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3)
- 2023(10375)
- 2022(8765)
- 2021(8307)
- 2020(6911)
- 2019(16131)
- 2018(15690)
- 2017(29833)
- 2016(16485)
- 2015(19077)
- 2014(19373)
- 2013(19005)
- 2012(17678)
- 2011(16287)
- 2010(16585)
- 2009(15427)
- 2008(15710)
- 2007(14613)
- 2006(12874)
- 2005(11381)
- 学科
- 济(69796)
- 经济(69729)
- 管理(42091)
- 业(38747)
- 方法(30263)
- 企(30251)
- 企业(30251)
- 数学(26622)
- 数学方法(26309)
- 农(20654)
- 中国(20501)
- 财(16012)
- 地方(15900)
- 业经(14403)
- 学(13857)
- 贸(13332)
- 贸易(13321)
- 农业(13291)
- 制(13045)
- 易(12868)
- 理论(11727)
- 教育(11496)
- 融(11177)
- 金融(11174)
- 银(10879)
- 银行(10856)
- 行(10401)
- 和(10397)
- 务(9288)
- 环境(9277)
- 机构
- 大学(238526)
- 学院(234130)
- 济(94347)
- 经济(92121)
- 管理(84682)
- 研究(82648)
- 理学(71338)
- 理学院(70435)
- 管理学(68993)
- 管理学院(68521)
- 中国(62785)
- 京(51769)
- 科学(49645)
- 财(44767)
- 所(42196)
- 农(40996)
- 中心(38301)
- 江(38106)
- 研究所(37836)
- 财经(34690)
- 业大(34539)
- 范(34150)
- 师范(33845)
- 北京(33216)
- 农业(32098)
- 经(31389)
- 州(30057)
- 院(29741)
- 经济学(29134)
- 师范大学(27114)
- 基金
- 项目(148349)
- 科学(115142)
- 研究(112161)
- 基金(103854)
- 家(89655)
- 国家(88855)
- 科学基金(74915)
- 社会(68534)
- 社会科(64625)
- 社会科学(64600)
- 省(59143)
- 基金项目(54374)
- 教育(54301)
- 划(49994)
- 编号(47869)
- 自然(46828)
- 自然科(45700)
- 自然科学(45683)
- 自然科学基金(44828)
- 资助(42727)
- 成果(40990)
- 课题(34590)
- 重点(34199)
- 部(33102)
- 发(32672)
- 创(30627)
- 大学(30139)
- 性(28721)
- 项目编号(28598)
- 年(28477)
- 期刊
- 济(110551)
- 经济(110551)
- 研究(74938)
- 中国(55112)
- 教育(38933)
- 农(38203)
- 学报(37614)
- 财(35852)
- 科学(32684)
- 管理(31416)
- 大学(29408)
- 学学(26025)
- 农业(25593)
- 融(24134)
- 金融(24134)
- 技术(22099)
- 业经(18149)
- 财经(17929)
- 经济研究(17396)
- 经(15523)
- 图书(14680)
- 问题(14654)
- 业(14346)
- 贸(12890)
- 版(11839)
- 技术经济(11767)
- 理论(11369)
- 统计(10809)
- 国际(10782)
- 书馆(10735)
共检索到373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越
引入市场机制是发达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选择。以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为基础,基于教育、研究和资金的"三维市场"分析,发现教育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院校"学术漂移",研究市场的不均衡淡化大学责任与大学精神,资金市场的完全竞争有损大学学术氛围。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维路径:以分化发展遏制"学术漂移",为一流大学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平衡市场逻辑与学术逻辑,重建一流大学精神与引领社会责任;促进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交互作用,确保一流大学建设资金渠道的多元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天凯 董玮 张立迁 刘晓 胡明列 贾宏杰 郑刚
基于需求导向建设一流学科是学科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双一流"战略实施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模式、人才引育思路、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需要聚焦需求,引领学科建设内涵;服务需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瞄准需求,改革资源配置机制;立足需求,健全学科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本科教学。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具有精英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性质,表现出造就一流人才、高选择性招生、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学习能力、一流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课程教学、一流的教学设施条件、一流的教学质量保障和一流的教学文化等特征。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整体观,应当在现有的本科教学体系中植入一流的基因和元素,树立全面的英才教学理念,制定并实施英才教学体系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完善英才教学治理体系,以及培育全面的英才教学文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世界一流学科以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原创性学术贡献为显要标志。学科交叉是原始创新的生成之源,由其形成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发之地,它们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世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更多的是由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研究领域。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将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策略,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学科交叉研究的因素,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造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科高峰,有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山俊 何振海
哈佛大学是美国较早开展智库建设的大学之一。以积极延伸社会科学的服务职能为契机,哈佛大学敏锐捕捉公共政策需求、有效拓展经费来源、准确定位服务领域,在短短的20余年间建成了令世人瞩目的一流大学"智库群"。以哈佛大学"智库群"的崛起历程和建设路径为参照,我国在发展中国新型高校智库的过程中,应明确高校与高校智库的科学定位,敏锐捕捉公共政策需求,积极开展体现自身学术优势的研究活动。
关键词:
哈佛大学 智库群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李莞荷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可分为技术、制度和哲学三个层次。技术层次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通常是模仿者、跟随者,以消费和验证知识,并以向更高层次研究型大学供给初级学位获得者为主;制度层次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先进制度和模式的输出者,并生产原创知识,培养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毕业生;哲学层次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大学思想、办学理念的输出者,也是人类、国家、社会和知识发展的卓越贡献者,具有哲学理念、全球领导力、现代化治理三个典型的"基因"。我国在建设更高层次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应持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极大提升研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型大学 大学分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庆年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则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是,东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区域,因而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在东亚也就显得尤为激烈。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先后出台了创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项仲平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开始了由"集结号"迈向"冲锋号"的全新历史阶段。"国际通行标准"建构了一流大学的"形","中国特色"则建构了一流大学的"神"。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着眼于最终建成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照旭 李玲玲 蔡三发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日本实施了一系列举措。2014年正式启动的"全球顶尖大学计划"是日本正在实施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资助项目。入选的13所"顶级型"A类大学以跻身世界百强名校为目标,从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体制、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国际通用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科研管理机制等多个维度规划落实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在2018年首次中期评估中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
日本 世界一流大学 全球顶尖大学计划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琪 程莹 刘念才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竞争,这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加深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推进有关研究的国际交流,推动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黎黎 韩小涛 刘中全
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越来越依赖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当前我国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任务大多处于在建阶段,符合高校特点的能力建设模式尚在探索中。通过对2007-2020年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建立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动态能力演化分析框架,从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动态能力搜索—获取—转型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高校通过建立新型"举校"体制,发展自组织网络调动校内外组织和技术互补性资源,能够有效构建高校的复杂组织和技术能力,统筹提升科研成效、学生质量和教师质量,实现面向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转型,从而获得一流大学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黎黎 韩小涛 刘中全
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越来越依赖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当前我国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任务大多处于在建阶段,符合高校特点的能力建设模式尚在探索中。通过对2007-2020年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建立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动态能力演化分析框架,从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动态能力搜索—获取—转型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高校通过建立新型"举校"体制,发展自组织网络调动校内外组织和技术互补性资源,能够有效构建高校的复杂组织和技术能力,统筹提升科研成效、学生质量和教师质量,实现面向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转型,从而获得一流大学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自江泽民同志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建设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倡议,围绕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内一些大学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并就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和建设措施提出了许多建议。几乎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建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主张,并参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亚辉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上,财政部科教司、教育部财务司、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教育基金管理者,针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