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0)
- 2023(4194)
- 2022(3245)
- 2021(3122)
- 2020(2070)
- 2019(4554)
- 2018(4127)
- 2017(7441)
- 2016(4059)
- 2015(4313)
- 2014(4051)
- 2013(3932)
- 2012(3561)
- 2011(3300)
- 2010(3125)
- 2009(2792)
- 2008(2547)
- 2007(2355)
- 2006(2184)
- 2005(1995)
- 学科
- 济(16178)
- 经济(16168)
- 管理(9305)
- 业(8276)
- 农(6439)
- 企(6049)
- 企业(6049)
- 中国(5706)
- 地方(5443)
- 业经(4904)
- 农业(4480)
- 方法(3610)
- 体(3516)
- 制(3424)
- 学(3009)
- 发(2954)
- 数学(2908)
- 地方经济(2835)
- 数学方法(2827)
- 教育(2805)
- 环境(2634)
- 财(2618)
- 理论(2461)
- 银(2446)
- 银行(2444)
- 发展(2400)
- 展(2389)
- 行(2383)
- 贸(2340)
- 贸易(2337)
- 机构
- 学院(52479)
- 大学(50390)
- 研究(19686)
- 济(19572)
- 经济(19100)
- 管理(17845)
- 中国(15092)
- 理学(14950)
- 理学院(14748)
- 管理学(14514)
- 管理学院(14396)
- 科学(11662)
- 京(10525)
- 所(9354)
- 农(9114)
- 江(9106)
- 财(9067)
- 中心(8960)
- 研究所(8475)
- 范(8441)
- 师范(8370)
- 院(7695)
- 州(7232)
- 业大(7188)
- 财经(6790)
- 师范大学(6755)
- 技术(6668)
- 农业(6665)
- 北京(6389)
- 省(6218)
共检索到85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宝君 陈伟东
“三社联动”面临“四个不够”问题,“五社联动”应运而生。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的转换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这种转换不仅是一个数量的变化,而且也是治理逻辑的深刻变革。其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资源四个方面都有所变化,由此形塑的社区治理模式也有所深化。深层次看,“三社联动”秉持二分逻辑,是“国家-社会”关系的产物,目的是促进政社互动。“五社联动”秉持三分逻辑,是“国家-社会-个体”关系的产物,注重激发居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能够更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目标。为实现两者的有效转换,需着力解决好“联什么、怎么联、如何动”的问题,关键是要利用治理技术完善联动结构、健全联动机制,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三社联动 五社联动 转换逻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振 侯利文
对于"三社联动"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命题,没有专业社会工作的县域城市亦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三社联动"的具体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三社联动"模式。通过对江苏宜兴"三社联动"具体实践的考察,本文发现县域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三社联动"有着"社区居委会"、"社区自组织"、"社区工作者"三个传统社区治理主体之间协同、互动的独特内涵;是一种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整合社区既有资源,利用社区社会组织协助开展公共服务、组织社区自治的特殊联动机制;此外,县域城市的"三社联动"是对原有社会治理"存量"的优化,虽与大中城市社区对社会治理"增量"的拓展不同,但二者在发展路径上却"殊途同归"。
关键词:
三社联动 县域城市 联动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文勇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城镇化的主体对象"人"的素质,其中一个核心使命是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而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与新型城镇化存在着复杂的联动关系。从不同维度审视,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联动关系可呈现出"闭式循环""主体交互""层次耦合"等多元联动逻辑。为推动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应构建具有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创建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和助力激发层次之间的耦合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云 潘世磊 吴平
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创新对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的效能、选择标准、转换条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融入式→内生式"的转换路径;社区居民参与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内生式→融入式"的转换路径;受制于不同社区治理能力的差异性,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也呈现出相互转换的趋势。此外,从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选择、治理主体自身建设、多元主体"三治"融合体系建设层面提出了创新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邓文勇 黄尧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已逐步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形式,在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使命,并与数字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同联动关系。若想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与数字经济协同联动且在实现二者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出可行的战略,就需要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本研究基于不同维度,对人工智能教育与数字经济之间的"互动共生""主体交互""层次耦合"等协同联动逻辑进行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具有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创建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和助力激发层次之间的耦合效应等路径,以期深化人工智能教育与数字经济的协同联动,实现二者更深层次的联动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丹
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两者相互影响。就理论层面而言,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包括环形、主体间性和层次耦合三方面。就实践来说,两者在联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发展脚步不一致、偏离预定轨道与应对措施欠缺等。因此,应该建构两者联动发展的立体路径,促进合作互利的深度联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联动 立体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徐小容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关系交错而复杂,从"应然"层面进行解读,呈现出"环形逻辑"、"主体间性逻辑"和"层次耦合逻辑"多元联动逻辑。而在"实然"状态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在联动上存在着脱节、失轨与失措等问题,应通过"多维对接"路径、"点—线—面"联动路径以及"利益"、"规则"、"效率""三维一体"协同联动,构筑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立体路径,实现两者互利共赢与深层次联动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联动 立体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叶天希 孟娜
