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8)
2023(10856)
2022(8746)
2021(7977)
2020(6706)
2019(14982)
2018(14808)
2017(28096)
2016(15048)
2015(17101)
2014(17156)
2013(16370)
2012(14924)
2011(13371)
2010(13930)
2009(13471)
2008(12346)
2007(11274)
2006(10121)
2005(9458)
作者
(42141)
(34966)
(34613)
(33279)
(21934)
(16579)
(15824)
(13344)
(13247)
(12606)
(12008)
(11804)
(11332)
(11212)
(11098)
(10820)
(10333)
(10258)
(10051)
(9961)
(8908)
(8437)
(8437)
(8018)
(7863)
(7855)
(7770)
(7755)
(7114)
(6955)
学科
(50728)
经济(50626)
管理(48008)
(44149)
(38193)
企业(38193)
(26972)
金融(26965)
(25000)
银行(24980)
(24202)
中国(23024)
(20160)
(19557)
方法(16759)
(15754)
业经(14839)
(13916)
数学(13757)
数学方法(13543)
地方(13192)
(12917)
财务(12865)
财务管理(12833)
企业财务(12182)
理论(11817)
中国金融(11139)
(10854)
体制(10764)
农业(10239)
机构
学院(206306)
大学(203882)
(81233)
经济(79157)
管理(74459)
研究(68837)
理学(62405)
理学院(61746)
管理学(60682)
管理学院(60313)
中国(59924)
(44172)
(42892)
科学(39452)
(34104)
中心(34019)
(33643)
财经(33477)
(32443)
研究所(30409)
(30106)
业大(27777)
(26956)
北京(26807)
(25924)
经济学(25717)
师范(25585)
(25193)
农业(25174)
财经大学(24759)
基金
项目(132835)
科学(103681)
研究(101525)
基金(93841)
(80834)
国家(80114)
科学基金(68583)
社会(63708)
社会科(60339)
社会科学(60326)
(53682)
基金项目(48804)
教育(47365)
(44271)
编号(42521)
自然(41853)
自然科(40885)
自然科学(40874)
自然科学基金(40123)
资助(37870)
成果(36458)
课题(30924)
重点(30467)
(30382)
(29031)
(29011)
(28944)
创新(27206)
(26961)
项目编号(26472)
期刊
(95109)
经济(95109)
研究(64645)
中国(50509)
(37093)
(36372)
金融(36372)
(31157)
学报(30816)
管理(30470)
教育(28359)
科学(27526)
大学(24295)
学学(22840)
农业(19730)
技术(18771)
财经(17343)
业经(15726)
经济研究(14922)
(14875)
问题(11585)
(10094)
理论(10065)
(10057)
财会(9883)
职业(9778)
(9273)
论坛(9273)
现代(9104)
科技(9028)
共检索到330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阮祥双  
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着诸多摩擦和矛盾,其原因既有外部改革的不配套,也有内部改革的不深化,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我们忽视了金融组织机构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在实践中盲目照搬了原苏联和东欧集权式的国家银行——专业银行体制,没有真正建立符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尚军  
根据金融体制改革总体目标要求和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使新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到位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现提出我的一点构想。 1.改组我国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政策性银行、综合性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金融新体系。(1)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要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较强的超脱性。中央银行的综合信贷计划和社会信用规模,以及货币投放总额应由全国人民代表犬会审议通过,使之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和刚性。在制定金融方针政策上,在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操作上,则接受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经济方针和政策的指导和管理。(3)成立国家政策性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赛辉  度朝伟  邹修清  毛爱国  
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评价与深化构想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课题组一、对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的综合评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个时期,农村金融对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80年代以来已成为农村资金的最主要提供者。在特定的历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大祝  
从本期起,我们开辟了《银行行长论金融改革》的栏目,为的是给辛勤耕耘在金融战线最前列的领导者提供一个话改革的论坛,他们既懂得理论,又亲身在实践,他们文章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值得一读,对我国的经济、金融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课题组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长期性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资金和农民、农村经济组织的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运用金融杠杆为农村经济的各种投资主体提供资金来源。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需要,遵循金融自身规律运行的农村金融体制。评价现行金融体制至少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金融体制自身的构造与运行状况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下面以湖南省为样本来考察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同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但由于经济金融体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与“八五”期间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战略完全相适应,因此,进一步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指导原则,推进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培新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现在金融体制已进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年代.我是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四十多年来我在银行经历了三次大变革.第一次是50年代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金融体制转变,第二次变革是8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制的转变,第三次变革是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制的彻底转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其目的不在于抚今追昔、抒发感慨,而在于让我们从半个世纪的历史跨度,分清楚哪些是为计划体制配套的,哪些是为市场经济配套的,不至于死抱着计划经济年代的金融制度而不敢跨越,从历史角度论证当前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克勇  黄大玉  
我国住宅金融体制模式研究韩克勇黄大玉目前,世界各国在解决住宅问题时,一般是政府的政策推动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通过长期的资金积累,建立起符合本国特色的住宅金融运行机制、体制模式,从而实现住宅的商品化、贷币化分配,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住宅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建国  邓耀庆  
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金融体制模式远没有形成和规范。住房金融和资本市场相脱节;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不协调;政府定位不明确;住房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单一化;阻碍了全国统一高效的住房金融体系的形成。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住房金融体制模式具有政策性金融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向市场化模式调整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应展宇  
本文从比较金融视角着眼,对持续近30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以俄罗斯、波兰、捷克等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式比较研究。本文发现,鉴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路径及顺序选择、动力来源以及推进策略与其他转型国家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转轨国家中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存在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模式"的形成与演进不仅与改革进程中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中国总体经济改革推进模式(或者说金融改革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支撑性战略定位)的巨大影响。因此,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模式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其对于其他转轨经济体的优越性或适用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刚,牛天雪  
日本在战后建立的金融体制,是一种限制性金融体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率限制、业务活动领域限制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分离;其主要特征体现为间接融资优势。这种金融体制的建立,有特殊的背景条件,即资金严重不足、高储蓄率、证券市场发展缓慢、产业政策的需要以及当时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格局。这种体制作为政府对金融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产物,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钰  
中国和俄罗斯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大大改变了金融制度环境,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对两国金融体制改革路径的评析和中央银行改革、政府职能定位和金融市场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比较,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必须增强转轨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而有效保障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准确界定证券市场的功能,科学推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必须加强中小银行建设,满足转轨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加强转轨国家在金融转型进程中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许进  
建立市场金融体制的设想自从我国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以来,一些金融界人士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设想,如金融结构多元化、金融机构企业化、资金运行市场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机制规范化、金融调控间接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笔者认为,这些构思在很多方面近于理想化,有的过于理想而无法实现,有的过分抽象而无法操作,有的则脱离实际。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采取市场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