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1)
2023(11616)
2022(10317)
2021(9672)
2020(8024)
2019(18379)
2018(18333)
2017(35097)
2016(19020)
2015(21239)
2014(21164)
2013(20919)
2012(18884)
2011(16878)
2010(16615)
2009(15048)
2008(14263)
2007(12023)
2006(10338)
2005(8819)
作者
(53916)
(44670)
(44341)
(42216)
(28256)
(21517)
(20076)
(17630)
(17022)
(15649)
(15396)
(15000)
(14071)
(13855)
(13680)
(13569)
(13317)
(13270)
(12729)
(12626)
(11083)
(10698)
(10608)
(10055)
(9867)
(9840)
(9807)
(9749)
(8947)
(8833)
学科
(72949)
经济(72864)
管理(55923)
(50864)
(42743)
企业(42743)
方法(34929)
数学(30146)
数学方法(29795)
(19855)
中国(18414)
(18196)
(17380)
业经(16936)
地方(16168)
环境(15435)
农业(13294)
(13117)
(12885)
理论(12835)
(12265)
贸易(12258)
技术(12124)
(11880)
(11877)
财务(11821)
财务管理(11798)
(11736)
企业财务(11158)
教育(10476)
机构
大学(264397)
学院(262816)
管理(108423)
(100752)
经济(98386)
理学(95110)
理学院(94064)
管理学(92501)
管理学院(92046)
研究(85996)
中国(61296)
(56042)
科学(55227)
(44267)
(42024)
(40986)
业大(40605)
中心(38939)
研究所(38852)
(36632)
财经(36532)
(35679)
师范(35374)
北京(35066)
(33366)
(31978)
农业(31974)
(30205)
经济学(29539)
师范大学(28896)
基金
项目(190725)
科学(150274)
研究(140208)
基金(138198)
(120275)
国家(119299)
科学基金(102937)
社会(87635)
社会科(82993)
社会科学(82969)
(74789)
基金项目(74711)
自然(67591)
自然科(65941)
自然科学(65927)
自然科学基金(64726)
教育(63883)
(63078)
编号(57344)
资助(55612)
成果(45305)
重点(42633)
(41780)
(40447)
(39993)
课题(38927)
创新(37189)
科研(36364)
教育部(35825)
大学(35389)
期刊
(107627)
经济(107627)
研究(74245)
中国(47072)
学报(42075)
科学(38921)
管理(37498)
(36237)
(31671)
大学(31574)
教育(30297)
学学(29655)
农业(25908)
技术(21806)
业经(18515)
(18269)
金融(18269)
财经(16640)
经济研究(16334)
图书(14345)
(14098)
科技(13743)
问题(13631)
(13125)
理论(13072)
资源(13046)
实践(12224)
(12224)
技术经济(11986)
现代(11858)
共检索到364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英   薛梦柯   李文星   王晓云  
生态效率用于定量描述生态与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概念,能够反映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而量化生态与生产、生活的计量关系,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背景,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视角研究目前国内生态效率的重点和方向,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生态效率重要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十年间呈稳定上升趋势;机构间联系不够紧密,合作较分散;研究方法呈现不断深入完善趋势,数据包络分析是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且近五年在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与模型;研究角度多元化趋势明显,从关注生态环境角度到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等经济人文角度;2018—2021年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最热门的研究区域;(2)生态效率的评价在生产方面有农业生产以及非农业生产方面的评价,生活层面侧重对城市及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投入产出评价,生态角度以碳排放、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主导理念,主要的测度方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研究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情况和演变趋势;(3)生态效率广泛应用于城市、农村、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绿色发展研究,新技术如数字经济是生态效率新的影响因素,碳中和目标下,低碳理念、碳排放效率等是新的研究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英   薛梦柯   李文星   王晓云  
生态效率用于定量描述生态与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概念,能够反映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而量化生态与生产、生活的计量关系,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背景,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视角研究目前国内生态效率的重点和方向,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生态效率重要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十年间呈稳定上升趋势;机构间联系不够紧密,合作较分散;研究方法呈现不断深入完善趋势,数据包络分析是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且近五年在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与模型;研究角度多元化趋势明显,从关注生态环境角度到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等经济人文角度;2018—2021年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最热门的研究区域;(2)生态效率的评价在生产方面有农业生产以及非农业生产方面的评价,生活层面侧重对城市及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投入产出评价,生态角度以碳排放、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主导理念,主要的测度方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研究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情况和演变趋势;(3)生态效率广泛应用于城市、农村、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绿色发展研究,新技术如数字经济是生态效率新的影响因素,碳中和目标下,低碳理念、碳排放效率等是新的研究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中存在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和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等问题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并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由此构成的"三生"空间成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各类尺度空间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国内外"三生"空间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紧紧围绕"三生"空间的数量配比和空间配置两个科学问题进行综述,按照精度深化和尺度细化的要求,集中在"三生"功能分类、空间识别、空间优化等内容,从而勾勒出三生空间研究的框架体系。今后应重视三生空间动态演化,促进各尺度适宜性评价的统一和整合,响应"多规合一"的实践需求,最终服务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解决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中存在的国土开发秩序混乱和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等问题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并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由此构成的"三生"空间成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各类尺度空间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国内外"三生"空间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紧紧围绕"三生"空间的数量配比和空间配置两个科学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治国  陈田  
在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框架之内,旅游生态效率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工具,相关研究成果以旅游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旅游节能减排、旅游低碳化趋势为起点,彰显旅游生态效率"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核心理念。本文在总结归纳旅游生态效率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旅游生态效率的新的学术体系结构,即"一个核心理念、两大研究背景、三类测度方法、四种优化措施",指出了旅游生态效率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袁利  陈澄静  黄清瑶  
