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8)
- 2023(18180)
- 2022(15672)
- 2021(14692)
- 2020(12201)
- 2019(27485)
- 2018(27251)
- 2017(52498)
- 2016(28703)
- 2015(31831)
- 2014(31462)
- 2013(30877)
- 2012(28377)
- 2011(25554)
- 2010(25573)
- 2009(23657)
- 2008(22931)
- 2007(20206)
- 2006(17969)
- 2005(15460)
- 学科
- 济(111447)
- 经济(111324)
- 业(82262)
- 管理(78065)
- 企(59718)
- 企业(59718)
- 农(52494)
- 方法(46144)
- 数学(40312)
- 数学方法(39809)
- 农业(34700)
- 财(30484)
- 中国(29493)
- 业经(28824)
- 学(25139)
- 地方(23522)
- 制(22171)
- 贸(21235)
- 贸易(21226)
- 易(20645)
- 策(17904)
- 务(17307)
- 财务(17233)
- 财务管理(17199)
- 技术(17188)
- 环境(17127)
- 银(16899)
- 银行(16833)
- 理论(16660)
- 企业财务(16267)
- 机构
- 学院(401257)
- 大学(396876)
- 济(157908)
- 管理(156523)
- 经济(154443)
- 研究(136174)
- 理学(135885)
- 理学院(134403)
- 管理学(131973)
- 管理学院(131281)
- 中国(102298)
- 科学(86992)
- 农(86463)
- 京(83631)
- 财(70872)
- 所(69299)
- 业大(68697)
- 农业(67048)
- 研究所(63257)
- 中心(62867)
- 江(59666)
- 财经(56313)
- 范(52872)
- 师范(52308)
- 北京(52015)
- 经(51396)
- 院(48929)
- 州(47708)
- 经济学(45636)
- 省(43389)
- 基金
- 项目(277553)
- 科学(216457)
- 研究(201196)
- 基金(199743)
- 家(175855)
- 国家(174312)
- 科学基金(148164)
- 社会(126004)
- 社会科(119004)
- 社会科学(118970)
- 省(109599)
- 基金项目(106281)
- 自然(97082)
- 自然科(94776)
- 自然科学(94748)
- 自然科学基金(93026)
- 划(92011)
- 教育(91240)
- 编号(83517)
- 资助(81078)
- 成果(66853)
- 重点(62067)
- 部(60418)
- 发(59906)
- 创(57421)
- 课题(56737)
- 创新(53555)
- 科研(52976)
- 国家社会(51288)
- 教育部(50939)
- 期刊
- 济(177059)
- 经济(177059)
- 研究(113530)
- 农(85479)
- 中国(78387)
- 学报(69712)
- 科学(62415)
- 农业(57903)
- 管理(52674)
- 大学(52434)
- 财(52106)
- 学学(50012)
- 教育(42063)
- 融(37375)
- 金融(37375)
- 业经(34815)
- 技术(31977)
- 业(27792)
- 经济研究(26797)
- 财经(26203)
- 问题(24091)
- 经(22393)
- 版(22092)
- 科技(20443)
- 业大(19762)
- 图书(18774)
- 资源(18361)
- 技术经济(18200)
- 理论(17965)
- 现代(17910)
共检索到58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乾
"三权分置"改革决定了新时期农村地权改革的基本方向,农村土地流转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农户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均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农村收入的差距,尤其是土地转出户和转入户、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甚至囿于一些条件限制,土地流转未能带来农户收入的增加。这就需要我们从政策、法规等各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动"三权分置"改革行稳致远。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流转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张皓妍 王秋兵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土地流转研究对我国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条件和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对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收入 文献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张皓妍 王秋兵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土地流转研究对我国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条件和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对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收入 文献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耀
目前我国"三权"分置下内蒙古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仍旧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但是土地流转是国家经济发展、城乡距离进一步缩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所在。因此,本文详细的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内蒙古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王荣
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实现乡村振兴。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三权分置"的改革不只是推动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经营权流转前先要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实现土地的集中和统一规划,积累土地资本。在此过程中流转的是承包地,农户的承包权没有丧失,只是改变承包权益的实现形式,农户通过承包权的股权化,取得货币收益。在土地集中和统一规划基础上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其目标是根据发展现代品质农业、提高附加值要求选择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以土地资本来选择土地的经营者,以推动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和农村。"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的意义要充分评价。如果说农村前一轮的改革实行承包经营体制是释放和激发农民的劳动活力,实现劳动的价值,那么这一轮的"三权分置"的改革则是释放和激发土地活力,实现土地价值,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地 李梓旗
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途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产权制度安排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本文旨在讨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具体来看,以土地规模经营带动服务规模经营和以服务规模经营带动土地规模经营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但土地规模经营下的土地、劳动要素与服务规模经营下资本、技术要素处于非协调状态,进而应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现实和规律,通过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不断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协调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强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持续动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遭遇的人地矛盾要求农村土地通过有序流转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研究阐述了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营操作问题、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制度保障问题等方面揭示了市化背景下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给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以维护农户合法权益,规范农地流转操作以保障流转有序进行和健全保障体系以支持农地流转战略落实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志强 刘玉花
农村土地大田托管作为一种新型土地经营模式,是"三权分置"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农村土地大田托管仍面临农民需求与公司供给存在不平衡、前期投入与后期收益难保成正比、资金需求与资金扶持面临相脱节、实际操作与文本规定难以相契合等现实困境。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托管保障体系;成立专业联合社,构建惠农服务平台;运用网络技术,推动产业有效融合;健全服务机制,引导托管服务规范有序;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托管主体风险控制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书萍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适度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在打破土地对人的束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土地碎片化状况、丰富土地经营主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有偏差、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土地非农化经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困境。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强化对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流转 困境与出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璐璐 吴群 周应恒 邹伟 黄征学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获得感是衡量改革必要性、迫切性、成效性的重要标尺。从获得感的视角来剖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强农民获得感,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确权登记,让农民更有安全感;"还权赋能",让农民更有主人感;规范交易,让农民更有幸福感;完善法律法规,让农民更有信任感。要加快修订和完善农地产权的法律制度,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权利监管,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璐璐 吴群 周应恒 邹伟 黄征学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获得感是衡量改革必要性、迫切性、成效性的重要标尺。从获得感的视角来剖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强农民获得感,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确权登记,让农民更有安全感;"还权赋能",让农民更有主人感;规范交易,让农民更有幸福感;完善法律法规,让农民更有信任感。要加快修订和完善农地产权的法律制度,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权利监管,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和内容,明确农户消亡是承包合同消灭的原因之一。在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合同没有必要存在。家庭承包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划拨方式,将土地经营权给予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四荒"土地经营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让方式给予土地经营权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鹏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烨炜 邱俊钦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缺少信贷途径是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并以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从而能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越高,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作用越大。为此,要增加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的试点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红利,从而促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汉成 关江华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所引发的土地流转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本文分别从土地制度、农户分化、产业结构、土地价格以及城镇化五个维度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尊重农户意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引导城镇化有序发展等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