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3)
2023(7533)
2022(5774)
2021(5511)
2020(4638)
2019(10864)
2018(10723)
2017(20814)
2016(11352)
2015(12665)
2014(12602)
2013(12363)
2012(11058)
2011(9933)
2010(10128)
2009(9167)
2008(9023)
2007(7957)
2006(6808)
2005(6173)
作者
(33133)
(27415)
(27231)
(26317)
(17500)
(13217)
(12293)
(10771)
(10364)
(9843)
(9509)
(9354)
(8980)
(8881)
(8596)
(8476)
(8179)
(8131)
(7987)
(7742)
(6904)
(6793)
(6767)
(6240)
(6236)
(6197)
(6093)
(5994)
(5653)
(5451)
学科
(46712)
经济(46674)
管理(29590)
(29543)
(25160)
企业(25160)
方法(24495)
数学(22027)
数学方法(21501)
中国(11482)
业经(10344)
(10273)
(9787)
(9744)
(9428)
理论(9002)
(8581)
贸易(8573)
(8379)
教育(7600)
地方(7398)
技术(7246)
(7148)
银行(7135)
(6835)
金融(6834)
(6776)
农业(6629)
(6319)
产业(6275)
机构
大学(159379)
学院(158383)
(62752)
经济(61276)
管理(60799)
研究(54517)
理学(53176)
理学院(52558)
管理学(51184)
管理学院(50889)
中国(38909)
科学(34016)
(33869)
(27368)
(27309)
(27161)
研究所(25079)
业大(24757)
中心(24004)
(23586)
财经(22198)
农业(21420)
北京(21194)
(20641)
(20440)
师范(20396)
(20309)
经济学(19363)
(18780)
技术(17841)
基金
项目(110597)
科学(87276)
基金(80411)
研究(77780)
(71400)
国家(70867)
科学基金(60935)
社会(48844)
社会科(46482)
社会科学(46470)
(43981)
基金项目(41413)
自然(40938)
自然科(40102)
自然科学(40090)
自然科学基金(39376)
教育(37825)
(37212)
资助(34400)
编号(30600)
重点(25440)
(24142)
成果(24124)
(23548)
(23177)
课题(22225)
创新(21950)
科研(21524)
计划(20874)
教育部(20636)
期刊
(65320)
经济(65320)
研究(46019)
中国(33051)
学报(26736)
科学(24436)
(23577)
管理(23480)
教育(22308)
(20955)
大学(20533)
学学(19328)
农业(16423)
技术(15170)
(13189)
金融(13189)
经济研究(11629)
财经(10949)
业经(10517)
(9919)
统计(9828)
(9457)
(9170)
决策(8049)
技术经济(7882)
问题(7829)
(7753)
科技(7587)
商业(7492)
(7314)
共检索到228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巩爱凌  
中国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有两个支撑点:其一基于扭曲国内劳动力、土地等低级要素的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其二基于畸形依赖跨国集团提供的技术、品牌等高级要素。这种非市场化的模式具有无法克服的"饮鸩止渴"性,内生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阻力。尽管"中国制造"凭借自身打造的扭曲性低价与跨国集团的品牌与技术走向全世界,但中国出口企业作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受制于人的"打工者",整体上却丧失了品牌创建与技术创新的内生性原动力。在维持"世界工厂"模式的框架下寻求转型升级的出路恐怕是幻想,在市场主导下摆脱"世界工厂"模式才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理性出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祥  吴光俊  
通过搜集中国2000—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OLS和差分GMM模型分析金融深化、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的本地效应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劳力资本扭曲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金融深化与劳力资本扭曲交互项结果表明,劳力资本扭曲对金融深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是非线性的,即在劳力资本扭曲严重的地区,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而在劳力资本扭曲较轻的地区,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不考虑空间因素会低估金融深化和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关德新  朱廷曜  韩士杰  
利用伯努力方程和气流穿过单株树时风速衰减规律 ,推导出单株树的阻力和阻力系数模式分别为=u2 4κ2 kC′ρD′( 1-α2 )H ln Hz02 - 2Hln Hz0+ 2H - 2z0CT ≈ 12 A( 1-α2 )模式与风洞模拟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晖  
学术界多从晋升激励角度解释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热情。但是经典的晋升激励模型存在着激励扭曲。激励扭曲可以分为努力方向扭曲和努力程度扭曲,现有文献对于前者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对于后者则有着较大的研究空白。通过将官员异质性因素引入传统的晋升激励模型,可以从理论上发现地区资源禀赋、行动次序等因素都会引起官员努力程度的扭曲(即"偷懒")。但是现实中,各地官员却有着高涨的发展经济的激情和GDP崇拜。理论与现实出现了一定的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官员隐性激励。在封闭的政治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由声誉激励构成的隐性激励也是促使地方官员努力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机制,它构成了显性晋升激励的有效补充,使得地方官员不至于产生那些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作战  
文章在阐述组织变革的二种模式基础上,分析了组织变革的阻力来源,剖析了员工阻碍组织变革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减少和克服这种变革阻力的思路和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花  
