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0)
2023(16324)
2022(13646)
2021(12716)
2020(10344)
2019(24167)
2018(23795)
2017(45600)
2016(24167)
2015(26582)
2014(26404)
2013(25793)
2012(24068)
2011(21693)
2010(22285)
2009(20289)
2008(19891)
2007(17832)
2006(16025)
2005(14769)
作者
(68401)
(57291)
(56641)
(53916)
(36775)
(27479)
(25544)
(21755)
(21737)
(20635)
(19597)
(19305)
(18655)
(18216)
(17836)
(17670)
(16787)
(16495)
(16277)
(16264)
(14401)
(13943)
(13814)
(13310)
(12809)
(12759)
(12716)
(12676)
(11634)
(11255)
学科
(106070)
经济(105961)
(67466)
管理(66540)
(54861)
企业(54861)
方法(41240)
数学(35254)
数学方法(34596)
中国(31701)
(28828)
地方(28034)
业经(24358)
(22195)
(21758)
技术(21502)
农业(19939)
(18881)
理论(18465)
(17929)
银行(17901)
(17834)
金融(17831)
(17321)
(17233)
贸易(17212)
(16553)
地方经济(15264)
(14975)
(14538)
机构
学院(335575)
大学(334985)
(137993)
经济(135021)
管理(126673)
研究(119067)
理学(107943)
理学院(106635)
管理学(104516)
管理学院(103865)
中国(90947)
(72862)
科学(72181)
(64882)
(59932)
(54733)
研究所(54091)
中心(53940)
(52900)
财经(50194)
业大(47497)
(47002)
师范(46556)
北京(46319)
(45428)
(43551)
(42671)
农业(42261)
经济学(42221)
经济学院(37732)
基金
项目(221271)
科学(175279)
研究(163527)
基金(159133)
(139723)
国家(138216)
科学基金(118294)
社会(104121)
社会科(98707)
社会科学(98684)
(88379)
基金项目(83090)
教育(75823)
自然(75229)
(74092)
自然科(73547)
自然科学(73526)
自然科学基金(72200)
编号(65694)
资助(64862)
成果(54193)
(51910)
重点(50438)
(50136)
(48012)
课题(47487)
创新(46127)
国家社会(43145)
科研(41569)
发展(41492)
期刊
(160399)
经济(160399)
研究(105443)
中国(77631)
管理(51669)
学报(50867)
(50761)
(50210)
科学(49030)
教育(45562)
大学(39299)
学学(36434)
农业(34481)
(33674)
金融(33674)
技术(32541)
业经(26442)
经济研究(26117)
财经(24656)
(21436)
问题(20434)
(19860)
技术经济(17706)
科技(17384)
图书(17229)
统计(16796)
(16221)
(15653)
(15554)
(15194)
共检索到526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严燕  
"三螺旋"是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协同创新的一种理论框架。在中国的国家理论创新中,也存在着一个类似的"三螺旋"力量,即国家理论创新的"三螺旋"模式。通过"包容性增长"与"包容性发展"的个案考察,这一模式可以清晰地获得表达,即基于社会问题的"政治发动",它是国家理论创新的引擎;处于广度舆论动员地位的"媒体关注";处于深度理论思考地位的"学术研究"。这三者以螺旋状之关系共同构筑了中国国家理论创新的发生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云志  
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是借用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在"机会平等"基础上实现"参与"和"共享"。高职院校包容性发展历程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粗放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内涵建设初级阶段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社会化阶段。通过发展公平性、发展过程全民参与、发展内容全面协调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来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将包容性发展融入日常高职院校发展之中,既是我国应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也是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连春  
一、包容性增长成为共识当下中国迫切地需要包容性、共享式增长,这样的增长,不仅是当下经济、社会情势所必需的,也是共和理念的内在逻辑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斌  靳晨鑫  
最初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新理念在金融危机后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先后出台针对包容性增长的评价标准以及政策评估框架。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利用重大国际场合阐述包容性增长的"中国理念",并提出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新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引领实践,它具体表现为公平参与、共同决策、战略对接、成果共享、文化包容。六年来,"一带一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成果主要体现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鼓励绿色投资与合作以及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等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要从关注减贫扶贫合作、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建设、深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包容性增长平稳深入推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翼  王岩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歌猛进,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和谐的关系,从而公平合理地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包容性发展"从发展理念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性,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性以及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几个维度进行了科学解答。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目的/意义】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研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着力研究与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设计/方法】运用唯物史观下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整体分析范式,以有效激励劳动主体为导向的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主线,将宏观经济增长范式转变–微观企业行为变革–中观产业转型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具有体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导向的高质量产业发展分析体系框架。【结论/发现】通过这些方式来求解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民生绿色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红蕾  覃伟芳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Hicks-Moorsteen指数对1980-2011年中国省际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估算、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包容性TFP比传统TFP小得多,效率变化、技术进步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不考虑收入差距大大高估了中国的TFP。东部地区包容性TFP增长率比中西部高,表明中国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失衡,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仍比较低下,而且东部比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包容性TFP增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资利用、要素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化、地区经济的开放度和基础设施投资都与包容性TF...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妮  任保平  高鹏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理论界对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观点,并基于现有包容性增长观的理论基础,根据经济增长对人的包容的评价维度,综合考虑了人的经济发展环境、人的社会发展环境、人的生态环境、人口素质和人的生活质量五大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通过上述5个方面30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2004-2009年的人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04-2009年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幅也逐年递增,这表明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速度加快,人的全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结合主成分分析解析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主因子,分别为外部因子(25个指标)与内部因子(5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虹  
包容性增长,是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同志首次强调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实现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龙朝阳  
"包容性发展"是当前中国需要积极倡导、不断探索实践的重大命题,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2011年度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消除贫困与教育差距、增强社会的包容性更是焦点议题之一。虽然理论界对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与政策内涵已展开广泛讨论,但对如何践行包容性发展至今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包容性发展的实质是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有机协同,当前践行包容性发展需把民生事业摆在首要位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刚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以及现代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认识与反思,都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源基础。而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增长价值观的紊乱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多元的,其理论框架除了注重通过"共同参与"消除或缓解贫困外,还应包括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构经济增长价值观等内容。倡导"包容性增长"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发展、代际间公平发展以及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等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中  周勤  
全球化趋势能显著的降低绝对贫穷的数量实现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当具体分解全球化因素时,贸易自由化和信息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绝对贫穷数量降低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其他方面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另外本文也兼论了经济增长作为全球化影响贫穷的中间因子的不正确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宗凡  王莉芳  刘启雷  
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体系包容性视角,分析了高校与外资研发机构科研合作模式演进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如意  
本文首先简要评价了我国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困局,认为我国技术创新困局的形成与现有经济发展方式有关,并阐明了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四点原因。在对现有方式反思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包容性增长及其理念能够"包容"技术创新的原因及机制,提出将包容性增长及其理念扩展到技术创新领域,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方式,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创新主体权利保护、实现创新主体权利平等,让教育与基础研究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等方式,以包容性增长破解技术创新困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进而导致世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国贡献最大;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他各国呈现较为复杂的情形,中国走上全面包容性增长轨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