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3)
2023(11916)
2022(9618)
2021(8657)
2020(6965)
2019(15352)
2018(15175)
2017(28306)
2016(14784)
2015(16864)
2014(16395)
2013(15971)
2012(14593)
2011(13561)
2010(13549)
2009(12934)
2008(12195)
2007(10532)
2006(9810)
2005(9199)
作者
(40949)
(34149)
(34110)
(32637)
(21998)
(16085)
(15422)
(13154)
(12965)
(11869)
(11835)
(11200)
(10928)
(10820)
(10600)
(10589)
(10173)
(9889)
(9711)
(9361)
(8744)
(8183)
(8155)
(7933)
(7821)
(7716)
(7332)
(7153)
(6782)
(6650)
学科
(86147)
经济(86073)
管理(37440)
(33041)
方法(27327)
中国(24466)
(24406)
企业(24406)
数学(24010)
数学方法(23873)
地方(20024)
(19081)
(17151)
贸易(17141)
业经(16862)
(16720)
(13710)
(13639)
金融(13638)
(13535)
地方经济(13206)
(13021)
农业(12664)
(12124)
(12039)
银行(12033)
环境(11871)
(11747)
产业(10451)
(10305)
机构
大学(216331)
学院(216105)
(109543)
经济(107868)
研究(83541)
管理(76775)
理学(65078)
中国(64893)
理学院(64337)
管理学(63444)
管理学院(63026)
(46321)
(45741)
科学(44584)
(41242)
研究所(37206)
经济学(37066)
财经(36952)
中心(35924)
(33791)
经济学院(33189)
(30446)
(29982)
(29706)
北京(29605)
(28508)
师范(28306)
财经大学(27331)
科学院(25360)
业大(25215)
基金
项目(137077)
科学(109576)
研究(104488)
基金(102143)
(88185)
国家(87554)
科学基金(74747)
社会(71712)
社会科(68208)
社会科学(68195)
基金项目(52013)
(49724)
教育(46686)
自然(43074)
(42193)
自然科(42114)
自然科学(42104)
资助(41666)
自然科学基金(41374)
编号(40554)
成果(33456)
(32278)
国家社会(31908)
(31663)
重点(31412)
中国(29361)
课题(28678)
(28064)
教育部(27975)
发展(27431)
期刊
(128405)
经济(128405)
研究(74097)
中国(42942)
(33355)
管理(30754)
(29398)
科学(28491)
学报(27990)
经济研究(23481)
(23034)
金融(23034)
大学(22269)
教育(20841)
学学(20797)
农业(20573)
财经(19564)
技术(18125)
业经(18053)
国际(17796)
(17727)
(17219)
问题(17165)
世界(16005)
(11926)
技术经济(11818)
统计(10681)
经济问题(10178)
商业(9873)
现代(9851)
共检索到34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蕾  沈桂龙  
缘起英美的“世界工厂”在经济全球化下已有了新的内涵,只有在国际分工中获得生产价值链最大经济利益的“世界工厂”,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虽获得巨大发展,但还远没有达到世界经济重心的地位。但中国应利用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以获得经济发展空间,成为工业生产强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雪  
随着中国加工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不断遭到挑战,发展服务外包以助推中国经济,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国际外包的承接国,中国是否能够通过主动获得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关键是保证该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人力资本的存量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实现。基于此,本文分析通过提高服务外包水平以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丹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获得了高速增长,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第一大国。加入WTO后,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促进了纺织服装业的要素流动,加快了中国纺织服装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步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坚  
比较优势原则仍然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的原则。加入WTO之后 ,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 ,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 ,“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短中期内 ,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 ,以避免盲目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国际分工日益呈现出超越国家边界和产业边界,向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分工深化的趋势。由于跨国公司不仅控制着遍及全球的分子公司,还通过分包合同影响着东道国地方制造商的活动,一国在特定产业的优势地位往往得益于该产业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集聚,传统的国际贸易指标已经无法真实反映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真实分工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依然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的优势所在,也是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基本动因,由此决定了中国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充当全球加工厂的现实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和后向的分解后发现,中国依旧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依旧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志红  尹柳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昭玲  宋佳  
本文从产品与产品内两个层面,通过研究出口价格的变化分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总体看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还偏低,但"入世"以后有所改善,低技术产品的分工地位要高于中高技术产品。本文还对影响中国出口价格和分工地位的因素做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规模经济、研发投入、良好的融资条件和制度因素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都能够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而在中、高技术行业,人力资源禀赋对出口价格和分工地位也有正向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祺  
随着出口规模的提升和出口结构的优化,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在生产分割背景下考量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根据WTO-OECD的贸易数据库,比较分析了中国整体比较优势和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但还是处于价值链低端,大部分行业的竞争力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于提高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蕾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入世以来,中国通过广泛参与全球化生产获得经济发展的机遇,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开放发展经验,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但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发展难题。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如何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如何把握21世纪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利用集聚在中国的各种要素;如何在全球生产中培育中国的国家竞争要素,实现自主创新,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低水平地参与全球生产的旧方式,在入世后过渡期中,实行多层次、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