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0)
2023(4957)
2022(4336)
2021(3938)
2020(3234)
2019(6878)
2018(6987)
2017(12893)
2016(6744)
2015(7192)
2014(6653)
2013(6146)
2012(5321)
2011(4618)
2010(4715)
2009(4365)
2008(3877)
2007(3331)
2006(2898)
2005(2537)
作者
(16221)
(13383)
(13345)
(12791)
(8542)
(6468)
(6101)
(4949)
(4918)
(4693)
(4502)
(4492)
(4196)
(4123)
(4063)
(3951)
(3936)
(3900)
(3879)
(3821)
(3267)
(3160)
(3084)
(3084)
(2985)
(2967)
(2962)
(2938)
(2700)
(2647)
学科
(19777)
经济(19639)
管理(18127)
(15955)
(12966)
企业(12966)
(7666)
中国(6953)
(6740)
(6406)
方法(6355)
业经(5735)
(5685)
银行(5678)
(5513)
数学(5291)
地方(5281)
数学方法(5175)
(5075)
金融(5074)
(4523)
贸易(4517)
农业(4393)
(4380)
(4307)
理论(3855)
(3844)
财务(3799)
(3787)
财务管理(3782)
机构
学院(81126)
大学(77237)
管理(29729)
(28956)
经济(28211)
研究(25318)
理学(25207)
理学院(24912)
管理学(24358)
管理学院(24212)
中国(20717)
(15684)
(15382)
科学(15355)
(12646)
中心(12351)
(12100)
财经(11813)
(11196)
(11111)
师范(11000)
研究所(10859)
(10692)
业大(10529)
(10316)
技术(9924)
(9394)
北京(9153)
职业(8813)
农业(8729)
基金
项目(54834)
科学(43081)
研究(42816)
基金(38441)
(32790)
国家(32465)
科学基金(28233)
社会(27138)
社会科(25408)
社会科学(25405)
(22571)
基金项目(20037)
教育(20029)
编号(18883)
(18451)
自然(17147)
自然科(16777)
自然科学(16772)
自然科学基金(16439)
成果(15049)
资助(14871)
课题(13118)
重点(12506)
(11993)
(11857)
(11840)
项目编号(11735)
(11378)
(11167)
(11165)
期刊
(35412)
经济(35412)
研究(23235)
中国(18481)
(12710)
教育(11527)
(11478)
管理(11375)
学报(10777)
科学(10035)
(9637)
金融(9637)
大学(8186)
农业(7916)
学学(7764)
业经(7526)
技术(7221)
经济研究(6248)
财经(5387)
(4634)
职业(4474)
商业(4083)
(3944)
问题(3941)
现代(3814)
(3711)
图书(3700)
财会(3690)
(3417)
论坛(3417)
共检索到12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廉婧  董希淼  
从国际发展进程和国内发展现状看,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第一支柱依赖程度较高,可持续性存在隐患,呈现"一支独大"的结构特征;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且面临发展瓶颈;以个人养老储蓄投资形成的第三支柱尚在初步探索过程中,未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安排。在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格局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需要银行体系、保险行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剑颖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资金和传统保险资金一样,天然具备规模大、风险偏好低等特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关系到民生福祉,也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是当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的核心工作之一。而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相匹配的,是要尽快推进养老金资产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相应的产品设计与运作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锦非  杨燕绥  
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于2018年破题试点。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起将使几亿国民受益,激励个人积极养老责任的实现,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本文从学理入手探究个人养老金的理论支撑与社会基础,再依据现行试点政策和典型职工的合理假设测算第三支柱养老金的保障力度。结果显示,在现行试点政策下,第三支柱养老金贡献率随着积累期增加而持续下降,社会贡献度不高。基于对试点地区参与试点机构的访谈调研,归纳中国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现实隐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熊玮  
2022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共同构成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标志着养老第三支柱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对老龄化加速、居民财富增长与养老需求增加的时代背景,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创新在金融领域将开启“个人养老金”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亟需发挥潜力,养老信托作为养老金融的组成部分,能够发挥自身制度优势推进第三支柱的发展。研究发现,信托可结合多种养老场景,设置结构多样的信托产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信托产品和服务策略,满足长者、家属与社会多方需求,为服务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浩  
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0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9%。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近年来出生率不断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攀升,2021年以后已超过20%,人口结构压力对养老金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见图1)。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在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但是,
关键词: 第三支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焯  姜禹杉  
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如何引导个人养老金投资和第三支柱的发展并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值得思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赋予了个人投资选择权,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养老金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国际上有两种方式值得借鉴:一种方式是投资顾问,另一种方式是“产品清单”。然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唐建伟  刘能华  田振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期较早,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作了不少探索。当前,我国的养老理财处于起步试点阶段,产品创新不断加速推进,借鉴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养老理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养老第三支柱美国美国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特点是“共同基金-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模式。美国养老第三支柱主要指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IRA)。其中,
关键词: 第三支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敏安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传统的单一养老金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世界银行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第一支柱为政府设立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主要包括个人自愿建立的个人养老金。长期以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相对迟缓,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娄飞鹏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较快,而且在此之后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提高,未来人口老龄化水平长期处于高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高原"而非"高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光大集团课题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补齐养老金体系短板,多措并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是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完善优化养老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发掘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潜力、畅通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多方发力,为增强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积极应对老龄化夯实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秉文  
<正>主持人语: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发行研究报告《防止老龄危机》,向相关国家推荐养老金三支柱理念,倡导三支柱制度架构。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养老金体系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支柱理念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三十年里,中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一个支柱起步到三个支柱落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早在1991年印发的被称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里程碑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理念: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比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理论提前了三年。
关键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密  
2016年,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旧充满挑战。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曾发挥重要作用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近年来的影响减弱,但2016年,G20因为在中国举办而备受关注和期待。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的发动机,不仅中国自身发展的影响力日渐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也得到广泛关注。原有的G20框架下,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是两根支柱,在经济危机后各国协同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桦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缺陷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主要以城市为基础,现收现付式的待遇固定的养老制度,其特点是:1.它的覆盖面主要是城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而各地的非国有部门在近年养老制度改革中按照政府强制性要求加入现行养老制度的只有2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怡  苏杨  孙国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保障资金支出规模逐渐扩大。从"三支柱"角度分析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结构不尽合理,第一支柱中的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第二、三支柱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支持力度尚未显现,养老保险资金缺乏可持续性的积累机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先进经验,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筹措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应向第二、三支柱拓展,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从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资金,以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状况,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东  
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人口老龄化进程、三支柱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一是出生人口持续下滑。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同比减少10%,
关键词: 第三支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