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5)
- 2023(8635)
- 2022(7516)
- 2021(6784)
- 2020(5850)
- 2019(13547)
- 2018(13204)
- 2017(25555)
- 2016(13861)
- 2015(15787)
- 2014(16044)
- 2013(16168)
- 2012(15515)
- 2011(14361)
- 2010(14604)
- 2009(13809)
- 2008(13557)
- 2007(12361)
- 2006(10984)
- 2005(10047)
- 学科
- 济(83798)
- 经济(83739)
- 管理(35888)
- 业(33671)
- 方法(31054)
- 数学(27900)
- 数学方法(27682)
- 企(24956)
- 企业(24956)
- 地方(21695)
- 农(18526)
- 中国(17822)
- 学(16091)
- 财(14828)
- 业经(14280)
- 地方经济(14280)
- 农业(12833)
- 制(11694)
- 贸(11609)
- 贸易(11603)
- 易(11095)
- 环境(10716)
- 和(10455)
- 融(9772)
- 金融(9768)
- 银(9394)
- 银行(9367)
- 行(8982)
- 经济学(8633)
- 体(8543)
- 机构
- 大学(214025)
- 学院(213228)
- 济(99719)
- 经济(97734)
- 研究(78107)
- 管理(77881)
- 理学(66488)
- 理学院(65622)
- 管理学(64528)
- 管理学院(64120)
- 中国(57533)
- 科学(47101)
- 京(44930)
- 财(42615)
- 所(40609)
- 研究所(36872)
- 农(36525)
- 中心(34863)
- 财经(33898)
- 江(32806)
- 经济学(32476)
- 业大(30760)
- 经(30405)
- 经济学院(29102)
- 农业(28705)
- 范(28505)
- 北京(28322)
- 师范(28260)
- 院(27297)
- 州(25688)
- 基金
- 项目(136231)
- 科学(106817)
- 基金(99079)
- 研究(97996)
- 家(86279)
- 国家(85616)
- 科学基金(72423)
- 社会(63952)
- 社会科(60677)
- 社会科学(60657)
- 基金项目(52880)
- 省(52531)
- 自然(45530)
- 自然科(44427)
- 自然科学(44412)
- 划(44367)
- 教育(44209)
- 自然科学基金(43579)
- 资助(40393)
- 编号(39057)
- 成果(32068)
- 发(31077)
- 重点(30962)
- 部(30333)
- 课题(27214)
- 创(27200)
- 国家社会(26817)
- 科研(25952)
- 教育部(25946)
- 创新(25634)
- 期刊
- 济(117083)
- 经济(117083)
- 研究(66625)
- 中国(39432)
- 农(33139)
- 财(32871)
- 学报(32804)
- 科学(30489)
- 管理(27583)
- 大学(24235)
- 学学(23059)
- 农业(21923)
- 经济研究(20000)
- 技术(18727)
- 融(18603)
- 金融(18603)
- 财经(17724)
- 教育(16610)
- 业经(16537)
- 问题(15662)
- 经(15437)
- 技术经济(12851)
- 统计(11974)
- 业(11888)
- 贸(11624)
- 世界(10525)
- 商业(10467)
- 策(10355)
- 资源(10049)
- 经济问题(9993)
共检索到323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婷 李红
以往对"三驾马车"认知停留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影响,缺乏空间方向概念。由此,以经济重心作为衡量经济空间结构的指标,并以广西为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视角出发,通过重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比分析"三驾马车"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揭示三大拉力对经济重心空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广西经济重心迁移路径呈"S"型,2010,2013年分别为重心空间转向的拐点;在空间位置方面,与经济重心邻近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消费重心、投资重心和出口重心;在迁移路径方面,消费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小且变动较为稳定;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最大,整体上呈往西南方向迁移态势;投资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迁移路径在2009年以后的走势较为一致。在拉力作用方面,"三驾马车"对经济重心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方向上的影响强弱不一,整体而言是投资大于消费大于出口。
关键词:
三驾马车 经济重心 灰色关联度 广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婷 李红
以往对"三驾马车"认知停留在其对经济增长的增量影响,缺乏空间方向概念。由此,以经济重心作为衡量经济空间结构的指标,并以广西为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视角出发,通过重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比分析"三驾马车"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揭示三大拉力对经济重心空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4年广西经济重心迁移路径呈"S"型,2010,2013年分别为重心空间转向的拐点;在空间位置方面,与经济重心邻近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消费重心、投资重心和出口重心;在迁移路径方面,消费重心的
关键词:
三驾马车 经济重心 灰色关联度 广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夏喜全
2007年,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初步形成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偏快、内需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如果任其发展,投资膨胀、资源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过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纫兰 王少军 刘鹏飞
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本文引入经济重心模型和城市几何重心模型,以湖北省黄石市2002-2011年间经济发展为例,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各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观察经济重心历年动态变化轨迹,利用贡献度分解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历年重心轨迹变化主要是由阳新县经济发展变化所引起。研究表明,黄石市基本平稳度过了城市转型期,而阳新县的发展态势却不明朗。目前只有大力加快阳新县经济发展,才能解决黄石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该研究成果可为黄石市下一步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GIS 经济重心 重心法 贡献度 黄石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韶华 于维洋 张伟 范德成
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汇是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根据碳排放强度的分解模型,研究了"三驾马车"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贡献系数分析"三驾马车"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并从总体层面和行业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碳排放强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雲泰 王倩倩 陆汝成 赵小风
土地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载体,其利用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紧密。采用近10a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区域重心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土地利用与经济重心,在此基础上揭示江苏省土地利用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土地要素和经济要素动态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1997~2006年,江苏省耕地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工矿地重心在1997~2001年向西移动,在2001~2006年向东南方向迁移;近10a的GDP重心一直向东南方向移动,其中第一产业重心表现为向西北方向移动,第二产业重心沿东南方向移动,第三产业重心表现为轻微的东南方向偏移,而固定资产投资重心迁移则表现为...