21世纪以来生态系统服务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如何有效推进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协调平衡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论文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的阶段演进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服务对福祉的影响与福祉对服务的反馈切入,逐步聚焦到供需关系与空间流动、权衡/协同的利益博弈、文化服务的价值化、生态补偿与付费、优化调控与可持续管理等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实践上。但目前的关系研究仍以"级联框架的‘影响链条’"为主导,缺少测度直接交互作用的技术路径,理论体系匮乏,面向可持续管理的应用支撑较弱,而同时二者逐渐形成非线性交互关系,亟需在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寻求综合集成范式经验以推进理论创新。因此,论文提出从级联到耦合的关系研究新思路,以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耦合研究来系统辨析其交互胁迫效应及内在动力演化机理,同时探索性构建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思路,丰富人地系统耦合的关键命题。以此为基础,未来研究还需着重从交互作用关系的梳理出发,深化耦合效应解耦、传导机制与动态集成、基于服务与福祉协调的可持续优化等领域研究,促进有序协调的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凯  房艳刚  周宇航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把握乡村功能的空间特征,揭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深度挖掘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论文在从“三生”视角解析乡村多功能性内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兴趣点、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能指数测度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深度剖析山东省1636个镇域乡村“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划分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2)“三生”功能间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和局部关系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局部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根据乡村功能空间分化的理论逻辑进行类型划分,将山东省镇域乡村划分为8种功能类型,并揭示了不同类型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量差异,进而提出了不同类型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参考,为差异化的乡村功能协同发展路径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敏  颜京松  吴琼  王如松  徐晓波  
生态工程的概念提出已经有 40余年 ,在其发展过程中 ,研究的理论、方法不断创新 ,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 ,模型研究以及生态工程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 ,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跨尺度的研究已经开始 ,本文对这些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生态工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 ,同时认为生态学理论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以及哲学观念的转变将使生态工程前途光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志勇  王忠伟  韩志刚  
不断发展的交通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复合生态系统问题。文章从理论层面总结了生态交通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交通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理化环境、生物成分、自然景观格局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生态交通研究中有待探索和深化的内容。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曾向阳  蔡灵  陈勇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重要目标。论文选取湖北省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邻近县(市)共25个县(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三生空间”综合产出值,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5年、2020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投入产出效率和综合效率,根据测定出的产出值与效率值进行组合类型划分,对不同发展状态下的县(市)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2015—2020年,研究区各县(市)生产、生活产出值提升,但大部分城市包括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综合产出值下降。(2)生产、生活空间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生活空间效率高值区未发生较大改变,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投入产出效率呈现以减小为主的整体变化特征。(3)结合“三生空间”产出值以及效率值划分不同的组合类型,根据“三生”功能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县(市)从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植被覆盖率等三类空间的投入指标方面提出对应措施。(4)“三生空间”综合效率均值提升,各研究县(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性良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效率水平波动上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露  薛哲进  尹剑  朱沙莉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贵州省1995—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贵州省土地利用转型呈现生态用地反哺生产和生活用地的特点。(2)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变化由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构成,最终抵消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3)贵州省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0.466 4~0.532 2之间,空间分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及生态用地减少等问题,未来发展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据实行补偿制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导,协调经济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莹  耿文亮  邵静文  周志民  张鹏岩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转入,生产生态用地转出。用地面积结构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2)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18.7×10~9元,生态生产用地贡献最大。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山东滨州、东营等地均ESV高于河南各地市。(3)研究区社会驱动因素呈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人口、农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负,第二产业和城镇化影响为正,第三产业影响情况不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文远  江方奇  黄万里  廖李红  姜坤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转变,是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三生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论文基于福州新区2000、2009和2015年3期Landsat ETM+/OLI遥感数据和"三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应用GIS定量研究了福州新区15 a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15 a间福州新区的生活生产空间增长迅速,面积增加了11 224.63 hm~2,增长率达82.31%;生态生产空间面积出现先下降后增长趋势,总体增长了19.94%;生活生产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侵占,生态生产空间的增长源于对湿地、海域等生态空间的侵占。2)15 a间福州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21.69%,其中生态空间下降总量最大,减少了6.822 8亿元,生活生产空间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92.10%。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提高和下降两种相反趋势,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空间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侵占,贡献率分别达38.60%和18.77%,其次为生态生产空间对生态空间的侵占。4)推进福州新区"三生空间"协同布局,应加强区内生态林地、闽江河口、海岸线等重点生态空间的保护,稳步推进新区核心区域生活空间基础设施优化,集约利用生产空间,增加产出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