱兆祥  
论文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分别基于金融体系、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国际环境和马克思经济理论等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基于金融体系展开的研究分别从金融体系运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顺周期因素和金融监管等视角进行探讨。基于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展开的研究分别从失衡本身、联储货币政策和政府经济政策等视角展开论述。基于国际环境展开的研究则分别从国际失衡本身、国际货币体系和新兴国家责任等视角进行分析。论文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李向阳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秩序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鉴于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终结与全球经济增速放慢,现行的国际贸易秩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新规则的制定会有更大的分歧。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受到冲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可能上升。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因此而有可能放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倪建伟  
2009年3月28~29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以"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德国、越南、印度、蒙古、老挝、新加坡、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4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涉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总体经济走势、农村发展、区域合作、社会政策选择、政府作用与改革等议题,重点就如何加强亚洲区域合作,"抱团过冬"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言献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哲宇  薛宏刚  
2012年4月20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和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主办的"欧债危机与中国金融改革"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和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李万甫  孙红梅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税收发展趋势:减税与增税并举,综合施策是各国税改的总基调;直接税与间接税此消彼长,各国税制结构逐渐趋同;竞争与合作彼此交织,国际税改卓有成效;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中国正逐步成为国际税改的重要力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李万甫  孙红梅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税收发展趋势:减税与增税并举,综合施策是各国税改的总基调;直接税与间接税此消彼长,各国税制结构逐渐趋同;竞争与合作彼此交织,国际税改卓有成效;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中国正逐步成为国际税改的重要力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和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催化和加速着中国经济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型向创新经济型发展转变。有学者认为我们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新兴战略性产业正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国将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推进技术和产业变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政  张东明  
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北京大学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研讨会"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柳学信  郝德操  
2009年7月3日,"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决策"两岸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学者们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金融危机对两岸金融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两岸具体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决策等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胜  刘祚祥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三农"问题的严峻程度有了一定的缓和。但是,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婧  
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是一个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产业。我国服务外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充足,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面临着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有限、技术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高端专业人才缺乏、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且实施力度不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必须从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鼓励扶持我国企业的国内国际纵横向并购、加强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等方面着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力  孟庆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