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7)
- 2023(11938)
- 2022(9769)
- 2021(9039)
- 2020(7690)
- 2019(17328)
- 2018(17082)
- 2017(32605)
- 2016(17405)
- 2015(19727)
- 2014(19503)
- 2013(19542)
- 2012(18045)
- 2011(16339)
- 2010(16496)
- 2009(15970)
- 2008(16168)
- 2007(14599)
- 2006(13144)
- 2005(12403)
- 学科
- 业(82453)
- 济(82315)
- 经济(82183)
- 企(74500)
- 企业(74500)
- 管理(70739)
- 方法(33386)
- 财(29523)
- 业经(27808)
- 农(27251)
- 数学(25250)
- 数学方法(25109)
- 中国(23312)
- 制(21935)
- 务(20724)
- 财务(20697)
- 财务管理(20673)
- 企业财务(19602)
- 农业(19262)
- 技术(16938)
- 贸(16773)
- 贸易(16761)
- 易(16403)
- 体(16284)
- 策(15638)
- 划(15426)
- 和(15076)
- 体制(14206)
- 银(13713)
- 银行(13699)
- 机构
- 学院(260579)
- 大学(258637)
- 济(123669)
- 经济(121695)
- 管理(105068)
- 理学(89526)
- 研究(89141)
- 理学院(88687)
- 管理学(87883)
- 管理学院(87362)
- 中国(73383)
- 财(59933)
- 京(54412)
- 财经(46717)
- 科学(46533)
- 所(43892)
- 经(42529)
- 中心(39845)
- 农(39619)
- 江(39192)
- 研究所(38836)
- 经济学(38483)
- 北京(34939)
- 经济学院(34546)
- 财经大学(34529)
- 业大(32399)
- 院(31606)
- 农业(30723)
- 商学(30560)
- 商学院(30276)
- 基金
- 项目(162130)
- 科学(131495)
- 研究(123570)
- 基金(122516)
- 家(104476)
- 国家(103569)
- 科学基金(91086)
- 社会(83989)
- 社会科(79804)
- 社会科学(79787)
- 基金项目(63869)
- 省(60138)
- 自然(55554)
- 教育(54973)
- 自然科(54310)
- 自然科学(54297)
- 自然科学基金(53465)
- 划(49847)
- 资助(49841)
- 编号(47642)
- 成果(39534)
- 部(38393)
- 制(37111)
- 创(36914)
- 国家社会(36127)
- 重点(36028)
- 业(35957)
- 发(34747)
- 教育部(33915)
- 创新(33697)
- 期刊
- 济(144217)
- 经济(144217)
- 研究(85360)
- 中国(53562)
- 财(50270)
- 管理(45941)
- 农(38864)
- 科学(34245)
- 学报(31304)
- 融(28355)
- 金融(28355)
- 农业(26538)
- 大学(26024)
- 财经(24834)
- 学学(24556)
- 经济研究(23480)
- 业经(23109)
- 技术(23061)
- 经(21563)
- 教育(21062)
- 问题(18781)
- 贸(17475)
- 世界(17346)
- 业(16671)
- 国际(15985)
- 技术经济(15437)
- 现代(13554)
- 财会(12840)
- 经济管理(12184)
- 会计(12128)
共检索到410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雪琴
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由于区域制造业综合成本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逐步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转移,呈现产业结构和转移方式双调整的特点。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制造业既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GVC)中的位次并主导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同时也要构建我国国家产业价值链(NVC),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 王霞
研究目标:测度和分析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首先根据产业份额的绝对变动,对制造业空间转移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初步探析;其次借助制造业区位熵的相对变动,测度分行业空间转移的特征;最后综合考虑生产要素、区位要素和全球化因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各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向中部地区的转移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从东部向东北、中部地区转移,同时还存在区域内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要集中在区域内,区域间的转移并不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交通条件是产业空间转移的重要推动力,而其他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劳动力要素和市场规模是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的重要因素;资本要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因素均能带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研究创新: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空间依赖性的条件下,对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问题展开立体式研究。研究价值:从宏观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当前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与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空间转移 影响因素 区位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晓君
制造业国际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将某一制造行业、制造产品、制造部件、制造区段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在移入国或地区形成集聚。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三次制造业国际转移浪潮方兴未艾,给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艳华 陈萍
世界航空制造产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国际转移出现的新趋势,结合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承接国际航空产业转移的关键性对策。
关键词:
航空制造产业 国际转移 新趋势 关键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车建国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全球经济普现触底反弹迹象;虽然中国目前暂时失业率仍高、需求不足,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实施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及中国政治稳定的大背景,为中国经济进入复苏历程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积极因素和基本面已经显现,预期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年底开始、2010年率先走向全面复苏历程——虽然过程还会复杂曲折;面对大环境变化趋势,我们应该分析世界制造业发展新形势,抓住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的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措施,加快我国迈向"全球配置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步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霍亚馨 谷君
基于中国31个二位数制造业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分析将二位数制造业分为重度污染制造业、中度污染制造业和轻度污染制造业,继而对不同污染程度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空间集聚程度以及产业转移的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程度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区域性差异;中度污染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最高且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重度、中度污染程度制造业表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轻度污染制造业发展势头正足。
关键词:
污染程度 制造业 空间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文智
以制造业的宏观生产环境发生变化为背景,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制造业企业生存状况决定了国内集群式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转移的约束条件是复杂的,对这些条件进行归纳与分类,发现具有主观性质的人为因素在集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被忽视或曲解。制造业的集群式转移即资本等中性因素对投资地点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经济区域的约束力条件之间的对比。
关键词:
制造业转移 约束条件 集群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志鹏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利用贸易和投资等形式在空间上实现移动的现象。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通过"走出去"实现对外产业转移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自主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过度对外产业转移带来的种种风险。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和节奏,对于把握中国产业对外转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 ,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跨国公司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