当前我国要素价格扭曲已经严重影响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分析要素价格扭曲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对外贸易价值链现状,进而提出了推进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明益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论证了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三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认为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以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在短期会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但在中长期,随着劳动力价格扭曲引致的经验累积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研发效应的逐渐显现,这种抑制作用会减弱甚至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资本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错配效应的综合作用;中间品价格的正向扭曲会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杭生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制造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是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地位,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既有"保持研发优势"、"淘汰落后产能"等经验,也有"技术进步停滞"、"汇率飙升导致产业外移加速"、"内外直接投资失衡"等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庭东  
本文认为,区域导向型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与政绩观约束下所产生的对外开放中的行为扭曲,是导致价值增值外流以及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对外开放效益就必须清除造成地方政府行为扭曲的国内体制性障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德鲁  宁昕  郭红军  
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而实现企业成功转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准确识别转型阻力状态,为此以企业产业转型阻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转型阻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产业转型企业转型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改造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企业转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锋  胡培  
战略联盟是自利决策主体为获取分工经济性而进行专业化水平交互决策的内生均衡结果。各具内生专业化优势差异的联盟成员相互间信息不对称,引致联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在战略联盟价值创造"双赢"的完全分工结构中,联盟成员动态博弈的主要目标就是争夺联盟分工价值创造的好处,由此两方面而产生内生交易费用。战略联盟双方企业的内生专业化优势以及信息不对称,既是分工专业化利益的来源,又是产生内生交易费用而使得联盟均衡合作经济性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根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华强  
所谓中国式管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实,企业要不要进行中国式管理,完全取决于实践需要。即要看即定的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和制度、决策在执行中是否出现了扭曲,而且是受中国文化制约的扭曲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罗鼐  
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还远未达到体现本国比较优势的程度,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发展仅缓解了“抑制”的问题,而“扭曲”依然存在。以乡镇企业实现技术替代的总量增长掩盖了“扭曲”的继续存在。扭曲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跃东  何风梅  李玮炜  
我国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分为以二级产业学院为典型的"小混合"模式和以全产业学校为典型的"大混合"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在当前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都还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主要聚焦于思想观念转变难,落地实施难,短期利益兑现难,国有资产评估与风险管控难,产权融合难等方面。鉴于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主体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地位作用的认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快构建高职产权保护机制,搭建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非公资本参与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能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森   李金叶  
随着统一大市场的加速构建,培育一个具有良好竞争环境的“内循环”消费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复苏的有效途径。基于2001—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结合地区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深入探究由区域市场势力引致的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加剧价格波动、降低产品质量、缩减供给规模、减少劳动收入四条途径抑制居民消费潜力;(2)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显著弱化了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抑制作用,其中,产业互联网相对于其他维度的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更强的调节效应;(3)考虑产品类别、行业及地区异质性发现,对于基础型和普通品质产品、资本密集和低竞争度行业、城镇和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更能显著缓解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优化市场供给环境,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提供了产业层面的证据和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