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0)
2023(12192)
2022(10415)
2021(9653)
2020(8213)
2019(17784)
2018(17836)
2017(34614)
2016(18864)
2015(21006)
2014(20455)
2013(20110)
2012(18419)
2011(16778)
2010(17130)
2009(16638)
2008(16149)
2007(14745)
2006(13479)
2005(12270)
作者
(51745)
(43444)
(43205)
(41067)
(27151)
(20635)
(19403)
(16544)
(16378)
(15458)
(14768)
(14345)
(13659)
(13520)
(13407)
(13186)
(12883)
(12524)
(12503)
(12479)
(10990)
(10676)
(10384)
(9891)
(9809)
(9764)
(9761)
(9506)
(8747)
(8388)
学科
(73738)
经济(73617)
(61265)
管理(53873)
(47957)
(39005)
企业(39005)
农业(31776)
方法(26056)
中国(23146)
(22980)
数学(22976)
数学方法(22710)
(21977)
业经(21746)
(15700)
(15499)
贸易(15489)
(15189)
(14812)
银行(14799)
地方(14393)
(14252)
(12601)
金融(12598)
(12354)
(12314)
财务(12286)
财务管理(12248)
体制(12056)
机构
学院(266407)
大学(260295)
(113029)
经济(110675)
管理(100416)
研究(88164)
理学(85544)
理学院(84712)
管理学(83402)
管理学院(82945)
中国(71814)
(57575)
(55948)
(54042)
科学(50108)
(43984)
农业(43890)
财经(42772)
(41875)
中心(41867)
业大(41676)
研究所(38846)
(38604)
(33799)
经济学(33678)
北京(33616)
师范(33522)
(32975)
(31184)
财经大学(31102)
基金
项目(167925)
科学(132489)
研究(129721)
基金(121025)
(103725)
国家(102737)
科学基金(87922)
社会(83632)
社会科(78871)
社会科学(78852)
(66656)
基金项目(63875)
教育(58858)
编号(55441)
(54716)
自然(53219)
自然科(51897)
自然科学(51886)
自然科学基金(50942)
资助(47947)
成果(45396)
(38254)
(37969)
课题(37624)
重点(37454)
(37322)
(35150)
(34316)
国家社会(34308)
教育部(32901)
期刊
(136450)
经济(136450)
研究(81541)
(60857)
中国(58187)
(42874)
农业(40745)
学报(37159)
科学(35690)
管理(35288)
(32662)
金融(32662)
大学(29940)
学学(28497)
业经(28292)
教育(28053)
技术(22080)
财经(21049)
经济研究(19945)
问题(19482)
(19345)
(18057)
农村(15300)
(15300)
农业经济(14843)
(14027)
(13931)
世界(13839)
经济问题(13146)
理论(12681)
共检索到415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超  
农地具有财产和资源双重属性,其标示登记对于农地市场的构建和农地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农地信息不仅是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核心元素,也是国家对于公共资源适度干预的决策来源。"三权分置"的提出,为我国农地流转、抵押融资指明了方向,但是农地标示登记却面临旧有制度下的困境而引发农地市场萎缩、信息失灵、农地资源过度损耗等消极影响。由此,我国应当从立法理念、主体权责配置、法律体系等方面对现行制度加以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超  
农地具有财产和资源双重属性,其标示登记对于农地市场的构建和农地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农地信息不仅是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核心元素,也是国家对于公共资源适度干预的决策来源。"三权分置"的提出,为我国农地流转、抵押融资指明了方向,但是农地标示登记却面临旧有制度下的困境而引发农地市场萎缩、信息失灵、农地资源过度损耗等消极影响。由此,我国应当从立法理念、主体权责配置、法律体系等方面对现行制度加以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超  
农地信息不仅是国家干预农地资源配置的决策来源,亦是市场机制配置农地资源的核心元素。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应当以信息规制为路径,成为连通市场横向层面与国家纵向层面之间农地信息的制度平台,实现农地信息的有序流动。但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解析之后发现其存在多种缺陷,导致农地信息失灵。由此,我国应当从制度理念、破除身份属性桎梏、登记生效模式、流转登记类型、登记内容等方面对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加以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超  
农地信息不仅是国家干预农地资源配置的决策来源,亦是市场机制配置农地资源的核心元素。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应当以信息规制为路径,成为连通市场横向层面与国家纵向层面之间农地信息的制度平台,实现农地信息的有序流动。但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解析之后发现其存在多种缺陷,导致农地信息失灵。由此,我国应当从制度理念、破除身份属性桎梏、登记生效模式、流转登记类型、登记内容等方面对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加以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超  
我国农地权利制度构建于特殊国情之上,"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由集体土地所有权分离而设立,并在一定条件下消灭,其权能回归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权的消灭与设立,亦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回归与分离,是农地权利的基本存在形式。土地经营权注销登记是公示农地权利变动的制度,应当予以充分重视。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以户为单位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呈现小农性、封闭性,与市场机制相背离。"三权分置"的提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重构提供了契机,得以对土地经营权注销登记制度进行功能解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超  
