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5)
2023(11750)
2022(9780)
2021(8815)
2020(7199)
2019(16226)
2018(15653)
2017(29456)
2016(15422)
2015(17728)
2014(17532)
2013(17409)
2012(16540)
2011(15427)
2010(15577)
2009(14882)
2008(13660)
2007(12082)
2006(11112)
2005(10453)
作者
(44605)
(37152)
(36693)
(35305)
(23779)
(17489)
(16720)
(14364)
(14303)
(13090)
(12813)
(12358)
(12080)
(11944)
(11732)
(11584)
(10888)
(10798)
(10534)
(10056)
(9592)
(8979)
(8822)
(8643)
(8394)
(8252)
(8054)
(7772)
(7464)
(7418)
学科
(85574)
经济(85488)
管理(38625)
(35255)
中国(29553)
(28093)
金融(28086)
方法(27970)
(27211)
企业(27211)
(24793)
银行(24773)
数学(24735)
数学方法(24614)
(24153)
地方(21664)
(17314)
(17262)
贸易(17246)
(17153)
(17102)
(16841)
业经(16041)
(15315)
地方经济(13397)
(13076)
农业(11637)
环境(11447)
中国金融(11433)
理论(10809)
机构
大学(226779)
学院(224780)
(113973)
经济(111995)
研究(89737)
管理(78186)
中国(75431)
理学(65525)
理学院(64739)
管理学(63911)
管理学院(63471)
(50823)
(49039)
科学(48011)
(45174)
研究所(40786)
中心(40779)
财经(39941)
经济学(38737)
(36429)
经济学院(34790)
(34193)
(32551)
北京(32105)
(31980)
财经大学(29733)
(28545)
师范(28272)
业大(27288)
科学院(26708)
基金
项目(141331)
科学(111565)
研究(106495)
基金(104553)
(91087)
国家(90389)
科学基金(76009)
社会(71634)
社会科(68268)
社会科学(68255)
基金项目(53193)
(51659)
教育(47233)
自然(44186)
(44063)
资助(43824)
自然科(43201)
自然科学(43184)
自然科学基金(42443)
编号(40736)
成果(34563)
(33024)
(32778)
重点(32513)
国家社会(31877)
中国(30149)
课题(29599)
(29275)
教育部(28694)
(28004)
期刊
(130867)
经济(130867)
研究(78987)
中国(48872)
(38128)
金融(38128)
(37406)
学报(32444)
(31869)
管理(31317)
科学(30580)
大学(25365)
学学(23883)
经济研究(23600)
教育(21616)
财经(21469)
农业(21150)
(18807)
技术(18676)
国际(18504)
(17998)
问题(17294)
业经(16676)
世界(16402)
(12105)
技术经济(12070)
统计(11507)
经济问题(10337)
理论(10017)
(9718)
共检索到370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Joseph Stiglitz  Jeffrey Sachs  
回顾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导致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增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各经济体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促进对国际及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探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举办了以"世界经济与中国2022:聚焦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未来"为主题的学术年会,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新挑战,展望未来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和新变化。本刊从国际嘉宾演讲中择发有代表性的演讲,分别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视角展望全球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希望以此推动经济金融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丹涛  
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是全球经济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金融体系效率高的国家向金融体系效率低的国家输出"金融中介"功能,"帮助"其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结果前者储蓄小于投资,经常项目逆差,净输入资本;后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顺差,净输出资本。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既造成储蓄"虚高"于投资和经常项目"表面盈余",又造成资金配置过剩和不足并存,外资变成为国内投资融资的手段。通过引入国外高效率的金融中介完成我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我们已为此付出不少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世界经济黄皮书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王洛林张宇燕/主编2015年1月/69.00元ISBN 978-7-5097-6890-7本书对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亚太、拉美、西非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就2014年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宗商品等问题和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多边开发银行发展现状等年度热点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对2015年世界经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同时也引发了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等各界人士对这场危机的思索与探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温信祥  张怀清  
未来五年是全球经济金融的调整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缺乏,新兴市场经济体进入停滞。全球贸易低增速的状况不会改观,通货紧缩的幽灵仍将在发达经济体徘徊,而实际利息率维持较低水平。杠杆率的上升及金融机构的坏账、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资产泡沫的破裂等都是金融危机的火种,未知的是金融危机之火在哪个新兴经济体燃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婧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15日至16日将在土耳其西南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行第10次峰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之一,如何改变全球经济面临的低增长困境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08年面对历史性的金融危机时,G20曾积极采取行动夯实了全球经济的基础,如今面临全球经济的低增长困境,G20各方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政策和战略的协调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道平  范小云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亨利·基辛格  
我非常荣幸来到北京出席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见到如此多的朋友和同事。2009年的时候,我有幸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上发言。再次来到这里见到老朋友,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们意识到世界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面临的诸多挑战具有复杂性,要求我们具备创造性地思考世界发展方向的责任感。在讨论未来挑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曾智华  
近年来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尤其在非洲更是被各国所推崇和效仿。这种做法是否行之有效?非洲的实践与中国有何不同?这就需要对中非的特区实践进行比较研究。该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和非洲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非洲可以从中国学习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在非洲经济特区投资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文还就如何战略性地借鉴中国经验来发展非洲的经济特区或工业园区提出了建议。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特区非常成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教训可供汲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部分国家在发展经济特区方面缺乏经验。自2006年以来,中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包括非洲地区)推行经济特区或园区项...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秋玲  苏依依  
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人类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受到低碳浪潮的冲击,金融体系也需要不断演变和创新,才能发挥其服务功能。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特征着手,分析了在此背景下货币体系、投融资体系和衍生品市场所受到的影响。依据中国面临的转型难题和发展碳金融的条件,提出了从建设集中交易平台、创新交易产品、改进投融资标准及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着手构建中国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宏铭  
今年一季度社会净融资的投放6.16万亿元,经济同比增长7.7%,环比下滑至6.5%,出现了"融资热、经济冷"现象,即市场整体信贷投放并不低,经济增长却趋缓。货币投放虽然在加大,但货币周转速度不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不断扩大的信用投放。很多信用投放实际上是通过银行的影子业务或影子银行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越来越多资金"跳"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6月份,银行系统的"钱荒",凸显的是整个信用市场的流动性严重错配。如此种种,都在说明中国金融业的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在宏观经济效应中,影子金融体系的作用已经不能小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贞发  张玮  
为了检验"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实证结果是否受到具体研究特征的影响,文章选取了现有主要实证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实证结果受到不同研究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正向显著效应"的实证结果受到"区域、劳资增长率、其他改制、预算内资金"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通过漏斗不对称检验后发现,样本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问题,且发表偏倚主要发生在支出分权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致宁  
文章采用荟萃分析(又名Meta分析),对国内学者关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筛选了2006—2016年间国内学者发表的关于能源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143篇文献,统计结果显示: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模型设定、数据类型、研究时间跨度等方面的不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秀和   卢修敏   董有德   王则楚   孙泰良   马奇凡   卢辞   徐从才   高长法   刘增恒   万寿桥   徐惠兰   李志远   葛承群   王文举   单学勇   阮宜胜   姚玉珠   马杰   宫厚军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项英明决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而且将极大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使我国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为此,我院科研处和本刊于1992年12月中旬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代表的主要观点摘登如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关建中  
2008年以来,尽管国际社会对全球信用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救助行动,但其蔓延深化态势前景未卜,世界经济走势难料。探究危机的复杂成因,抉择世界经济的正确复苏之路是当代人类社会最为紧迫的任务。从信用关系入手研究全球信用危机形成、发展和结束的内在规律,发现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是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对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