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18)
2023(3314)
2022(2838)
2021(2480)
2020(1934)
2019(4793)
2018(4521)
2017(8506)
2016(4631)
2015(5078)
2014(4984)
2013(5108)
2012(4933)
2011(4516)
2010(4778)
2009(4200)
2008(4001)
2007(3469)
2006(3264)
2005(3042)
作者
(13151)
(11100)
(10751)
(10419)
(7335)
(5349)
(5073)
(4264)
(4172)
(3976)
(3747)
(3729)
(3679)
(3634)
(3479)
(3435)
(3316)
(3237)
(3124)
(3030)
(2639)
(2593)
(2591)
(2549)
(2451)
(2422)
(2371)
(2220)
(2207)
(2196)
学科
(24619)
经济(24595)
(10485)
管理(10328)
(10300)
贸易(10296)
中国(10124)
(10086)
方法(8703)
地方(8613)
(8328)
数学(7923)
数学方法(7881)
(7696)
出口(7694)
出口贸易(7693)
城市(6366)
(5452)
企业(5452)
(5185)
(5115)
城市经济(4529)
(3891)
环境(3670)
业经(3614)
(3493)
财政(3447)
农业(3372)
地方经济(3330)
(3176)
机构
大学(68237)
学院(65630)
(32150)
经济(31328)
研究(26709)
管理(24234)
理学(20507)
理学院(20137)
管理学(19927)
管理学院(19766)
中国(18419)
科学(14983)
(14896)
(14047)
(12906)
中心(11576)
研究所(11512)
经济学(11122)
财经(11071)
(10214)
经济学院(10144)
(10132)
师范(10080)
(10022)
(9962)
(9502)
北京(9269)
上海(8954)
师范大学(8671)
业大(8396)
基金
项目(45381)
科学(36651)
基金(34820)
研究(32397)
(30397)
国家(30191)
科学基金(26076)
社会(23066)
社会科(22049)
社会科学(22043)
基金项目(18665)
自然(16192)
自然科(15873)
自然科学(15869)
(15625)
自然科学基金(15540)
(14282)
教育(13961)
资助(13824)
编号(11417)
(10552)
(10393)
国家社会(10341)
重点(10227)
教育部(9232)
(9046)
成果(8953)
发展(8755)
人文(8717)
中国(8661)
期刊
(34773)
经济(34773)
研究(25534)
中国(13427)
(9918)
科学(9261)
学报(8836)
管理(8616)
(8137)
问题(7282)
大学(6958)
城市(6865)
(6473)
学学(6429)
经济研究(6326)
(5960)
金融(5960)
教育(5646)
财经(5596)
(5292)
国际(5292)
农业(5267)
(4980)
技术(4493)
世界(4194)
业经(4090)
现代(3784)
发展(3580)
(3580)
(3433)
共检索到107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博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尚未面世,"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已经按着喇叭追上来了! 11月28日,上海官方媒体"澎湃新闻"公布了一个超级重磅消息:沪浙苏三地正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一共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8个城市。而在2017年国务院对上海2035年总体规划的批复里,也有这样一段话: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这段批复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增武  
科创板"横空出世"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主旨演讲时表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科创板进入资本市场舞台拉开了帷幕。3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两套办法,六大规则"的基础制度与业务规则体系,科创板就此落地。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芝侠  袁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琪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各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三大都市圈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并对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都比较显著,但程度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长三角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最高,而环渤海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不及其他两大都市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和构建,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城市间以合作为主、竞争升级且立体复杂的新型合作-竞争关系成为主流。文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城市竞合情况进行梳理,为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中把握机遇、扩大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久文  李承璋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考察中国三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整体上已经越过了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基本阶段,进入了以发展型消费为主、享乐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注重消费质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区域一体化推动了都市圈核心城市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不同都市圈中核心城市相异的功能定位将使得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过程各具特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涵  
本文选取我国8大都市圈的样本,实证研究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核心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高;而且在我国,当都市圈规模较小时,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立军,朱海就  
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是多极的,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应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非嵌套空间权值矩阵的检验方法,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化效应及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所产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城市化进程道路,应继续提升城市集中度,通过发展中心城市缩小区域内收入差距,带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其中珠三角地区已达到城市最优集中度,应通过扩张区域辐射范围来均衡区域的最优城市集中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圣军  张宇  
我国三大都市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区域核心辐射源的缺乏、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协调机制缺失、交通体系不健全、城市层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本位论思想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阻力。化解城市本位论思想,寻求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大都市圈内部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圣军  
政府机制是推动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重要机制,是加速我国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推动力。然而,政府机制在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使怎样的职能,目前还存在很多困惑。为此,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破解地方城市本位论思想导致的各自为政局面,还得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有效协调,这样,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俊峰  
为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创新联系,推动创新协同规划,提升大都市圈整体创新能力,在分析大都市圈邻近性因素对创新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群2005—2019年面板数据,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对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向周边城市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内,空间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对技术溢出都有显著影响,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2)运用门槛效应模型识别检验发现,空间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值,存在空间、经济突变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轩   任婕   曹湛  
创新网络的建构与完善对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专利合作数据,以上海大都市圈为对象,借鉴“蜂鸣—管道”模型,构建区县单元间与区县单元内的创新网络,并分析蜂鸣与管道对都市圈内创新产出不均衡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的创新网络呈现出本地蜂鸣与区域管道相互交织的格局;根据蜂鸣与管道的组合特征,不同区县可分为“网络型”“外向型”“孤岛型”和“内向型”4类。(2)蜂鸣与管道总体上会促进区县单元的创新产出,但过于紧密的蜂鸣和管道则与区县单元创新产出间存在倒“U”型关系。(3)中国的都市圈创新发展要综合考虑不同创新合作模式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充分发挥本地与区域创新网络的正外部性,并避免过强蜂鸣与管道带来的负外部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炳林  陈琳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上海为参照,对杭宁苏合甬等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进行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评估效果显示,苏州凭借经济国际化领域的较大优势,综合得分排名首位;杭州、南京、宁波各有所长,分列二至四位;合肥则亟需以经济国际化为引领,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全面提升。结合定量分析,归纳总结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并提出全面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开放水平、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