我国农地权利制度构建于特殊国情之上,"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由集体土地所有权分离而设立,并在一定条件下消灭,其权能回归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权的消灭与设立,亦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回归与分离,是农地权利的基本存在形式。土地经营权注销登记是公示农地权利变动的制度,应当予以充分重视。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以户为单位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呈现小农性、封闭性,与市场机制相背离。"三权分置"的提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重构提供了契机,得以对土地经营权注销登记制度进行功能解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伊庆山  
"三权分置"改革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两权分离"框架的延展,制度创新导致权利主体增多及其互动关系复杂化,既带来切实的增量利益,也蕴含制度创新风险。这需要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准确认识农地权利体系重构,清晰界定"三权"各自权利性质及权能,肯定此轮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优势和活力,与此同时,更要警惕和识别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多方逐利刺激下"合谋"、失业与社区解体的社会不稳定以及流转双方违约等风险,并进行有效防范,最终构建出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农地流转新秩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伊庆山  
"三权分置"改革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两权分离"框架的延展,制度创新导致权利主体增多及其互动关系复杂化,既带来切实的增量利益,也蕴含制度创新风险。这需要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准确认识农地权利体系重构,清晰界定"三权"各自权利性质及权能,肯定此轮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优势和活力,与此同时,更要警惕和识别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多方逐利刺激下"合谋"、失业与社区解体的社会不稳定以及流转双方违约等风险,并进行有效防范,最终构建出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农地流转新秩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志强  刘玉花  
农村土地大田托管作为一种新型土地经营模式,是"三权分置"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农村土地大田托管仍面临农民需求与公司供给存在不平衡、前期投入与后期收益难保成正比、资金需求与资金扶持面临相脱节、实际操作与文本规定难以相契合等现实困境。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托管保障体系;成立专业联合社,构建惠农服务平台;运用网络技术,推动产业有效融合;健全服务机制,引导托管服务规范有序;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托管主体风险控制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王荣  
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实现乡村振兴。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三权分置"的改革不只是推动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经营权流转前先要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实现土地的集中和统一规划,积累土地资本。在此过程中流转的是承包地,农户的承包权没有丧失,只是改变承包权益的实现形式,农户通过承包权的股权化,取得货币收益。在土地集中和统一规划基础上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其目标是根据发展现代品质农业、提高附加值要求选择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以土地资本来选择土地的经营者,以推动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和农村。"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的意义要充分评价。如果说农村前一轮的改革实行承包经营体制是释放和激发农民的劳动活力,实现劳动的价值,那么这一轮的"三权分置"的改革则是释放和激发土地活力,实现土地价值,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禺涵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三权分置"改革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应当具备物权性质,应当进行不动产权利登记;(2)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决定其不动产登记该如何进行,对土地经营权做怎样的不动产登记,又能直接反映出它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性质。研究结论:在中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的他项权利。为保证"三权分置"改革目标实现,亦当将土地经营权视作土地使用权性质,并进行不动产首次登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禺涵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三权分置"改革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的原则和方法。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应当具备物权性质,应当进行不动产权利登记;(2)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决定其不动产登记该如何进行,对土地经营权做怎样的不动产登记,又能直接反映出它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性质。研究结论:在中国土地公有制背景下,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土地的他项权利。为保证"三权分置"改革目标实现,亦当将土地经营权视作土地使用权性质,并进行不动产首次登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宝丽  马运全  
农地"三权分置"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宅基地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要素,在推进农村融资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三权分置"架构中,理清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内涵外延至关重要。从实践来看,宅基地抵押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应从加强立法、科学设计抵押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宅基地抵押融资制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