供销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物资短缺、保障物资供应而创立的一种流通组织,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萌芽与形成、曲折发展、停滞沉默、转型升级四个时期,在新时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通过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衔接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做大做实做长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供应链、流通链、价值链,实现“四链同构”。供销合作社以组织振兴扎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根”,以产业振兴锻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骨”,以人才振兴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基”,以文化振兴凝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魂”,以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美”,以优质服务强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肌”,以现代流通畅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
新时代 供销合作社 乡村振兴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亿武 李丽莉 郭红东
传统农业是生产要素长期没有发展、要素投资回报率低下、高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向传统农业引进新质生产要素。工业生产要素的注入带来了显著的农业产出增长,并将自然经济状态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却也带来了农民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时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民生产决策盲目问题、农业生产管理粗略问题、农民对接消费者困难问题、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数字化承接工业化推动农业再改造,通过赋能农民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精准管理、直通直达消费者、农业公共服务集成供给,弥补了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实现农业数字化改造须同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采取措施为引进数字生产要素创造条件,既要建立适于农业数字化改造的制度体系,又要重点对数字基建、数字创新和农民数字人力资本进行公共投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慧刚 项建国
校企协同背景下与企业开展合作是专业型学生社团育人实践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合作过程充分体现了行动主体的独立自主、行动模式的合作互惠、行动规则的民主协商和行动目标的职业导向等基本特征。学生层面的满意度提升需求、社团层面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和企业层面的创新合作需求为社企合作提供了演化动力。社企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构建应着力从施行"双导师—多顾问"制、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共创品牌活动课程、共颁社团奖助学金、共孵创新创业项目等路径上下功夫,把专业型社团打造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皿"。
关键词:
专业型社团 社企合作 内涵特征 动力逻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凯旋
金融的本职即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农业信贷与保险作为我国支农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支持农业发展。本文论述了银保联动支农的内在逻辑,即资本逐利与规避风险的特性与农业产业低收益高风险的特性相矛盾,这种矛盾导致市场化的农业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而银保联动则可以从本质上解决金融业与农业间的这种矛盾。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我国银保联动的实施现状与问题,并给出改进路径:由政府部门推动促进银保联动;处理好农业信贷和农村保险的竞合关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降低监督成本等;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银保产品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关键词:
银保联动 农业发展 内在逻辑 改进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鑫 夏英 袁福珍
“保险+”联动共赢模式将农业保险作为切入点嵌入多种金融工具,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在阐述“保险+”联动共赢模式的理论演变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梳理其运行机理,从成本收益视角对该模式进行解析;其次,分析该模式发展的现实困境,即配套制度不完善、定损理赔不精准以及期货市场体量小等;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保险+”联动共赢模式的优化路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云锋 刘清杰
本文试图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的风险联动机制提供一个逻辑解释,并从理论维度、历史逻辑和现实路径三个层面探究风险的叠加过程。金融市场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引致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叠加,而家庭、企业和公共债务是金融周期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渠道,具体表现为"债务-通缩"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风险的叠加。在财政压力与政绩激励的交互驱动下,我国地方政府一直在寻求土地、债务融资等预算外收入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土地市场价格上涨诱发的房地产市场繁荣,进一步催生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属性,这为房价波动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正向反馈效应奠定了现实基础,也强化了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债务与房价风险联动中的媒介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有发 鲁雪峰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都可以表征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征。西北民族地区生计方式的区域性、民族性以及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按照“三社联动”的思路,强化政府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培育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分类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之间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