关键词:
土地利用重心 经济重心 重心迁移 江苏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星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越来越受到质疑。文章基于一种收敛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三驾马车"的边际效应递减是否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附加影响。结果表明,消费和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均产生了正向的附加影响,且影响作用动态递减,而出口边际贡献递减却带来负向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也基本上动态递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本文分析了构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需求(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不能视为"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对GDP拉动作用的原因。本文通过把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拆分成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利用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下降,出口的拉动作用在上升。必须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使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慧 渠丽萍 杨保战 陈一璐 汤云
[目的]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粮食安全重要保障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却面临着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下降的困扰。文章以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为研究区,对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研究区粮食产量、地区生产总值、行政区划图层为数据源,构建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主产县2006—2015年间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路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县的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整体上皆向西北方向转移,经济重心始终位于粮食重心东南部,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粮食重心,但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更稳定。研究区北部的粮食生产地位高于南部,南部的经济地位则高于北部,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相对低于经济发展。(2)两重心整体上虽均向西北方向转移,但具体移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两者空间重叠性整体下降,变动一致性减弱,空间耦合性变差。(3)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相较于2006年,2015年粮食经济整体协调性进一步减弱,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日趋分散。[结论]建立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为推动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稳步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冬民 尚嘉欣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16年陕西省下辖10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及雾霾污染(PM2.5浓度值)等数据,以ArcGIS10.3为数据分析平台,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各年份经济重心坐标与雾霾污染重心坐标,多角度探讨经济重心和雾霾污染重心转移轨迹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经济重心总体上向西南方向偏移,经济重心在经度和维度上偏移距离分别为1.76 km和8.33 km,雾霾污染重心总体上向东北方向偏移,雾霾污染重心在经度和维度上偏移距离分别是4.37 km和3.59 km。经济重心轨迹呈现较大变化其整体偏移距离为8.51 km,雾霾污染重心轨迹变动较小其整体偏移距离为5.66 km,陕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雾霾污染程度存在不均衡性,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关键词:
陕西省 经济重心 雾霾污染重心 演变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沈纳
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过"、"双防"、"三驾马车"、CPI等一些经济热点关键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本期开始,我刊特开辟"经济新概念"栏目,努力从新的视角透视这些经济热点词汇,并答疑解惑。热忱欢迎各界读者积极参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欣 吴殿廷 肖敏
历史上中国的经济重心曾经不断地移动,产业的兴起及其空间拓展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农业开发促成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经济重心区域的形成和后来的几次移动。近代工业的登陆使东部沿海的内在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建国以后现代工业的布局影响着经济重心的移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带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重心转移。文章还发现,中国经济重心的迁移存在几个特殊的规律。
关键词:
经济重心迁移 产业 现代工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沙勇
文章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了山东省2000-2012年间人口、经济和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从而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的空间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重心位于山东几何中心的西南面,经济重心则位于东北面,表明了区域人口、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且经济分布比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要大;近12年来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致往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过程相互影响,而人口重心迁移的速度要滞后于经济重心,这一过程使得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缩小,反映了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整个区域的地区差距在变小;第
关键词:
人口重心 经济重心 产业重心 迁移轨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文章在对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互动机理及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探讨了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联动效应。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二者空间关联也从相离走向相合;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逐渐扩大与迁移动力不足源于宗教文化与市场文化的难以调适,也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量不重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稳固及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有关。政府不合理地干预市场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偏离地区比较优势的倾向,削弱了地区经济整体实力并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志琴
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2010年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山西省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空间分布上呈现"核心-外围"结构。其中,晋中地区迁移人口集聚趋势最为显著,晋北地区集聚由强变弱,晋西地区集聚逐步增强,晋南地区变化较稳定。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格局变化的经济因素,认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与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煤炭销售量与迁移人口规模关系不明显;三次产业产值与迁移人口就业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省会太原市第三产业对迁移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县(县级市)第二产业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较大,而地级市三次产业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均不明显;公路网密...
关键词:
迁移人口 空间格局 经济因素 山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